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土壤较少,施肥须及时,否则易造成枝条枯萎。施肥量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观花为主的小盆景,开花后要施稍淡的肥料,以促使下一年多开花。观果的小盆景,可施稍浓的肥料,并在开花前追施1~2次淡肥。对于落叶性的盆景,不必多施肥,否则会引起生长过快,影响树型。盆景施肥宜在清明前后用浸盆施放稀薄的液肥,如绿肥和饼肥等。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玉米生物产量较高,需肥量大,施肥是调控其产量的主要手段。而云南玉米施肥一直存在着重施氮肥且用量过大、施肥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多次施肥、损失严重等问题,既浪费肥料资源,又污染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民图省事,把追施的肥料撒施到耕地的表面或玉米植株附近,不仅造成肥料严重损失,也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因而,生态、简化、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农户在耕种施肥时,都存在着一定的习惯性、盲目性。为了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避免因盲目施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只有通过仪器来化验土壤,根据结果,配方施肥,才能使农民施肥时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施各种肥料,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夏玉米专用缓释肥的施用效果和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和许昌两试验点专用缓释肥较等养分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产5.17%和5.65%,较农民施肥分别增产9.99%和5.34%,植株氮养分积累量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加6.21%和7.97%,氮肥利用率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提高7.66和8.69个百分点,与普通肥料2次施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专用缓释肥(28-10-12,缓释氮素占50%)苗期1次性施用750 kg·hm~(-2)促进了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田间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生姜的生长发育、产量、姜瘟病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60%常规施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基质、60%常规施肥+70%复合微生物肥料和60%常规施肥+100%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生姜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用量的情况下,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效地提高了出箭数,减轻了姜瘟病的发生率,从而增加了产量,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后比增施复合微生物基质的处理增产达到12.8%。  相似文献   

6.
“点式精确施肥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肥料撒施,条施,穴施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施肥理论与方法。它以柱形半包膜全程肥料和柱形肥料深施器为物质基础,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将肥料施入土中,具有不烧苗,不需追肥,改良土壤,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SV玉米专用肥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可持续农业,控制环境污染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SV有机无机玉米专用肥”能使肥料在土壤中有效地利用,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玉米田间试验来研究对氮素的利用效率,确定SV玉米专用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在生产上的总体效果为:SV玉米专用肥处理>分两次施化肥的处理>一次施化肥的处理>空白不施肥的处理。SV玉米专用肥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棉花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根据精河县棉农施肥习惯及近几年我县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土壤肥料专家根据土壤供肥情况提出肥料配方。经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我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二、试验设计1.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35号。2.试验处理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处理2,配方施肥,基肥667米2施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18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2千克;追肥667米2施尿素30千克,分2次追施,于6月26日和7月6日追肥,每667米2每次施15千克。  相似文献   

9.
幸奠权 《新农村》2010,(8):33-33
1.浮头原因 池鱼浮头的主要原因是盲目超量投饵施肥。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耗氧量上升和溶氧量下降;自然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致使水中溶氧不足;池底淤泥过深,水质恶化;长期不加注新水,以致水质肥而老化;水体被污染、含有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致水质恶化;阴雨天光照差,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弱,大气中补给氧少;亩存鱼量过高等。  相似文献   

10.
肥料的科学施用包括科学确定施肥量、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用比例和施肥方式等,化肥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化肥深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肥料集中施于土壤耕作层作物根系附近,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由于施在地表而造成的化肥的损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由于大部分氮  相似文献   

11.
当前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①重化肥轻有机肥;②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调;③化肥投入不平衡,高产田施肥过多,低产田施肥过少;④氮肥地表流失大,干施单施磷肥。枣树的合理施肥,可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在鲜枣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 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2)施肥处理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但会降低氮素、钾素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3)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氮磷钾配施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49.12%~58.26%。(4)灌水模式由于实现了氮素后施,在减肥18.2%基础上,氮磷钾配施处理较不灌水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养分吸收效率、肥料利用率、产量方面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米的施肥方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施肥法(一炮轰)结合秋季或春季打垄施基肥时,将全部计划用的氮、磷、钾肥一起做底肥一次施入,在播种时和整个生育期间不施肥的施肥方法。优点: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避免由于干旱或连续降雨追不上肥的危险,同时,省工省时。缺点:使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对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不利,影响保苗;施浅了容易造成肥料挥发损失;在砂土、砂壤土上,还易造成渗漏;生育后期脱肥,影响肥料发挥作用和产量的提高。"、分次施肥法根据玉米生育各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而进行的多次施肥。(!)基肥: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又称底肥。在…  相似文献   

14.
夏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随着温度升高,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有利于水产动物快速生长,但同时也是病害多发、死亡率高、管理难度大的关键阶段。因此,水产养殖户在夏季应克服不利因素,做好池塘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一、加强水质调控夏季浮游生物繁殖速度快,水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FAO 2000年发表的《2015年和2030年世界肥料需要》的白皮书摘译而成在过去的30年中,肥料在支持农产品需求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作物生产和肥料使用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发达国家农作物的最大增长率同样和大量使用肥料有关(图1、图2)。肥料能补充土壤中养分的消耗,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为了增加作物产量,施肥是必要的。然而,通过改进施肥时间、分别应用,按地点专门管理、作物轮作、土壤测试等措施,能更有效地使用肥料。也就是用同样的肥料,或者用更少的肥料,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发达国家,特…  相似文献   

16.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提供天然饵料和良好的生存环境。水质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存活,培肥水质的主要手段是施肥。养殖水体所使用的肥料有三种,即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有机肥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堆肥等,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细菌病,现已很少使用。无机肥即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其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生物肥是经过发酵的有机肥,肥效快嗯而持久,并富含多  相似文献   

18.
夏季是一年中水温最高、鱼体生长最快的阶段,必须加强该阶段的饲养和管理,促使养鱼高产。1.追施肥料。施肥是培肥水质,育天然饵料。保证池鱼摄食的需要,各类鱼池特别是以花白鲢为主的鱼池,都应适当追施肥料。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最多,鱼类耗氧多,加上气温多变,水质容易恶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叙述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探索测、配、产、供、施土肥技术产业化的新路子,完善探讨便于农民掌握并且实用的平衡施肥技术体系。此项技术可显著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减少盲目粗放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不同肥料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正常年型条件下,中、高施肥水平的分次施氮(氮素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与一次施氮(氮素全部底施)的产量间无差异,但其产量为氮素50%底施&gt;70%底施&gt;100%底施;不同肥料品种的中、高施肥水平的产量均值不存在差异;分次施氮、一次施氮及不同肥料品种的各施肥水平处理间存在差异,均随施肥水平(N0P0-N202.5P162)的提高其产量在增加。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施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