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优化坝上地区水浇地种植业结构,在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采取四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用亚麻产量作用效果。油用亚麻从出苗后的整个生长期降水量仅142.5mm,比常年减少50%以上,试验降水条件属于极度干旱。通过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每次13.3m。/666.7m2关键灌水,满足了油用亚麻正常生长。通过优化解析结果表明:播种密度66.8万/666.7m2有效粒,施用氮肥12.8kg/666.7m。,磷肥7.3kg/666.7m2,钾肥6.9kg/666.7m2,油用亚麻产量最高达239.7kg/666.7m2。提出了一种适宜本地区油用亚麻节水、高产、高收益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盐渍化土壤地区发展油用亚麻种植业,最大限度的挖掘油用亚麻的增产潜力,提高油用亚麻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工、农业收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星火牧场开展了"盐渍化土壤油用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盐渍化土壤地区油用亚麻产量、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盐渍化土壤地区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揭膜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A~D)显著提高了苗期到完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CK相比分别高出49.0%、36.27%、39.22%、60.78%。覆膜处理(A~D)以膜后40 d揭膜完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02 g/株。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处理经济效益最佳,比CK增产3266.8元/hm2。故认为膜后40 d揭膜是油用亚麻高产的最佳揭膜时期。  相似文献   

4.
以8份油用亚麻品种为亲本进行4×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16个,对杂种一代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主茎分枝数、有效果数、果粒数和粒重7个性状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08和坝亚7号是综合性状良好的亲本;坝亚7号×808是个表现优异的组合,定亚22号×美高油、坝亚12号×美高脂和dsc×坝选三号等3个是表现良好的组合。各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油用亚麻育种只能高代进行单株选择,要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疆超高产棉花(皮棉产量3750 kg·hm-2)叶龄、株高、果枝等的生长发育动态,揭示了超高产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超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叶龄、果枝的生长发育指标;总结形成了超高产棉花生长发育动态指标,为超高产创建提供栽培管理依据,并制定出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油用亚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用亚麻是我国西北、华北长城地带重要的油料作物。据1979年全国胡麻科研会议统计,种植面积84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油用亚麻面积的十分之一,平均单产50—60斤。近年来,许多高产实例表明,油用亚麻的增产潜力很大,只要根据油用亚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资料报道,油用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与株高有显著的正相关。为了明确纤维用亚麻是否也有这种关系,我们进行了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简称前期)与一些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报道,油用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与株高有显著的正相关。为了明确纤维用亚麻是否也有这种关系,我们进行了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简称前期)与一些.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栽培亚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10份来源于世界各地的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资源(栽培品种和育种材料)和1个野生近缘种L.bienne,利用AFLP技术研究形态学上不同的亚麻,即纤维亚麻和油用亚麻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bienne明显区别于其他样品,自展值高;纤维亚麻与油用亚麻和不明用途亚麻也能区别开来,但自展值偏低.主成份分析显示,纤维亚麻与油用亚麻区别明显,但L.bienne与油用亚麻之间难以区别,荷兰、法国的纤维亚麻与其他国家的纤维亚麻亦可明显区别,这说明亚麻基因库出现了类群结构.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纤维亚麻的变异度低于油用亚麻及不明用途亚麻,因此,油用亚麻和野生亚麻L.bienne是丰富纤维亚麻基因库的潜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第二篇亚麻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 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简称亚麻。亚麻分纤用、油用和油纤兼用型三类。亚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早在公元前4000-5000年,埃及人就开始种植亚麻,并以亚麻织物品质优良而驰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时期,亚麻就经埃及传入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世纪以后又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我国河北、云南、黑龙江、西藏等省(自治区)虽有多年生野生亚麻的分布,但亚麻在我国古代一般作药用和油用,纤用亚麻种植和利用很晚,1906年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对亚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亚麻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在新疆亚麻主产区每666.7 m2施用N 3 kg可以保证较高的原茎产量和最高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2.
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简称亚麻。亚麻分纤用、油用和油纤兼用型三类。亚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早在公元前4000-5000年,埃及人就开始种植亚麻,并以亚麻织物品质优良而驰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时期,亚麻就经埃及传入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世纪以后又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个国内外纤用亚麻品种(系)单株茎重的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株高、工艺长度与单株茎重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经过通径分析可看出,茎粗、株高、分茎数、着粒数4个因素对亚麻单株茎重的变异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通径系数为0.92601,剩余通径系数为0.27200.  相似文献   

14.
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个国内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4个品种群.其中品种群Ⅱ包含两个亚群,亚群Ⅰ为油用及油纤兼用类型,亚群Ⅱ为纤维用类型.亚群Ⅱ包括了我国主要栽培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农艺性状优良.品种群Ⅵ的明显特点是主茎分枝多,单株果数多,抗病性强,其中红木65和匈牙利5号为我国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个国内外纤用亚麻品种(系)单株茎重的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株高、工艺长度与单株茎重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经过通径分析可看出,茎粗、株高、分茎数、着粒数4个因素对亚麻单株茎重的变异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通径系数为0.92601,剩余通径系数为0.27200.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通过多亲本杂交和互交,组建原始基础群,对不育株进行抗枯萎病抗性的轮回选择,以改良群体,从而培育出了以抗枯萎病为主、兼抗立枯病,丰产、优质的油用亚麻品种——轮选一号,为油用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新疆哈密地区对邯杂154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主茎叶片数、现蕾数和单株成铃数变化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可利用回归方程对邯杂154生长发育进行预测,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pH值8.48,总盐量0.268%的土壤条件下,对引进的10个油用亚麻品种(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生长发育规律方面进行鉴定。通过小区引种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试验证明油用亚麻具有耐盐碱、耐旱等特点,适应在大庆地区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种植。大面积生产试验的种子产量为1100-1200kg/hm^2,原茎产量2500kg/hm^2,株高都达到65cm以上,工艺长度50cm以上。其综合农业效益与该地区其它作物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亚麻抗倒伏性状分析及培土对亚麻抗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抗倒伏机理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表明:(1)采用倒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亚麻抗倒伏能力,用倒伏程度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亚麻倒伏的实际情况。(2)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与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角度、单茎鲜重、冠层鲜重、冠层附着水量、倒伏指数、单株分茎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等性状呈负相关。与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干重等性状呈正相关。(3)与倒伏程度关系最密切的几个性状中,茎秆抗折力对倒伏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茎粗和单茎鲜重。(4)快速生长期至现蕾期培土,可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使倒伏程度降低9.12%,比不培土的单株平均产量高16.21%,粒重增加2.68%,果粒数增加9.24%,单位面积产量高14.67%,而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经济系数、株高、纤维的工艺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变化,培土措施对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效果较好,而对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盐碱土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纤维亚麻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盐碱地纤维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田间试验。探讨各栽培模式对盐碱土地区纤维亚麻产、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盐碱地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