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薯套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花单作生产模式因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考虑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采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对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和小面积示范的棉薯套作漫灌、棉薯套作滴灌、马铃薯-玉米复种3种新型种植模式开展了综合评价。以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和棉花单作为对照,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HP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对5种种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棉薯套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生态效益仅次于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但是,社会效益在5种模式中却是最低的,指标值仅为0.068;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表现最好,而经济效益指标值仅达到棉薯套作模式的35.4%。就综合效益而言,3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棉花单作和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比棉花单作模式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倍,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次之。在适当提高棉薯套作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后,棉薯套作滴灌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青岛地区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零度以上积温为3950~4500℃,完全可以满足马铃薯玉米一年两作。基本种植模式为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种植地膜覆盖马铃薯,6月中下旬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玉米,10月中旬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每667平方米(1亩)马铃薯可获得3500~5000千克产量,玉米可获得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玄参种植规模最大的道真县为研究区域,采用田间调查、观测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玄参的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玄参的主要种植方式有净作、连作(6年)、轮作(白萝卜)、轮作(玉米)、套作(甘薯)、套作(马铃薯、大白菜)、套作(马铃薯、小白菜)、套作(玉米)8种,其中玄参 套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玄参产量和品质,是值得生产实践推广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复合群体品种搭配原则,为马铃薯/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当前西北一熟制灌区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优势明显的早熟马铃薯/大豆间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结果】(1)相对于单作,套作条件下各大豆品种的开花期延迟7 d左右,但不影响全生育期,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马铃薯与大豆各品种间的共生期差异不显著,但其生殖生长共生期差异显著(齐黄34为12 d,冀豆17为35.5 d,中黄30为41.5 d)。(2)在马铃薯/大豆共生期间,套作大豆LAI上升慢于单作,晚熟大豆LAI慢于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中、晚熟大豆品种可保持较大叶面积指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3)单作大豆在出苗后60 d内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同期套作大豆平均干物质积累为单作大豆的44.27%。不同品种间单作大豆净光合速率高于套作,其中,晚熟品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P<0.05);出苗后100 d(套作马铃薯已经收获)单作大豆干物质积累相对变缓,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此时套作大豆Pn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大,中、晚熟品种Pn接近于单作大豆。(4)较单作模式,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下降显著(P<0.05),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79.85%和145.08%,LER分别达到了1.77和1.83。【结论】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其生育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导致生殖生长共生期缩短,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光合补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保证了套作大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1B8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BX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套作后的田间小气候、植株生理特性、农艺性状、综合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BX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是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物间合理套作是发挥间作优势的基础,利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产值。为提高贵州山地利用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甘薯-鲜食玉米套作试验,通过和单作甘薯、鲜食玉米比较,分析其套作和单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探讨适宜贵州当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甘薯单作的主蔓长、茎粗、单株薯重、商品薯率较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分别高48.5 cm、0.38 cm、158.2 g、4.3百分点。套作甘薯的单株结薯数略有增加,为5.1个。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时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鲜穗重均高于玉米单作,分别增加8.9 cm、2.9 cm、37.5 g。甘薯-鲜食玉米套作甘薯产量为28 352.25 kg/hm2,产值为56 704.50元/hm2;鲜食玉米产量为10 060.35 kg/hm2,产值为25 150.88元/hm2;总产值为81 855.38元/hm2,较玉米单作增收38 268.38元/hm2。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浙江省东阳市形成了"‘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即在春季玉米种植时,先将春玉米与浙贝母套作,收获后在秋季再连茬种植秋玉米。为促进"‘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该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3):18-18
马铃薯喜凉,耐寒性较强,而甘薯喜温怕霜冻,可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春马铃薯亩产2000~2500公斤,套种甘薯亩产3000~4000公斤。2001年省农科院试验,在3月初地膜覆盖播种脱毒马铃薯津引8号和中薯3号,5月15日收获,平均亩产2600公斤,5月1日套种豫薯13号甘薯10月21日收获,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春马铃薯-甘薯+玉米-大蒜”三熟四收栽培模式的套种原则及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是贵州山区旱地的主要耕作制度,通过对套作模式的分析比较及综合效益评价,总结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既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又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良种选择、精细整地、双行聚垄套作、科学施肥、强化中耕管理和适时收获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与不同密度甘薯套种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玉米与甘薯套作,等距分带(玉米与甘薯种植面积相等)条件下,甘薯不同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显著。结果表明:适宜铜仁市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的甘薯最佳密度为60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玉米套作可以发挥马铃薯玉米的互利作用,提高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面的养分,减轻马铃薯病虫害,在马铃薯收获后加种一季晚秋作物,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单一作物受自然灾害大幅度减产或失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杨仲  艾厚煜 《北京农业》2000,(12):30-32
通过在辽宁东部山区玉米与马铃薯套作的 4种不同方式试验,即:玉米与地膜春马铃薯、玉米与露地马铃薯 (CK)(上二种套作方式为本地常用方式 2∶ 1,即 2垄玉米, 1垄马铃薯 )、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玉米、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套作方式,不但使马铃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 22200kg/ hm2,同时也使玉米获得 6900kg/ h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区的有限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了 69028元/ hm2,比常规的玉米与露地马铃薯的套作模式效益要高出近 11倍,这种套作方式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河北省邱县农牧局近几年通过示范方建设摸索出了一条"马铃薯-玉米-叶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年三收。其种植技术要点如下。一、茬口安排2月底前地膜覆盖播种马铃薯,4月15日在马铃薯中间作玉米,6月15日左右收获马铃薯,7月25日左右收获玉米,净茬后种植大白菜、芥菜或其他叶菜。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具有生长周期短、耐旱、耐贫瘠、高产稳产、区域适应性广的特点。谷子抗旱耐瘠,每生产1克干物质,仅需水257克,相当于玉米的1/2左右。河北省一年两熟区马铃薯多为春播,谷子多为夏播。马铃薯收获后复种一茬谷子,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马铃薯每667平方米(1亩)栽培成本1300元左右,产量2000~3000千克;谷子每667平方米栽培成本400元,产量300~400千克。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最高的种植模式,以单作玉米和单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玉米与甘薯间套作不同的种植模式。分四大类型进行,分别为单作玉米、单作甘薯、间作和套作,其中间作又分三个模式,玉米与甘薯种植行比为2∶1,2∶2,2∶3,套作分4个模式,甘薯以不同方式和密度套种在玉米行间,共计9个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型产值高低顺序为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喜凉,耐寒性较强,而甘薯喜温怕霜冻,可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春马铃薯667米2产2 000~2 500千克,套种甘薯667米2产3 000~4 000千克.2003年省农科院试验,在3月初地膜覆盖播种脱毒马铃薯津引8号和中薯3号,5月15日收获,平均667米2产2 600千克,5月1日套种豫薯13号甘薯,10月21日收获,667米2产4 050千克.其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