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奶牛养殖逐渐进入规模化时代,但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备受关注,因此确定奶牛适宜养殖规模成为迫切问题。河北省是我国奶牛养殖大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奶牛养殖场的调研,统计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单产、每头牛的年利润,运用C-D函数分析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利用程度的规模效应,针对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存栏600头以下的小牧场,提高养殖技术是关键;1 000头左右的牧场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3 000头以上较大规模的牧场注重保障粪污处理能力,万头牧场应有选择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奶牛养殖在曲折中前进,关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奶牛单产的提升,奶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规模化牧场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注重养殖观念的创新,不断探索奶牛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详尽的方案.在奶牛的整个生理周期中,围产期的影响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它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也决定着奶牛的胎次产量和繁殖管理.围产期的管理相对复杂,在牧场的管理上要倾注更多的汗水,笔者就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整体奶牛养殖生产水平同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日趋接近。规模牧场奶牛繁育管理者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进步明显,笔者对主要影响规模牧场奶牛繁育指标的管理要点和技能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国内同行参考~([1])。1管理要点1.1繁育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成本日益增加,且区域间差异明显的背景下,饲料作为奶牛养殖主要投入品,了解其在规模化牧场生产成本中的结构对于优化奶牛日粮结构、降低养殖成本、缩小区域间养殖效益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规模牧场月度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规模化牧场饲料结构情况。研究发现,大城市周边产区和南方产区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相对更加科学,华北产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且玉米、豆粕、玉米青贮和苜蓿草在日粮中占有较大比重,达到84.62%;不同产区奶牛日粮结构具有明显差距,玉米青贮和苜蓿草在西北产区占比最高,玉米和豆粕在南方产区占比最高。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加大优质粗饲料和可替代饲料的利用,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奶牛养殖模式,本文从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适度规模养殖等5个方面解析了家庭牧场的概念内涵,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奶牛养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家庭牧场与散户饲养、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等其他奶牛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家庭式奶牛牧场将是我国未来奶牛养殖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帮助农户打通融资渠道等将对家庭牧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3-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土默特左旗、和林县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等地部分牧场(小区),就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呼和浩特市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和浩特市从2006年开始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实行人、牛、奶、料、粪五分离,实现了奶牛养殖从小生产向大生产的过  相似文献   

7.
<正>在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建设过程中,前期的规划设计很重要。基础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生产繁殖、牛奶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规模奶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规模奶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规划设计是奶牛养殖业的重要内容。下面对奶牛场选址与规划布局中的注意事项作介绍,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1牧场选址原则牧场选址应符合《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农业法》  相似文献   

8.
1奶牛牧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建设奶牛养殖园区和奶牛专业屯为载体,加速推进规模养殖进程,使全市奶牛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的散养奶牛户正在逐年减少,而一些养殖户的单体养殖规模在逐渐增大。为了提高小户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从乳品的生产饲料开始到机械榨奶,全程掌控,控制乳品原料安全。我市开始转变传统的家家户户养殖奶牛的模式,走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合作社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牛奶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人们对牛奶以及奶制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奶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牛奶及奶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散养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奶业发展的需要,但转型升级、扩大规模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饲养员的养殖水平不高,防疫措施达不到要求,管理缺乏科学方法等,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造成了影响,可见加大对奶牛规模化养殖可持续性的研  相似文献   

10.
施博  柴永强 《中国奶牛》2014,(16):57-59
牧场防疫对奶牛的健康及牛奶的质量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在规模化牛场养殖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推动奶牛养殖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牧场设备维护为出发点,探讨奶牛防疫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认为,家庭牧场作为家庭农场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鲜奶质量的保证,对于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转变具有重要作用。1家庭牧场优势多家庭牧场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主经营的奶牛养殖生产方式。现代家庭牧场的规模处于传统散养和规模化大中型牧场之间,原则上饲养规模为50~200头,应具有全混合日粮饲喂、自动化挤奶设备等设施,能够满足奶牛自由饮水和分群饲养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3—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结果用于规模和省域间比较分析.奶牛养殖要素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资本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加,劳动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减少.小规模及中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年均下降0.4%、0.6...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犊牛一般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大型规模场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地区还上马了万头规模牧场。规模牧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和所处地区的资源禀赋相匹配。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实现奶牛适度规模、健康养殖要注意的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奶牛规模化标准养殖是奶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了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国深入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提升奶牛规模养殖场(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按照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动体系26位岗位科学家和23个综合试验站,深入到全国各地重点市县,走访近150个超大牧场、大中型牧场、小规模牧场、奶牛养殖小区等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关于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问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奶牛养殖集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应用,中国的奶牛尤其是规模化牧场奶牛的养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规模化牧场奶牛的营养多依赖有经验营养专家进行调整,还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对营养进行分析调整,针对规模化牧场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这一问题,综合国内外先进的饲养技术构建一套科学的奶牛营养评估体系,并对该体系的背景、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乳业》2013,(1):80
【本刊辑】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奶牛合作社(牧场)已成为该县奶牛养殖的全新模式。玉岗乡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场)可容纳奶牛600头,由合作社经营,并可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奶牛繁育良种化、服务保障体系化。牧场达产后,每年可向乳品企业交售优质有机鲜奶2500吨,年利润达360万元。像玉岗乡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中小型牧场,克东县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伴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发展迅猛。而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已经成为困扰每个牧场发展的棘手问题。这不仅影响奶牛养殖的生产环境,造成乳房炎、肢蹄病等健康问题,还对周边环境及生态平衡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要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现代  相似文献   

19.
岱岳区自2009年始连续三年被列为全省现代奶业生产项目县,在项目实施进程中着力推动牧场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广大牧场管理者所接受。1牧场四大转变机遇,迫切需要精细化饲养一是奶牛养殖形成规模后,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奶牛场的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是规模化牧场面临的重要课题;二是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使众多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要想养好牛、产好奶、有效益,精细化管理是必经之路,而信息化管理又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对东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