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测不同草地类型载畜量,为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为研究手段,对2006~2008年三年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的载畜量进行动态研究和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大,荒漠草原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小.三年中,气候变化决定了草地生产效益的最高年份.[结论]亚高山高草草甸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前列,亚高山低草草甸草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其次,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居中,荒漠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TVDI的内蒙古草地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3):2728-2742
【目的】 研究内蒙古草地2000—2017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产品构建Ts-EVI特征空间,根据该特征空间计算TVDI,对多年TVDI均值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地多年平均干旱程度西南高东北低,各草地类型年均TVDI大小依次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沼泽>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其中荒漠型草地(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主要为重度和轻度干旱状态,非荒漠型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主要为轻度干旱、正常和轻度湿润状态。18年来荒漠型草地整体在缓慢变干;而非荒漠型草地除温性草原类外基本在缓慢变湿。从空间分布上,三类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干趋势(轻微变干、变干、显著变干)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44.93%、55.01%;五类非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湿趋势(轻微变湿、变湿、显著变湿)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72.19%、24.27%。【结论】 18年来,荒漠型草地的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和持续变干状态,并且持续变干的区域较多,草地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非荒漠型草地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状态,少部分面积具有变湿趋势,草地生态环境在稳定好转。此外,降水稀少对非荒漠型草地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荒漠型草地的影响并不显著。温度升高则仅对温性草原类以及温性草原化荒漠类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草原返青状况及其动态规律,是掌握草原植被生长发育过程和时空分布差异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掌握阿勒泰地区草原植被返青生长状况,结合阿勒泰地区草原工作监测工作实际,阿勒泰地区2015年3月初在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六县一市开展草地返青期地面观测工作,简要情况如下。1阿勒泰市返青期地面观测情况阿勒泰市返青期观测地点草原类型为温性荒漠类,地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 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著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在热量、水分、纬向、向地带性和大地形的综合影响下,表现为东南部森林地带草丛、灌草丛类草地,以纬向地带性分布为主;西北部从草甸草原、草原到半荒漠、荒漠,以偏斜的经向地带性;青藏高原草地呈现以经向分异为主导的特殊的高原地带性分布。本文概述了中国草地水平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京津风沙源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京津风沙源区草地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为区域内生态工程布设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同时以3项典型生态修复技术为例,以综合评分法和空间叠置法评价其效益和适宜性,并提出其适宜范围。【结果】①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共实施草地生态修复技术21项,集中分布在典型草原亚区、荒漠草原亚区和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项目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总体实施效果良好,不同技术对生态指标的恢复效果各有不同。②围栏封育、人工草地建植和补播草种是应用较为广泛且最能展现草地修复效果的技术措施,其中效益定量评价值最高的是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围栏封育技术的效益值较低。③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围栏封育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大,为27.6万km2;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适宜面积为20.9万km2;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小,为5.8万km2。【结论】京津风沙源区内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整体实施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技术适宜性和效益,在草地分布较广的3个治理亚区中,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适宜推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荒漠草原亚区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典型草原亚区根据立地条件优先推广补播草种技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则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兴和县草原农牧结合区草地资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兴和县草原农牧结合区草地经济特点,剖析了目前开发利用草原农牧结合区草地资源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为兴和县草原农牧结合区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和草地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降水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滞后系数方法,分析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降水滞后性.结果表明:(1)草地年降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477.39 mm)、典型草原(391.52 mm)、荒漠草原(247.41 mm),草甸草原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而荒漠草原8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2)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单峰变化规律,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个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波动不大;不同草原类型的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0.33)、典型草原(0.23)、荒漠草原(0.14).(3)生长季草原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月份滞后时间存在差异.9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5—8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不明显.滞后月份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系数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因此,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可以有效预测牧草的长势和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绒山羊实施舍饲半舍饲,是现阶段我们为了保护和恢复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有效的利用草地资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绒山羊饲养业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疆主要以传统的游牧为主,过度放牧是新疆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新疆草地恢复和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植被群落结构与草地经济效益对禁牧的响应,对理解草地退化与恢复机理以及合理利用封育后的草地等提供指导作用.[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周边禁牧3、4和5年的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草地类型为对象,分别测定围栏内草地植被群落结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为新疆草地恢复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经过3年、4年、5年的禁牧后,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围栏内主要植物种的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均表现为禁牧5年>禁牧4年>禁牧3年;除低地草甸草地外,其余各类型草地植被覆盖度均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2)不同草地类型间生物量总体上表现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草地禁牧虽可以有效地禁止牲畜对植物的采食践踏干扰.[结论]禁牧时间对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不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对主要植物种的高度和草地类型间的生物量总和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玛曲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高寒草地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已严重威胁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通过重要值理论和多样性理论对玛曲高寒草原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植被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治理流沙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①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向高寒沙质荒漠生态系统转化,群落以苔草+早熟禾群落→苔草+防风+嵩草群落→球穗莎草+防风+苔草群落→赖草+虫实+苔草+防风群落的方向演替。大多数高寒草地物种退出群落,而适应沙质荒漠的物种逐渐占据优势地位;②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急剧下降,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度沙化草地达到最大,而群落优势度逐渐增加,在重度沙化草地增加明显;③潜在沙化草地Whittaker指数远小于沙化草地,而不同沙化草地之间Whittaker指数的差异不显著。潜在沙化草地相异性系数CD和共有度指数CP与沙化草地差异性显著,而且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差异越显著。所以应加强潜在沙化草地的保护措施,而对沙化草地应采取流沙治理措施进行生态修复,防止草地沙化的加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草地是牧区生活、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大、分布广,加快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已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对我国退化草地的基本现状及研究基础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分析了现有的主要自然修复措施和人工干预修复措施,分析结果显示: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牧等自然修复措施对退化草地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适用于各类型的草地,是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有效措施,但不同类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围封、禁牧后应视恢复状况进行合理利用;免耕补播、施肥、浅耕翻、划破草皮、切根等人工干预修复措施是中重度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更重要更有效的措施,但修复应用时需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不同的自然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最后对当前退化草地修复和修复后利用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期望能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草地资源,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天然保护屏障,草地资源为牧民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也是西北草原区主要经济来源。西北地区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依然严峻,日益减少的草地资源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威胁,同样危及着西北草原经济的发展.草原退化、生产方式落后成为制约西北草原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通过对西北地区草地资源发展现状和西北草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找出影响草地资源退化和制约草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管理方法、社会建设和制度改善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研究植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对区域土地质量和农作物经济价值均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分析、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野外样品,研究土壤、植物样品的硒含量特征及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硒含量为0.20~0.43 mg/kg,平均值为0.32 mg/kg,其中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半荒漠草地荒漠草地。草地地上部硒含量为0.06~0.14 mg/kg之间,平均值为0.08 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灌溉对希拉穆仁荒漠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希拉穆仁荒漠草地设计不同水分梯度的草地恢复试验,对封禁草地不同水分供给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水分是影响草地植物长势的关键因子,水分条件不同导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结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水分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对草地进行各种改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草地松耙不适宜于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草地改良;各种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总体上具有结构简单、易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农业与牧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加之区内气候波动、人类活动干扰等诸多因素,对荒漠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能准确和真实的反映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该文选定达茂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地退化结构变化、草地等和级结构变化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20世纪80年代达茂旗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以及重度退化和重度盐渍化草地相比20世纪80年代都有所减少;(2)达茂旗草地等级由低一级的草地向高一级的草地逐渐演变;(3)达茂旗草地质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靖远县天然草地面积37.33万hm2,占农业用地的64.3%。草地可以分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4大类。有天然牧草42科,138属,215种,主要是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莎草科和蔷薇科的种。青草总产量5.15亿kg,理论载畜量24.7万羊单位。对草地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阐释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意义,分析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提出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途径: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人工压缩更替周期;借鉴沙漠生态恢复原理,对荒漠草原进行积极植被恢复措施、荒漠草原人工播种与飞播植被恢复技术及工程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