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宇宙空间条件对桑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空间条件处理的10个桑树品种(组合)的种子,总体发芽率比对照条件下的提高35.0%,且发芽势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徐祥 《江苏蚕业》2014,(1):17-19
本文主要研究了黑色地膜覆盖对桑树发芽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证明,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利于桑树生长发育,明显提高桑树发芽率9.76%,每亩桑园能提高桑叶产量500kg。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所有染色体(29条)上12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3个经济性状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除BM1312等10个为单态外,其余111个呈高度多态(PIC>0.5),4个呈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4.
5.
桑树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鲁桑、白桑、广东桑3个种12个品种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休眠期枝条长及直径、休眠期枝条颜色、冬芽大小及颜色进行测量,采用Excel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t检验。结果表明:叶片长与叶柄长、叶片宽与叶柄长、叶片宽与叶片长、枝条直径与条长、芽的颜色与枝条颜色在品种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同一品种中叶片长与叶柄长的相关性绝大多数品种不显著,叶片宽与叶柄长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仅占调查品种数的三份之一,叶片宽与叶片长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也只占调查品种数的三份之二;桑树枝条直径与条长相关性仅个别品种不显著;桑芽大小与枝条长、桑芽大小与枝条直径的相关性品种内及品种间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在长毛兔群体中实施标记辅助选择,试验检测了200只长毛兔的Sat13、Sol33、Sat4、So144、Sat2、Sat5、Sat7与Sat12 8个微卫星座位,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在长毛兔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是7.63个。等位基因数最多的座位是Sat4和So133,具有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少的座位是Sat12,只有5个等位基因;长毛兔群体内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的值分别为0.798和0.826,大小顺序依次为Sat4>So133>Sat5>Sat13>So144>Sat2>Sat7>Sat12,说明长毛兔群体内在这8个微卫星座位上基因型纯合度较低,遗传变异较大。同时分析了微卫星座位对长毛兔产毛量、体重性状的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与不同日龄产毛量、不同日龄体重之间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在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桑树是已知植物中DNJ含量最高的物种.为了适应药用专用桑种质资源开发需求,对收集的36份桑树种质资源开展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DNJ含量分析,探讨其内在关系,为高DNJ含量桑树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36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DNJ含量差异很大,平均值为1.279 4 mg/g,变幅为1.03~1.61 mg/g,变异系数为0.127 6;5对SSR引物的扩增产物在36份桑树种质资源间均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32个基因型,等位基因数均值3.8,观测杂合度均值0.62,多态性信息量(PIC)0.61.基于SSR标记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供试36份桑树种质资源可分成3大类,而基于DNJ含量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桑树种质资源分成2大类,2个聚类结果的比较分析显示同一类群桑树种质资源间DNJ含量相当.研究结果表明,桑树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DNJ含量遗传多样性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肉牛肌肉度线性评分,并屠宰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屠宰肉用、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等位基因F(249bp)对牛的胸深、坐骨端高等生长性状有正相关。BM1824等位基因C(211bp)对腿围性状、净肉率和净肉重性状均有正相关。IDVGA2等位基因C(209bp)对牛的肉用性能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BoVMap的Internet数据库选用4个微卫星DNA标记,初步研究了安格斯牛不同位点基因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安格斯牛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10和8,这些等位基因分别与不同体尺性状间构成紧密相关;其多态信息含量值(PIC)分别为0.8398,0.8418,0.8649,0.7358,是高度多态座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为鉴定和克隆桑树功能基因提供基础信息的目的,采用RNA转录5′末端转换(SMART)法构建了桑树幼叶全长cDNA文库。该文库容量为1.02×106pfu/mL,重组率95%,符合构建基因文库的质量要求。从构建的桑树幼叶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48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有效序列为32条,经UniGene数据库归并后为32条,UniGene比率为100%;与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查询和注释,在32条序列中有29条序列具有同源性,其中16条为全长序列,完整性比率为55.2%;初步发现具有已知功能基因的ESTs 6个,具有推测功能基因的ESTs 5个,未命名或未知功能基因的ESTs 21个。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是生物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RAPD和SSR标记对12个家蚕实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21条RAPD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稳定条带数为196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43条,多态位点比例72.96%,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57~0.352之间。采用32条SSR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片段数为86条,其中多态性带8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3.02%,遗传距离在0.214~0.600之间。对12个家蚕品种的2种分子标记的单独聚类结果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把12个品种分为中系、日系两大类,其中7532和湘晖、871和57B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传统分类于中系品种东34却聚类于日系,但又独立于其余6个日系品种。结合RAPD标记和SSR标记的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更能准确地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来源,是家蚕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是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作物遗传育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96对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中筛选出42对多态性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木豆(Caj anus caj an)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对SSR标记在72...  相似文献   

14.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5.
自春季桑树发育的雀口期连续测量桑叶面积,结果表明:随着气温、地温的升高,春季后期桑树叶片的生长量显著大于春季前期生长量,且3个供试现行栽培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两阶段均以农桑14号的生长较好,鲁桑7946与育71-1间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叶面积与有效气温积温、10 cm有效地温积温间的回归关系宜采用Richards或Gompertz模型,与生长日顺的回归关系可用Richards或Logistic模型。由模型解析结果知,农桑14号品种出现第1拐点时间最早,但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短,只有8.13~8.63 d;育71-1品种快速生长持续时间最长,达10.33 d。依据以上研究结果还建立了叶面积与叶片鲜质量间的回归模型,其中农桑14号单独建模。  相似文献   

16.
王谢  唐甜  张建华 《蚕业科学》2019,45(1):140-143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铁、硼和氯元素含量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上部叶,硫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大于下部叶;桑枝的粗细不会对叶片中的铜、锌和铁含量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可以改变锰、硫、硼、钼和氯元素的含量,即粗枝上的叶片中的硫和钼含量较高,中等粗细枝条上叶片中的锰、硼和氯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桑叶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品质基础,应进一步关注影响桑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内外驱动因子,如养分供应、生长阶段和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获取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植株,以形态变异率为考核指标,筛选化学诱导剂组合,并对19个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的不同材料进行诱导处理,改进和丰富桑树多倍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初步筛选出最佳诱导剂组合0.2%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DMSO),用该诱导剂组合分别以滴液法、琼脂涂抹法、注射法诱导处理桑树幼苗顶芽、春伐桑幼芽、桑树雌花,其诱变率分别为30.96%、10.12%、2.56%,而应用该诱导剂组合对桑树种子浸渍诱导9d,可100%获得形态变异植株,其中有11.9%的突变植株成活。以稀释400倍的氟乐灵溶液替代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采用浸渍法对桑树种子诱导处理5d,其诱变效果与用0.2%秋水仙素+2%DMSO浸渍9d的效果相当。通过植株形态观察和染色体鉴定,确认从12个供试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四倍体植株或枝条,可作为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斑叶突变体叶绿素合成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新发现的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为材料,分析叶片中3种光合色素与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δ-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含量的变化状况,探讨突变体叶色差异的生理原因及其调控机制。与正常生长的原始材料(对照桑)相比,突变体叶片黄化部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叶绿素a的减少最显著,仅为对照桑的5.43%~10.23%,这是导致突变体叶色黄化的直接原因。其次,突变体黄化部分的δ-氨基酮戊酸含量明显升高,而胆色素原含量明显降低,推测其叶绿素a的减少是由于δ-氨基酮戊酸与胆色素原之间合成代谢受阻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