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实行土地权益入股的可行性和实行此种方式应具备的条件,为完善中国征地制度,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和理性分析法。研究结论:从理论常识、法律依据、企业需求、农民需求、政府等方面分析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方式实行土地权益入股是可行性的,并提出了实行此种方式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前提条件、技术条件和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辽宁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频频增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各级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辽宁省失地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工社保的思路与政策建议.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地征收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在对商丘城乡结合部具体情况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困扰失地农民的就业难、补偿低、无保障以及少重视四大问题。并根据相关专家的合理建议和相关试点的经验总结,分项阐述了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征地补偿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干部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关注等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流转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作为一类逐渐壮大的特殊群体,我们已经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有关他们的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它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保证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是保证城市化进程顺利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补偿中情感资本补偿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发展阶段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行着,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开始了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在当前的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失地补偿则还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对农民的心理和情感损失没有作出相对应的措施,这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相一致,显然落后于整个社会的需求。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因素的内涵,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征地补偿现状,对失地农民补偿中情感资本补偿的缺失做了深度分析,提出了情感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在以后的补偿体系中,将对情感资本的补偿纳入补偿体制仍将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房屋拆迁补偿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城中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村民的生存命脉。本文以郑州市金水区燕庄为例,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燕庄“城中村”改造补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村民对补偿标准不满意、村民无法有效地了解政府的安置补偿政策、补偿费用不到位、过程不民主、村民有抵制拆迁和拒绝补偿的倾向等。建议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引导、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等改进措施,保障村民权益,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访谈与问卷的形式对哈密市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征地补偿满意度、被征地面积、征地后生活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和年龄等因素都会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政府不仅在征地过程中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同时还应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提供就业培训、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完善补偿机制,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失地农民的生计与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日本、美国的做法,对我国浙江等发达地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及失地农民的就业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可行的措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伟  张正峰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271-276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农村土地非农化的规模与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围绕土地征收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要包括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分配不规范,农民得到的补偿少,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过于单一,及征地程序不透明等。在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问题的基础上,从征地范围的界定、征收补偿标准的制订、失地农民的安置和征收机制与程序的完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Settlement Strategy and Present Mai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到2006年掀起土地开发的热潮,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要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使征地程序更加合理化,其次要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同时还要创新征地安置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要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最后政府要规范土地征收行为,避免乱征地,还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2.
以农地发展权为切入点,通过对农地发展权及其增值收益进行界定、细分及量化,并以甘肃武威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享有占主体地位的基本发展权,并获得相应的价值和50%的实体发展权价值及其增值收益为1.6亿元,这部分资金由国家用于工业园区外适宜开垦的地区开垦耕地和补偿生态用地;(2)农村集体及被征地农民享有实体发展权,并获得50%的实体发展权价值及增值收益和相应的征地补偿共计3.79亿元,平均每人可获得14.59万元的保障收益,用于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和保障其基本生活;(3)承担绿地养护的农业人口将享有虚拟发展权及其补偿价格为0.96亿元,平均每人可获得7.37万元的补偿收益。研究发现农地发展权及其增值收益的细分及量化分配既可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民的生活;又有利于国家有效地解决农地非农化中存在的外部性补偿问题,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可以协调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我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混乱和偏差,以及安置方式简单、安置责任不明确、缺乏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通过采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构建了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安置补偿方式选取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模型,为优化征地策略提供参考。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的实证分析,建议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加大实施参与力度、合法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时期中国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流转混乱和买卖土地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流转机制、加强相关立法、保护农民权益、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6.
I studied land use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P. R. China.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land use which restric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I hope to discover existing problems, find out the dynamic law of land use, analyze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probe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ways to prohibit the short term use and blind development in land us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land,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 mainly analyze data about construction land, GDP, fixed assets, industry, real estate, traffic, and more. I conclude by pointing out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大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活急需保障。为了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发展的弊端,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出并实践。通过对昆山这一社会保障领跑城市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昆山社会保障的现状,归纳出该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以及农民自我保障的能力相对不足两点问题,并基于这些不足,结合昆山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推进昆山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意见,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社保资金、建立地方性法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