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滇西北地区生态退化成因及其保护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通过对滇西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总结了其生态退化的状况,分析了其生态退化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结果。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云南五大流域生态环境类型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防护林工程区地处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红河、珠江五大流域上、中游,为了揭示地域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其林业生态建设条件的异同,进行了该五大河流流域生态类型区划分。区划指标选择“土壤侵蚀量”、“坡度级”等若干直接因子以及“输沙模数”等若干间接因子,区划方法为非严格系统聚类方法,对流域项目区划分为三个生态环境等级类型区。并进行了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实际,从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分析了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和补偿办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补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信息化与生态文明成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最突出的两大亮点,表明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主要表现在:信息革命是人类跨入生态文明的金钥匙;信息革命推动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信息革命核心技术推动生态文明跨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其生态综合效益,对后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相关政策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宜昌市2000~2013年退耕还林情况,并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为评价指标,系统评价了宜昌市退耕还林情况。结果表明,宜昌市共退耕还林12.21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4.95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97万hm2,封山育林0.29万hm2。造林林分以生态林为主,其次为经济林。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接近,近成熟林面积最大。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益物质量和价值量表现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地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年生态价值总量为79.07亿元,其中,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的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别为32.19亿元、45.03亿元和1.85亿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盆周山区平武县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补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补偿的依赖程度有区域性,生态补贴缓解了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生存压力,退耕农户利益得到持续保障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因素;农户对还耕地中林木处置权的实现感到困难,"成效验收"生态补偿模式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退耕生态补偿的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永安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玉梅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9-11
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永安市生态公益林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掌握永安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永安市在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存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公益林管护、生态公益林利用等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公益林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南洲国家湿地公园南茅运河地质基础,采用生态柔性护坡技术,打造现代生态健康河流。其技术的核心是通过使用高抗拉强度的生态袋,配合正三角工形工程固定扣、粘剂、锚杆等特有的加固法,形成牢固的坡体护坡结构;特点是构造成的边坡造型美观、结构稳定,流水不流土,能够对植物生长提供优良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松材线虫潜在生境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定点发生数据和31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CAR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最大熵法(Maxent)、逻辑斯蒂回归(LR)4种模型建立松材线虫在江苏省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从接受者曲线下面积(AUC)、Pearson相关系数、Kappa值3个方面来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分析松材线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评价指标中,CAR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其它3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Maxent在物种现实生境模拟、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筛选、环境因子对物种生境影响的定量描述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GARP模型对松材线虫潜在生境的预测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海拔、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温度的年变化范围是影响松材线虫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工作状况及其建设成效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当前浙江省生态补偿标准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经营采伐难度大、管理机构及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提高林分质量、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修建东江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东江水库总水面面积160km^2,总库容81.2亿m^3,由于修建中的淹没指数高于全国其他水电站,造成了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增加了单位面积上人口的压力、加剧了水土流失。为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增加环保投入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Intlxiducti()nDuetotllesoaringli1creaseofll1cpop1llatio11,alol1gwiththeillcrcasc()fconsumptio11,andthcn1isn1anagc111e11tofbiologicalresourcesasweIlas111a11yotl1ersocialeconomical1dinstitutiol1alcol1strail1ts,totlay'stllreatstospeciesandecosystemsare[l1cgrcatestli1tl1crec()rdedhistory.Tllecollservati()11ofbio-diversitybec()ll1esanurgel1ttasktI1atwearefaci11gn()w.Il1()r(1crtoacccleralccollservatiol1ofbio-divcrsityol1asustaillablebasisillchangbaiMoul1tail1areas,tl1isstl1Llywasconducted.'nlispap…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云南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分析试点中政策、管理、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区划界定办法、建立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和核算体系、多渠道筹集补偿经费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生态工程建设中农、林、牧、水各个项目的实施对环境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技术措施 ,从而使生态建设工程从根本上成为有利于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