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甘肃省银杏资源培育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近10a实地调查资料,阐明了银杏在甘肃境内的资源分布特征,主要按照银杏的适生性,栽培历史和培育方向将甘肃省划分为3个培育类型区,即:最宜自然原产区、适生栽培区、外延引种试种区。从而作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银杏资源培育方向和开发利用规划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6.
选取距离银川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较近的、数据质量较高的气象站点,通过筛选,最终确定银川市区域内2014—2020年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30个区域气象自动站日极大风速资料作为基础分析资料,开展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四因子理论,建立大风灾害风险模型,计算大风灾害风险指数,并以此为指标,绘制银川市主要旅游景区大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贺兰山旅游景区和黄河外滩等沿黄景区大风灾害风险等级高,其他地区的旅游景区为中等风险及以下。根据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对今后提前做好防御,减轻大风灾害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对更好地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西藏林芝旅游资源空间特性与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林芝地区446个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资料,对其旅游资源的区域空间特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形成了一个2级区划体系。第一级有5个资源区;第二级有11个资源区。对5个1级资源区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后认为:林芝地区应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物多样性和地质景观、人文资源为旅游对象,发展涵盖猎奇、科考、探险、研究为目的的全方位的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通过对“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指出了“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开发原则。提出了要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品牌赛事活动为龙头,坚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特色互补,资源共享;开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新格局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农村能源消费量2944.94万t标准煤,其中薪柴消费量666.41万t标准煤,占22.6%,少于煤炭,居第二位。薪柴满足度0.719。到2000年,农村生活用能需薪柴587.77万t标准煤,除去可开发资源量,缺114.23万t。薪炭林产量以每公顷3t标准煤计,尚需发展38.8万ha的薪炭林。按区划原则和区划指标体系,将四省(区)划分为11个类型区,并按重点发展、中等发展,一般发展、补充发展归纳为四大类。重点发展区是秦巴山区和子午岭——黄龙桥山山区。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是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在分析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分别阐释了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就是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维符合体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荞麦资源品质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全国不同地区荞麦资源的品质分析结果及荞麦的遗传特性,将我国荞麦产区按养分含量分为五大品质区域,即荞麦高蛋白区(≥10%)、荞麦高脂肪区(≥2.5%)、高赖氨酸区(≥0.6%)、高V_E含量区(≥2.0 mg/100 g)、高VPP含量区(≥5.0 mg/100 g)。综合各地区荞麦品质分布特点,将荞麦品质区划分为3个种植区,即荞麦种植最适宜区(综合品质高)、荞麦种植适宜区(综合品质中)和荞麦种植不适宜区(综合品质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