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茶世界》2009,(1)
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单位简介:浙江省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峰峻山水、云蒸霞蔚、风光旖旎的五凤乡普尾大圆寺之傍。苍南地处浙江最南端,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相传温州在东晋永和年间,就开始种植茶树。而山峦滴翠,自然神秀的五凤乡又名五岱山则是五凤香茗茶的理想产地。  相似文献   

2.
五凤香茗是近年来苍南县茶叶主打品牌之一,主产于浙江省茶叶特色优势强乡——苍南县五凤乡境内,以香高、味浓、色绿、形美而著称,产品质量优异,曾多次获得省内外农业(茶叶)博览会金奖,并成为第二届温州人大会指定产品。五凤香茗的品质与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生产中用于加工成五凤香茗产品的多为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群体品种——鸠坑种,也有少量的迎霜、乌牛早等。在已引进的茶树品种中,虽说可以加工成外形相近的五凤香茗,但品质上还是有一定差别。选择当地鸠坑种茶园中萌芽期较早的茶树单株,通过短穗扦插,培育成了南山头1号、鹤顶山1号等比普通的鸠坑群体品种早萌芽十余天。研究探明这些选出的早生单株加工的五凤香茗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骆耀平  崔峰  唐萌  钱利生 《茶叶》2007,33(1):32-34
苍南县五凤乡是浙江省的一个欠发达乡,现正在进行休闲旅游业的开发,本文从项目开发中碰到的政府在休闲旅游业开发中的角色、建设规模、如何开发、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为茶区欠发达乡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3月5日,在苍南桥墩镇五凤办事处八亩后村,第七届温州(苍南)开茶节暨第四届温州美丽乡村游活动,在一片细雨朦胧中开幕。  相似文献   

5.
五凤香茗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凤香茗茶产于平均海拔高度达500多米的浙闽交界处、浙江省苍南县五凤乡五岱山上.该地环境优越,植被丰富,土壤疏松肥沃,年均气温16.9℃,平均年降雨量1670.1mm,方圆几十公里内无任何污染源.五凤香茗茶主要品质特征为,外形细紧卷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2003年参加浙江省第十五届名茶评比,被评为二类名茶;2004年参加宁波国际茶文化节,获得优质名茶荣誉称号.其采制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6.
浙江苍南县有茶园面积49646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0000亩左右,年产茶叶884吨,生产茶叶有龙井、碧螺春、春毫、雪龙、毛尖等名优茶,有温炒青、烘青、珠茶等大宗茶.全县采摘茶园平均亩产为44kg,平均亩产值529元,但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十分不平衡,最高的亩产达350kg,亩产值达4150元,而最低的亩产仅20kg,亩产值250元.其中五凤乡坑口茶场、前垟茶场和普尾茶场3500亩高效丰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2260元,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总结这三个茶场的经验,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在发展“一优两高”茶业中,围绕着“投、降、增、提、促”五个字(即合理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位、促进销售)做文章,通过“四改进、二进行、一开拓”七项措施来实现,这也是苍南县发展茶叶生产应走的路子,现将这七项措施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一、脱甲乡村级茶场责任制的演变长沙县脱甲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生产现已成为该乡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该乡下辖10个村,共有9个村级茶场。各村级茶场茶园面积不一,少的仅有40亩,多的达250亩,一般在100亩左右。这些村级茶场分别建于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8.
一、早季稻瘟病发生特点 1.叶瘟全市13个乡镇、农场共发生叶瘟4.3864万亩,占双早面积的33.7%,损失稻谷42.8万公斤,其中发病严重的有968亩,塌圈的有1046亩,翻犁有273.6亩,发病面积在1万亩以上有兴田镇、星村镇;发病面积2000亩以上有武夷乡、五夫乡、黄土农场。主要发病品种有威优64、建农早9  相似文献   

9.
漳墩乡是我县小白茶的主产区,产茶历史悠久。全乡农户4162户,人口23763人,农业劳力9489个,耕地4.33万亩,山林15.91万亩,毛竹、油桐、油茶、山苍子等3.8万亩,茶园0.91万亩。茶叶是主要经济作物,有17个村、1个乡办场产茶。1979年白茶产量7615担,1981年实行划区定点产制后,全县60—70%白茶产自该乡。茶叶是漳墩乡的重要经济支柱,1986年茶叶产值10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95%,占种植业产值的18.54%,茶叶收入人均达到44.81元。 小白茶是该乡的主要出口产品,但由于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富阳在开展多茶类生产过程中,广大茶农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了多种采制形式,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受降乡上大庄陈关生,采摘面积7.2亩,采制属组合式,产品种类有浙江龙井、旗枪和炒青,其产量比例为8.0%、79.9%和12.1%;二是新义乡双浒村邵文良,茶园1.3亩,全部采制旗枪;三是新义乡杜墓村邵阿二,茶园8.2亩,从头到尾全部生产炒青。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展现状四川攀枝花市产茶历史悠久,但是规模一直较小,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其主要茶树品种有云南大叶茶、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及部分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攀枝花市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盐边县国胜乡、红宝乡、共和乡、惠民乡、箐河乡、永兴镇等地,全市现有茶园面积9900亩,可采摘面积9435亩,其中:盐边县现有茶园面积9855亩,可采摘面积9390亩;仁和区现有茶园面积45亩,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省枯黄萎病蔓延很快。1982年枯黄萎病普查时,全省发病面积仅有200万亩,到1987年6~8月份,对全省17个县336户的453块棉田进行了调查,发病率平均为15.2%。周口地区植棉250万亩,病区棉田病株率20~30%;汤阴县植棉15万亩,1982年只有4个乡有病,今年10个乡全部有病;民权县植棉20万亩,今年有近一半棉田发  相似文献   

13.
泗阳县于1987年进行了杂交棉试验示范。1989年示范面积302亩,平均亩实产皮棉101.5公斤;中扬乡饭棚村王庄组种植的105亩丰产田,平均亩实产皮棉120.6公斤。三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杨市乡七湾村张代新、吴大松和刘岭村刘应杰、刘艮安4个植棉示范户,试验面积分别为5.02亩、4.75亩、6.53亩和3.68亩,共19.98亩。土壤质地为轻壤,土壤速效钾含量60~117.5  相似文献   

15.
乡、村茶场的负责人如能够增强商品生产意识,掌握商品经济规律,运用科学种茶、制茶的先进技术,认真研究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靠科技进步,科学地管理乡、村茶场,茶场就会越办越好,宁乡县白马桥茶场就是如此。因此,以我之浅见,乡、村茶场借鉴白马桥茶场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是可行的。白马桥乡茶场建于七十年代初,建园面积160亩,现有面积140亩,开采面积120亩。该场始建时,大搞“群众运动”,一哄而  相似文献   

16.
“爱斯缔乐”为1982年延边州种子公司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质高产亚麻品种。该品种当年在海南岛南繁,1983年在安图县亮兴乡种植11亩,原茎产量5340~5617.5公斤/公顷。在敦化市韩障乡种植60亩,原茎产量3708公斤/公顷,为了进一步鉴定该品种在不同自然区域中的适应性和丰产  相似文献   

17.
1981年5月2日,乒乓球大的冰雹使浙江省天台县南平乡甘棠、上扬一带,约有450余亩苎麻被拦腰打断,灾情十分严重。如何补救呢?我们采取割去苎麻的地上部分,施上一些速效性的尿素、人粪尿等,使之重新萌出新芽,最后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该乡甘棠村麻农王道佐的0.4亩苎要,在受  相似文献   

18.
我市自1983年到1986年,全市累计种植杂交中稻299.98万亩,总产稻谷157.45万吨,四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杂交稻面积99.77万亩,平均单产517.5公斤,1984年面积90.13万亩,、平均单产538公斤,1985年面积57.79万亩,平均单产518.4公斤,1986年面积52.29万亩,平均单产523.5公斤,四年平均单产为524.9公斤,比常规稻平均增产52.7公斤。四年累计共增产稻谷15.81万吨,还出现了不少丰产片和高产田块。1986年经县、区、乡三级实地验收,武进县魏村乡新华村125亩汕优63丰产片,平均每亩实产735.3公斤;九里乡金星村农民蒋或明2.84亩汕优63,…  相似文献   

19.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1):31-31
采用以苗育苗方法进行茶树良种繁育.可充分利用苗圃资源.加快茶苗繁育速度并降低扦插成本。若其成活率与使用母本园的插穗扦插相当.则能大大提高茶苗出圃量,可解决优质茶树良种母穗不足的矛盾。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笔者在浙江省苍南县五凤乡半山茶场进行以苗育苗扦插试验,就插穗新鲜度和叶位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提高以苗育苗短穗扦插的繁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素有“湖南茶乡”之称的古丈县辖11个乡4个镇1个乡级国营林场,184个村,总人口12万,总面积194.6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62万亩,占83%,人平达13.5亩,常年耕地11.5万亩,人平0.96亩。198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经过充分调查、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古丈的潜力在山,优势在山,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刀的共识,念起了“利用山区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等支柱产业”的山字经。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和林业生产的同时,把茶叶这个传统骨干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