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八十年代超标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新品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一穗粒重,而亩穗数则有减少趋势。这表明,北京地区的小麦育种正在朝着中间型—大穗型方向发展。一穗粒重的增加大部分品种是由于提高了千粒重,而目前北京地区最高产小麦品种北农2号除了粒重有所增加外,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一穗粒数。作者认为,同时进行千粒重和一穗粒数的综合选择,是提高一穗粒重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保证足够亩穗数前提下侧重攻一穗粒重”的育种方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三系”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育种工作者对于雄性不育细胞质在水稻杂种一代数量性状中的遗传效应,已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卢浩然等认为:“野败”胞质使杂种穗期延迟、分蘖增加,对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均呈负效应。庄尔铮等指出;不育胞质有利于提高生活力而对单株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株高、结实率有负效应。广西协作组研究认为:多数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有效穗、每穗粒数、单株产量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有负效应,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穗数增多。而罗孝和等则认为: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在1973年三麦生产中,积极和自然灾害作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754亩三麦又获丰收,亩产672斤,比去年亩产630斤增产42斤。 在夺取三麦高产的斗争中,我们以立足抗灾斗争,争多穗高产,为革命多作贡献为指导思想,在技术措施上分三个阶段,攻四个关。即从播种到越冬前攻基本苗关和冬前分蘖关;越冬到拔节前攻保蘖争穗关;拔节到成熟攻粒数、粒重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小麦即将拔节,正是促弱苗转壮、构建合理群体、为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狠抓麦田管理,以"攻蘖争穗、保花增粒、防灾延衰增粒重"为指导思想,力争今年小麦有一个好收成。1狠抓起身拔节期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及其选育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三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10个杂交中籼组合的每公顷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穗数。在保持现有组合的穗数、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认为超级水稻的主要形态特征应该是“中秆、多蘖、大穗”,选育仍以杂种优势的“三型”理论来指导。通过杂交水稻两系、三系和化杀等途径来实现超级水稻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水稻增施穗肥及叶面肥的增产效果,特进行水稻生长后期"一攻三喷"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晚稻穗期增施复合肥、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后期生长和植株发育,防止植株早衰,加快物质积累,满足晚稻追求大穗的要求,水稻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有提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75个品种两年542个小区的多点试验,研究了攀西地区优质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及其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和穗粒数变异最大,千粒重变异最小,其中籼稻以穗粒数变异最大,粳稻则以穗数变异最大,籼稻结实率的变异大于粳稻。水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因品种类型和产量水平而异,杂交籼稻应以攻大穗为主.粳稻应以攻穗数为主,常规籼稻在低水平下以攻穗数为主,在高产水平下以攻大穗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 早春是小麦分蘖向两极分化、幼穗加快发育、决定穗数和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草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决定小麦是否能高产的关键时期。早春的管理目标是:“巩固分蘖争穗数,增花保花攻大穗,战胜灾害增粒重。”管理上应根据麦苗长势、长相和气候条件,认真抓好“七防”。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麦即将拔节,正是促弱苗转壮、构建合理群体、为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狠抓麦田管理,以"攻蘖争穗、保花增粒、防灾延衰增粒重"为指导思想,力争今年小麦有一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杂交水稻冈优188在四川自贡市种植的生育规律,分析了单产12.0t/hm2产量构成特点。提出实现超高产要以“争取穗数,主攻穗重”为栽培目标及“前争蘖、中壮秆、后攻穗重”技术路线,采用“旱育壮秧、适龄移栽、宽窄行错窝栽培、水化调控、增施中后期肥、病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麦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飽。”构成小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粒数和粒重。实踐証明,在一定范圍内,产量是随着单位面积内穗数的增加而上升。从各地經驗看出,亩产200斤的大約需要20万穗,亩产300斤的需要25—30万穗,亩产400斤的需要35—40万穗,亩产500斤的約要45—50万穗。沒有足够的穗数,要想获得高产是困难的。小麦的穗一般有12—20个小穗,每个小穗有3—4朵小花,这样一个穗就有40—60朵小花,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水、肥不足,加工管理跟不上,每穗只能結实20粒左右。因此,通过加工管理,增加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潛力是很大的。我們知道,在稀植和肥、水等条件能充分滿足小麦生育需要的情况下,籽粒飽滿,千粒重可高达50克,卽“万粒斤”;但是一般大田的麦粒,每斤要15,000粒左右,因此,增  相似文献   

13.
1994~1996年选用中粳分蘖力较弱的大穗型组合80优121和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西光,在合肥进行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粳稻库、源形成与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密切相关,其有效库容和经济产量源均与稻谷产量呈线性关系。稀播少本栽的平均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颖花量显著加大,单位有效库容扩大16%左右,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增9%~13%。追氮采取“轻攻蘖重保花措施”使大穗型组合有效库容扩大10.8%~14.5%,后期增源15.9%~28.5%。多穗型品种采取“重攻花轻保花”措施有效库容扩大4.1%~14.7%,后期增源6.5%~29.7%。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库、源效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多穗型品种稀播少本栽与“重攻花轻保花”配套,大穗型组合超稀播单本栽与“轻攻蘖重保花”配套,可使有效库容和后期增源均多4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甘青系列青稞品种在等量施肥条件下对宽幅匀播和常规条播的响应机制,试验采用播种方式与施肥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种播种方式和5个施肥水平,合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常规条播能够提高甘青9号基本苗、分蘖数、株高指标,而宽幅匀播可增加甘青9号穗长。宽幅匀播能够整体提高甘青9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之,常规条播降低了甘青9号旗叶蒸腾速率。相比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能够有效提高甘青9号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而有效穗则是常规条播高于宽幅匀播。综上,在等肥条件下,宽幅匀播能够明显提升甘青9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利于旗叶光合吸收与合成。  相似文献   

15.
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秋播至1997年夏熟,在宝应县城郊乡112亩农田中进行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实现年亩产1250kg。主要技术是:选用稻麦优良品种,小麦品种为扬麦9号,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小麦栽培坚持“早、稀、匀”播,促早发壮苗,提高中后期的施肥量。水稻栽培上,着重培育旱壮秧,全面推广抛秧技术,大田采用“前稳后攻”施肥法,穗粒肥占总施肥量的30%。水稻、小麦超高产栽培,足穗是高产的前提,单位面积结实粒数则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加压滴灌种植小麦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种植加压滴灌小麦有以下优点:采用滴灌方式可提高小麦出苗率。无小畦埂子,出苗率高,每亩基本苗增加,收获穗数提高;匀水匀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率4-5%,即4-5亩地(一般一个条田100亩);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灌溉保证率。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小麦生产实践的体会,结合1992年的麦播基础,对我省高产小麦提出“三促两控”栽培管理法,现予以简要介绍,供小麦高产开发田田间管理参考。一.“三促两控”的依据“三促”,是指促穗数、促粒数、促粒重。“两控”,即为控无效分蘖、控贪青晚熟。小麦亩产量是由每亩成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三因素的发展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它们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产量。这个最佳状态的组合,必须按照高产小麦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为的加以调  相似文献   

18.
一 个体内穗、粒、重的矛盾 小麦的群体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重量所决定的。这三个产量因素,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一方面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謂“自动調节”;一方面又总是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凡变异程度愈大的,对产量的影响也就愈大。因此,研究穗、粒、重三者在不同生活条件下变异的規律,是正确采取农业技术措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 早春是小麦分蘖向两极分化、幼穗加快发育,决定穗数和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草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决定小麦是否能高产的关键时期。早春的管理目标是:“巩固分蘖争穗数,增花保花攻大穗,战胜灾害增粒重。”管理上应根据麦苗长势长相和气候条件,认真抓好“七防”。 防倒伏 ①喷烯效唑:喷施烯效唑能有效地防止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拔节前一周内,每667m~2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PPM的浓度喷雾,喷药量50kg,可防止高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籼稻Ⅱ优 5 5 9株型集散适中 ,穗大粒多 ,结实率 85 %以上 ,抗病性较强 ;米质较优 ,全生育期15 0d左右 ,较汕优 6 3迟熟 5~ 7d。栽培上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制种上父本盐恢 5 5 9分2期于 4月底至 5月初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