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进行人工繁殖,观察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水温15~22℃时,杂交鲟胚胎发育历时141~151 h,所需总积温为2 608.5~2 793.5℃·h。施氏鲟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呈特殊的辐射裂,受精后胚盘隆起不明显。根据对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大小卵黄栓塞期、神经胚期、眼囊形成期、心脏形成博动期和孵出期9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刀鲚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刀鲚的生物学特性和长江中下游刀鲚的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现状,提出了对刀鲚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刀鱼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仁术 《水利渔业》2005,25(2):33-33,37
总结了长江刀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现状,并就如何保护这一水产资源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对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其重蹈鲥鱼、河豚等名贵水产资源濒临灭绝的覆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玥  吴善福 《河北渔业》2019,(8):56-59,61
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达氏鳇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日益枯竭。近年来,国内外对达氏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为达氏鳇的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科学开发达氏鳇资源,促进达氏鳇产业可持续发展,回顾和概述了有关达氏鳇的分布、生物学特征、资源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达氏鳇的形态特征、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洄游及利用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明亮  张霞 《水利渔业》2005,25(1):30-31
总结了泾县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了可行的保护对策,对保护地方珍稀品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洲鲥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2004,34(1):62-64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隶属于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西鲱属.别名有Common shad,Susquehanna shad,Delaware shad,Connecticut river shad,Potomac river shad,White shad,Buck shad,和Atlantic shad等.作为一种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美味的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美洲鲥曾被很多地区引种和驯养,导致了其广泛的分布.不同河流的种群不仅显示出诸如尾叉长、鳞片数目、椎骨数目等形态学上的不同,还显示出基因上的差异,因此可以视为不同的地理种群.Evpifanio(1995)和Brown(1996)通过mtDNA分析将北美洲的美洲鲥分为17个不同种群.目前,在国内也有单位在进行美洲鲥驯养试验,但还没有关于它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东海黄鳍马面豚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豚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豚系两个不同的群系。  相似文献   

9.
2004~2006年对滇池金线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滇池金线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滇池周围的涌泉、溶洞和溪流有滇池金线鲤分布,在滇池中绝迹。有滇池金线鲤生活的水体中均有镰刀藓。滇池金线鲤以昆虫和小鱼为主要食物,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为其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0.
滇池金线鲃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滇池金线鲃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滇池金线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滇池周围的涌泉、溶洞和溪流有滇池金线鲃分布,在滇池中绝迹.有滇池金线鲃生活的水体中均有镰刀藓.滇池金线鲃以昆虫和小鱼为主要食物,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为其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1.
舒德斌  郭柏福 《水产科学》2012,31(4):232-234
比较了史氏鲟精子在3种不同配比浓度稀释液的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Ⅲ作为稀释液,8%甲醇作为抗冻剂,二步法超低温(-196℃)冷冻保存,5h后取出,38℃水浴解冻取得最好的冻后激活率,解冻后激活率为(52.3±3.5)%。解冻精子分别采用井水和激活液D(10mmol/L Tris+10mmol/L NaCl+25mmol/L Glu,pH 8.0)激活,进行人工授精。结果显示配方Ⅲ冻精采用激活液D激活授精获得最高受精率为68.56%,最高孵化率为52.91%。本次试验表明,1~2mmol/L范围内,低浓度K+比高浓度K+对史氏鲟精子保存有利;52~82mosmol/kg范围内,高渗稀释液有利于史氏鲟精子的保存;且激活授精方法是影响冻精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胰腺在体内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的胰腺弥散分布于肝内、肠道及胃的周围,以肠道周围分布最多;另外脾脏内也有胰腺分布。肝脏前部无胰腺分布,中部分布较多,后部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3.
史氏鲟鱼皮制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安  吴靖娜 《海洋渔业》2011,33(4):455-461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皮为原料,对其制革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浸水中添加0.4%的甲醛,防止鲟鱼皮大骨板松动的效果最佳;浸灰液配比为8%石灰、3%硫化钠(含量60%)、1.5%硫氢化钠(含量60%)时,研制的皮革感官评价较佳;软化工艺以酶量0.8%、温度35℃、时间1.5h研制的皮革感...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达氏鳇的资源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达氏鳇(Huso dauricus)属鲟科鱼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主要通过对黑龙江某江段上的捕捞生产调查统计,评估其现有资源状况,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同时介绍了我国目前对鲟鱼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史氏鲟的人工繁殖试验,以后除了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些调查工作外,基本上中断了对这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工作。1989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农场建立了第一个史氏鲟放流试验站,当年就进行了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四年中,向黑龙江放流鲟鱼苗累计达107万尾。在此期间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利用这一条件开展对鲟鱼的研究,本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史氏鲟活体取卵手术技术研究”、“鲟幼鱼人工饲料研究”和“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几种蛋白水解酶对施氏鲟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免疫球蛋白在37℃条件下可以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分别裂解成不同的片段:木瓜蛋白酶的酶解片段出现在分子质量为130KDa、50KDa、10KDa和7KDa的蛋白谱带附近,而在酶量比较小、酶解时间较短的一组,在94KDa附近也有一条蛋白谱带;胃蛋白酶的水解片段,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为130KDa、94KDa、90KDa和32KDa的蛋白谱带附近;胰蛋白酶酶解片段主要为分子量为130KDa和74KDa的两条主带。  相似文献   

16.
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测定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随水中溶解氧增减而升降,其呼吸类型属顺应型,耗氧速率还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在溶氧接近饱和值情况下,14℃水温时,平均体重7.8-26.9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31-0.24mgO2/g/hr,窒息点1.35-1.32mgO2/L,水温25℃时,平均体重8.0-17.2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61-0.53mg/O2/g/hr,窒息点为2.18-2.10mg/O2/L。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下,采用口灌法研究当归、鱼腥草及自制中草药复方(方四)的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清中酶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将施氏鲟饲养在循环水族箱中,每组两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按照当归、鱼腥草及方四分别为0.3g/kg、0.54g/kg、0.8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每日口灌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以口灌蒸馏水为对照组。停药24h后,每组取半数鲟在高温30℃下热刺激2h,然后与常温组同时尾动(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等酶的活性及鱼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当归及鱼腥草不能有效促进鲟生长;高温热刺激加重了鲟肝肾的负担,损伤了肝功能;而方四显著提高了鲟的生长性能,在高温热刺激下,仍能显著降低鲟血液中尿素、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肾功能,可作为鲟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备选方剂。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水产学报》2008,32(2):242-248
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O4)2·H2O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 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磷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磷含量在0.71%~1.66%之间时,脊椎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试验组(P<0.05).经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为维持史氏鲟幼鲟最佳生长和骨骼磷水平,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为0.88%~1.00%(占干饲料).  相似文献   

19.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养殖的施氏鲟肌肉、皮和鳍进行了营养分析,结果表明,肌肉、皮和鳍中粗蛋白含量分为19.60%,38.70%,24.70%;纯蛋白含量分别为16.40%,17.94%,15.90%;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17%,33.67%,24.44%;其中必需氨基酸各占42.21%,20.04%,21.79%;水分含量各为74.36%,57.50%,58.71%;灰分含量各为1.53%,2.54%,16.48%;总脂肪含量各为4.57%,5.78%,0.05%;施氏鲟肌肉、皮和鳍中还含有丰富的矿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