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对越西秋荞麦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秋荞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与气候的关系、气候资源,并总结了秋荞麦的主要气象灾害和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越西秋荞麦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下旬成熟收获,生育期较短(70~80 d)。该区秋荞麦气候资源优势: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无高温热害,温度适宜秋荞麦生长;结实期昼夜温差大,有利营养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提高;日照充足,提高了积温、太阳辐射的有效性;降水丰沛,夜雨多,空气湿润度适宜,有利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2.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04°37′~105°34′,北纬33°36′~34°32′之间,属陇南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的过度地带,海拔1100~3312m,年降雨量5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9.90℃,无霜期180~200d左右,年均日照时数1968h,≥10oC的有效积温3163.90℃,适宜于荞麦的种植。荞麦是我县除玉米、洋芋外主要的秋粮作物,历年种植5万亩左右。它营养丰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重要的营养食品与疗效食品。因此,应从我县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冷凉气候,积极开发荞麦产业,扩大荞麦面积,加强荞麦新品种引进、示范、  相似文献   

3.
环县年无霜期123~157 d,≥10 ℃积温2 487.3~3 047.2℃,年降水量350~500 mm,且63%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雨热同季.县内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县中南部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尚有100 d左右的无霜期和≥10℃的积温1672~1984 ℃,主要复种作物糜子和荞麦的产量低、效益差.为了充分利用夏作物收获后的雨、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油增产,近年来我们在环城镇十八里村有喷灌条件的地块先后进行了膜侧沟播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复(套)种玉米、油葵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前茬作物较对照增产30%~40%、复种作物较对照(糜子、荞麦)增收1 500元/hm2以上的良好结果,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说荞麦     
荞麦,着土即生,生育期短,栽培容易,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救灾小杂粮。荞麦,营养丰富,风味滑美。用荞面压制的面条,在我国北方通称饸饹(hē lē),历史悠久,是北方各族人民得意的食品。荞麦,性质凉爽湿润,适于在北方或高海拔地区栽培。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是我国的荞麦主产区;也是世界上的一大荞麦主产区。荞麦的原产地,有亚洲西南部湿润山区说,云贵说,而万国鼎主张原产我国黑龙江至贝加尔一带。可信。可以说,我国是这一古老作物的故乡。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荞麦的驯化者。荞麦在中原地区的推广种植,或可反映两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以及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融汇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5’─—103°53’,北纬26°03’─—29°27’之间,面积约63000平方公里。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均在1000-2500公尺,是适于种植荞麦的高寒山区。据1980年的统计全州种植荞麦面积有50.66万亩,总产量达到14254万斤,平均亩产281斤。是凉山大春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广大彝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品种。荞麦,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又名乌麦、花荞和三角麦,彝语词中称“格玛”。荞麦的种植发展在凉山有…  相似文献   

6.
<正>荞麦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药食同源,是天然保健食品,平山县栽培荞麦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在荞麦生产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方式。由于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很大地制约了荞麦的生产。为提高荞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在荞麦生产中通过试验、示范,初步探索出了山旱耕地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9个甜荞麦品种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甜荞麦品种,并配套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荞麦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赤峰1号、信农1号、丰甜1号、宁荞1号、定甜2号产量居前五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晋北地区无霜期较短,威宁白花生育期较长,在落早霜(2011年9月16日)时籽粒成熟度还不到70%,造成产量减少,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内蒙古是荞麦的主产区之一,而通辽地区的荞麦种植面积在全区居首位。通辽地区的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地方品种多,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发展荞麦生产的重要条件[1]。通辽地区的荞麦素以品质优良而著称,如库伦荞麦、奈曼荞麦。通辽地区荞麦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由于品种供应、种植习惯以及产品开发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管理粗放,亟需推广新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充分发挥荞麦的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荞麦的物理特性参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育种的荞麦品种参差不齐,育种过程中鲜有考虑荞麦机械加工的影响因素,并且由于不同品种荞麦的机械特性有较大差异,造成荞麦剥米经济性差和剥米效果不佳等问题。检测了3个品种荞麦的粒径分布比、皮米占总比、荞麦与荞麦米的三轴尺寸3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荞麦的各粒径占比差异大。3个荞麦品种的皮米占总比分别为79.81%~83.6%、78.81%~83.78%、69.86%~83.5%。荞麦、荞麦米的宽、高对其透筛有较大影响,荞麦籽粒与去皮后的荞麦米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品种荞麦的皮米占总比,粒径分布比,荞麦、荞麦米三轴尺寸等影响因素是存在特异性的,这些物理特性参数的研究对荞麦剥壳性能试验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为选育适合加工荞麦米的新荞麦品种提供基础数据,对选育新的荞麦品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地处于长白山脚下,气候冷凉,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6℃,日照时数在2150~2480h,年均降水400~650mm。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目前延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6000多hm2,是该地区四大作物之一。延边农科院"八五"期间开展  相似文献   

11.
荞麦在彭阳山区种植历史悠久,是主要的秋杂粮之一,历年播种面积4 666.7 hm2左右,尤其在干旱年份面积更大.由于荞麦制品不仅是群众喜爱的食品,而且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因此近几年养麦生产在我县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但由于耕作粗放、施肥及田间管理水平低,产量一直很低,一般产量仅450~750kg/hm2.近年来在我县进行的荞麦高产示范结果证明,在优化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可达1 800 kg/hm2以上,表明我县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提高荞麦产量的潜力很大,现将山地荞麦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建平县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全县处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区域内,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6.9℃,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平均614.7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20~155天。谷子、绿豆、荞麦等诸多小杂粮作物都是喜光、耐旱的作物,建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小杂粮的优势生产区域,近年来,建平县重点开发了以谷子、荞麦、绿豆  相似文献   

13.
晋荞麦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晋荞麦3号幼苗,结合单株选择法和混合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大粒、抗倒的四倍体甜荞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0 kg,比对照晋荞麦3号增产12.0%。2015年4月该品种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适于山西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荞麦的产量构成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1.9~12.3%)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其幼嫩茎叶可提取贵重的药物芦麦,茎还可作为提取碳酸钾的原料。荞麦籽是酿酒的好原料,荞麦面则可制成风味独特的糕点、挂面等食品。此外,荞麦还是重要的蜜源作物。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的通南高沙土地区,种植荞麦历史悠久。近几年,由于农村种植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在逐渐向商品化转移,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5.
塔城盆地抗寒苹果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城盆地地处北纬46°21′~47°17′之间,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寒冷,春季升温快,冷暖波动大。年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40℃;降水量年均290毫米,蒸发量1600毫米;日照2800~3000小时,无霜期130~190天;适宜栽植抗寒性强的品种。根据多年栽培经验,新帅、新冠、新苹1号等抗寒性较强的苹果品种适于在塔城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26份云南荞麦野生种为材料,对其DNA的提取和RAPD反应体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在CTAB基础上改进的SDS微量快速提取法,并结合提取缓冲液中加入适量的PVP,可以从荞麦野生种的幼嫩茎叶中提取出高质量、高纯度适于RAPD反应的荞麦野生种DNA.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筛选,建立了适宜云南荞麦野生种RAPD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为研究荞麦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地区适宜种植的主要绿肥品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紫花苜蓿 1.1 种植条件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喜温耐旱,抗寒能力强,适应性广。适于年降水量250~450mm、无霜期100d以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晋北地区旱作苦荞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21-323
以9个苦荞麦品种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苦荞麦品种,并配套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荞麦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黔苦3号、晋荞麦2号、黔苦5号产量居前3位,且生育期均为97 d,是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中熟品种;川荞1号和西荞1号产量次之,生育期均为84 d,是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晋北地区无霜期较短,西荞2号和六苦2081生育期较长,在落早霜(2011年9月16日)时其籽粒成熟度还不到70%,造成产量减少,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荞麦脱壳后即成为荞麦米,荞麦米含蛋白质为7%~13%。荞麦中含有脂肪20%~30%,脂肪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最多的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在人体内可以合成花生四烯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荞麦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含有的维生素B1和B2比小麦多2倍,烟酸多3倍~4倍。荞麦中还含有其他食物所不具有的芸香甙(芦丁)。烟酸和芸香甙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药物。荞麦中所含的矿物质高于其它天然食品,含量为精白米和小麦面粉的2倍~3倍。因此,荞麦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保健食品,在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不同轮作模式对潮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于2018—2019年在山西大同进行田间试验,以荞麦—荞麦连作(BB)为对照,探讨了油菜—荞麦(RB)、玉米—荞麦(CB)、马铃薯—荞麦(PB)、燕麦—荞麦(OB)4种轮作模式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呈现出增加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轮作模式(PB、OB除外)不同程度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以油菜—荞麦轮作模式最佳。整体而言,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油菜—荞麦轮作效果最好,是该研究区较为理想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