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箐  卢松  杨念龙  朱青  陈正刚  李剑 《农技服务》2011,28(10):1437-1438
为小黑麦的种植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8个钾肥施用量处理对小黑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增加小黑麦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并且明显提高小黑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黑麦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小黑麦最大产量和较好饲用品质的氮肥施用技术,设5种不同施氮技术,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种类对东饲小黑麦1号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的氮水平内,随施入速效氮肥量的增加小黑麦产量增加,品质提高;N4处理(氮肥为缓释肥,施氮量150 kg·hm-2)和N5处理(氮肥为尿素,施氮量100 kg·hm-2,有机肥200 kg·hm-2),全年获得最大产量,二者产量无显著差异,但N5处理小黑麦品质优于N4处理。因此,缓释氮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盐碱地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小麦和小黑麦为越冬作物,以玉米、高粱、花生为夏播作物,组合成小麦-玉米、小麦-高粱、小麦-花生和小黑麦-玉米、小黑麦-高粱、小黑麦-花生6种复种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夏播作物相同时,复种的产量和效益表现为小黑麦﹥小麦;越冬作物相同时,周年产量效益表现为花生﹥高粱﹥玉米。经济效益表现为小黑麦-花生、小麦-花生、小黑麦-高粱、小麦-高粱、小黑麦-玉米比小麦-玉米每公顷分别增收13 822、8 506、8 325、4 297、2 933元。因此,将盐碱地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模式升级为冬种饲用小黑麦,夏种花生、高粱等高价值作物,不仅有利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高效开发,也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黑龙港地区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从生育期和草产量上对12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筛选,研究了3个优良谷子品种在3个播期条件下的谷草产量和籽粒产量效益,而后对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小黑麦品种和谷子品种进行了组装,并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简化栽培谷子品种懒谷3号产量较高,且管理简单,便于推广应用,是该种植模式的首选谷子品种;饲用小黑麦品种NTH1048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适合作为饲用型小黑麦种植。采用懒谷3号+NTH1048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保持和提高小黑麦优良品质,选择10个小黑麦品系,研究其在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品质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黑麦不同生育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同,随生育时期不断变化逐渐降低,孕穗期最高,开花期时最低。不同生育期粗纤维含量不同,抽穗期粗纤维含量最低。不同生育期粗脂肪含量不同,随生育时期不断变化逐渐升高,孕穗期最低,开花期时最高。不同生育期产量不同,在抽穗期产量达到最高。建议夏播小黑麦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之间刈割,做到产量和品质兼顾。综合鲜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表现,小黑麦品系黑6-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小黑麦作为啤酒原料的酿造品质,以小黑麦东农8809和东农95-6654为试验材料,研究开花期外源喷施赤霉素对小黑麦酿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状态下,开花期穗部外源喷施赤霉素可影响小黑麦制麦特性,并调控酿造品质。当赤霉素喷施浓度为10mg/L、20mg/L时,小黑麦籽粒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30mg/L处理及对照;外源喷施赤霉素处理后,小黑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提高,这可加快淀粉水解,提高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糖的能力,从而改善小黑麦的酿造品质。综合本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外源喷施赤霉素以改善小黑麦酿造品质是可行的,以20mg/L的赤霉素喷施浓度麦芽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增加贵州安顺地区一年生优质饲草供应,解决冬春季节饲草短缺问题。[方法]2015年在安顺白岩地区对小黑麦的2个优质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测定牧草的分蘖数、穗长、产量等指标。[结果]小黑麦635、中饲1号小黑麦2种牧草高度分别达175.33、175.22 cm,分蘖数分别为11、12个,干草产量分别为10 388.03、11 863.02 kg/hm~2。[结论]小黑麦635和中饲1号小黑麦能够适应白岩地区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相似文献   

8.
“小黑麦+青贮玉米”牛羊饲草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7—2008年,经过小黑麦复播青贮玉米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山西省北部农区新型牛羊饲草生产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2个小黑麦品种均超过鲜草产量37 500 kg/hm2、干草产量9 000 kg/hm2的设计指标,品种间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干草产量差异显著;2个玉米品种青贮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指标未能达到75 000 kg/hm2目标要求。对该生产模式进行经济效益估算,结果表明",小黑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年纯利润为12 765元/hm2,比一年一作玉米生产增收1 500元/hm2,是山西北部农区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综述小黑麦产量和品质方面潜在的生理学和酶学机理,同时探讨不同农艺措施对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小黑麦的潜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质量分数的矮壮素喷施小黑麦,增强小黑麦的抗倒伏性,提高种子产量.【方法】通过在小黑麦上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矮壮素(0%:CK、0.1%、0.2%、0.3%、0.4%),研究小黑麦抗倒伏相关指标和种子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分数的矮壮素均使小黑麦株高降低,矮壮素质量分数越大,对株高的降低作用越大.矮壮素质量分数对小黑麦抗倒伏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矮壮素质量分数为0.4%时,茎秆抗折力、充实度、可溶性总糖和钾含量,以及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CK,倒伏指数和茎秆的氮含量显著低于CK.在生育时期间,完熟期小黑麦茎秆充实度和氮含量高于乳熟期,钾含量则低于乳熟期.矮壮素质量分数与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乳熟期和完熟期喷施0.4%的矮壮素氮含量和钾含量与CK有显著差异.0.4%矮壮素处理的下小黑麦种子产量显著高于CK.【结论】喷施0.4%的矮壮素效果最好,0.3%和0.2%次之,0.1%效果不显著,甚至有负作用.喷施矮壮素之后小黑麦的生育期延长7至10d,这也有利于种子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是一种重要优质的饲草作物,为了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引进中饲1408、石大1号、甘农2号、中饲1257、中饲1640和中饲3366共6份小黑麦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不同时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籽粒产量、抽穗期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黑麦能适应济源地区生长,甘农2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对新疆自育小黑麦6个亲本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下节间长、每穗粒数、穗长和千粒重6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显著高于其它亲本,是相对较好的育种亲本;SD04-1 × HO3-7,XIN Triticale No.1×XIN Triticale No.3,XIN Triticale No.1×XIN Triticale No.4和04CAOJIAN3×XIN Triticale No.3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以成为提高产量相对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生产上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个小黑麦品种与大麦、黑麦、黑麦草在苏南地区的产量比较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小黑麦在该地区早春有较高的青刈产量,且干物率高(17.0%~21.7%),饲草品质优良。小黑麦NSHW11作为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的田间保护作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杂草、增加总体生物量和提高苜蓿种植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航天诱变对冬性小黑麦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航天诱变对冬性小黑麦SP2诱变效应,通过对其诱变材料与对照植株的籽粒产量、千粒重、株高、产量与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对冬性小黑麦产生明显的影响,变异表现在株高、第二茎节长、第二茎节粗、主穗长、有效小穗数、粒重、产量与千粒重等方面;变异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植株相关性状、产量与千粒重有单向变异的趋势,也有双向变异的趋势,这为小黑麦太空诱变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甘肃省平凉市农科院草畜研究所获悉,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组织实施,"饲用型小黑麦套作式种植模式研究"项目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杜文华教授潜心育成的饲用型小黑麦新品种(品系)具有抗逆性强、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草食家畜所喜食的饲草。其中,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C16  相似文献   

17.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过属间杂交,应用杂种染色体加倍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方法人工培育的一种新作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等特性,可作为粮食、饲料及酿酒、保健食品、草编、纤维板材等的原料。目前,小黑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粮、饲、经等综合利用的多种用途新作物。为了促进我县小黑麦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晓春 《农村百事通》2006,(22):41-42
冬季是枯草季节,草食动物缺草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冬季又是稻田的空闲季节,多数稻田空闲时间从秋冬季一直延续到翌年春季4 ̄5月份,浪费了大量的温光和土地资源,实在是可惜。利用冬闲时间种草,不与农作物争土地、争时间,收获的草通过喂食草食牛羊等动物所取得的效益,有时比种农作物还好。1.种植小黑麦。作为优良冬季饲料兼用作物,小黑麦是一种人畜兼用型的冬季作物,茎秆可作为饲料,产量高于黑麦草,且割草期比黑麦草早,放牧、刈割均可,也可将它进行青贮。其籽粒人畜均可食用。小黑麦最明显的特点是抗酸性极强,在pH低于4.5、交换性铝含量高的酸…  相似文献   

19.
一、轮作倒茬 对盐碱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其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可种植棉花。或种植油葵等绿肥,加大种植密度,在地上部分生物产量最高时打碎,翻入土中。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安宁河流域冬闲田种植的饲草品种,在西昌引进开展了3个饲用小黑麦(×T riticale Wittmack)生产性能评价试验。主要通过生育期、株高、饲草产量、茎叶比等来评价参试饲用小黑麦的生产性能的表现。结果表明:3个品种11月14日播种,第二年4月23日刈割,从出苗到刈割生长150d, 3个饲用小黑麦中只有麦丰达到灌浆,普瑞和优能只能达到开花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株高96.45~109.20cm,麦丰和优能的株高显著(P<0.05)高于普瑞,从出苗到刈割时的平均日生长速度表现为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趋势,生长的高峰期为拔节到抽穗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鲜草产量为52847.84~67283.63kg/hm2,干草产量为13816.46~17612.81kg/hm2,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麦丰>优能>普瑞,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叶比为2.65~3.18,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占总产量的54.84%~56.48%,叶占总产量的22.39%~25.60%,穗占总产量的17.92%~2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