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芸苔属主要油料作物黄籽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黄籽性状由于较好的营养和加工品质,得到现代油菜育种越来越多的重视,正逐渐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芸苔属3个主要油料作物黄籽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黄籽性状遗传方面,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的遗传模式己基本清楚,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而甘蓝型油菜由于黄籽基因来源不同,存在多种遗传模式.在黄籽基因的定位方面,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均已筛选到多个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成功转成适合大规模筛选的SCAR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甘蓝型油菜中也获得一些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但由于黄籽来源的不同,这些标记缺少通用性.在比较基因组学方面,根据拟南芥的相关种皮颜色基因,在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中已克隆出一些与种皮颜色合成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克隆为油菜色素合成途径和通过转基因创造新型黄籽油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芥菜型油菜(AABB,2n=36)是印度的一种重要油料作物,它是由芜菁(AA,2n=20)和黑芥(BB,2n=16)自然形成的双二倍体。印度的芥菜型油菜品种都是来自较窄的遗传资源库,这限制了对品种的进一步育种改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远缘杂交从其二倍体祖先芜菁和黑芥重新合成芥菜型油菜。重新合成芥菜型油菜增大了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油菜育种是以产量和熟期为育种主要目标,育成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品种200余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了甘蓝型改良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有10余个优良品种,使我国在世界上成为甘蓝型油菜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到1985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已达4.938千公顷,总产量5.815千吨,均居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 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36之间, 103份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5~0.93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在相似系数0.558处, 5个参照品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以及芸芥首先被聚出芥菜型油菜之外; 在相似系数0.70处, 103份芥菜型油菜可分为云贵陕南冬播(A)、关中冬播(B)、新疆I (C)、新疆II (D)和西部春播(E)五个类群, 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 C、D、E为春播品种。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 B类群其次。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均分别被聚到3个类群, 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春播类型绝大部分被聚到E类群, E类群可分为3个亚类, 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一类, 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 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 西藏的10个品种为一类, 相似系数高达0.83以上, 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 澳大利亚2个品种单独为一类, 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由此说明, 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 陕西和新疆的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RAPD分子标记, 对西藏地区部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22条引物在106份白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23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9%; 24条引物在50份芥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27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4%. 通过UPGMA聚类分析, 将西藏白菜型油菜分为Ⅰ和Ⅱ类群; 芥菜型油菜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群  相似文献   

7.
遗传多样性的估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本试验的目的是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形态性状和系谱记录来研究Croatian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来自两个育种中心的小麦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将RAPD标记与形态性状和系谱数据比较,评价了该标记在估计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适用性。用来自Cavetian两个育种中心的14个小麦品种和育种品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36个引物来作RAPD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茂林  赵云 《种子》1997,(2):50-51
油菜是我国最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提高单产是育种的主要目标,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饲料工业的发展,对油菜籽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发展以低芥酸、低流式为主要特征的优质油莱的生产。但由于优质与高产存在着遗传负相关,我国有成的单、双低品种在产量、抗性及熟期等上与非优质(高芥酸、高硫忒)品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优质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仍只有15%左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种学家们一致认为,必须利用油菜的杂种优势,将优质与杂化相结合,选育优质杂交种,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为此,我们油菜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在DNA基础之上的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望在提高选择效率,培育好的油菜品种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从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学研究以及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Beck.  HC 赵坚义 《作物学报》1998,24(2):213-220
本研究于1993~1994年在瑞典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进行,旨在比较中国和欧洲甘蓝型和白菜型菜品种的遗传差异,现有资源的基因丰富程度及基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为科学地评价和合理利用品种资源提供重要参考,我们分析了36个和41个来自中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白菜型和甘蓝型菜品种的7种同功酶的酶谱,用淀粉凝胶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白菜型油菜中得到8个同工酶基因位点36个等位基因,甘蓝型油菜中得到12个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是在油菜幼苗期(3~8叶)表现出来的一个在叶片面上长1~5片小叶的易于识别的形态标记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研究价值。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遗传机制和遗传鉴定研究,在摸清其遗传控制基础和遗传规律基础上,对该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的利用途径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刘后利 《作物学报》1992,18(4):241-249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斑块或褐色环带。 2.长期自交后仍得不到遗传上稳定的纯黄后代;在大群体中,不论是自  相似文献   

13.
陈莹 《种子》1995,(2):40-43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我国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育种研究概况,内容包括芥酸的含量范围,遗传研究,低芥酸“三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低芥酸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菜型油菜以宽萼片为主,栽培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以中萼片为主;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抗寒性强于其他油菜,栽培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较栽培白菜型和野生芥菜型好;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种质资源的含油率大多超过40%,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含油率高于栽培油菜含油率;在山南和日喀则,无论是野生型油菜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型油菜种质资源,除极早熟外分布有不同熟期的油菜类型;千粒重大于5 g的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和栽培芥菜型油菜所占比重较大.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的千粒重以1~5 g的居多,而千粒重小于1 g的种质资源分布在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中;野生油菜的成熟期比栽培油菜要早20~40 d.  相似文献   

15.
吕纪增 《种子世界》2005,(10):32-35
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3个栽培种。多年来,油菜生产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均十分重视油菜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给动植物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前导技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油菜组60K基因芯片对266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10份近缘种品系10份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原始数据通过Visual Basic软件筛选,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PIC值和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NP标记缺失率和染色体分布均匀度共筛选到24 59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1 294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401、0.688 3、0.316;276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在0.000 1~0.477之间,平均为0.329 6,Kinship值为0的占71.49%;供试材料可分成5个大类,其中最大类(含有250份种质)又可分为9个亚类,供试材料的类群分布与种质类型、地理来源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育种亲本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可更客观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为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 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 oleracea var. aceaphala,2n=CC=18)进行种间杂交,在10个杂交组合中,共授粉559朵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明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通过对西藏野生白菜类型油菜和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共49份种质资源的子叶形态、苗期生长习性、伸长茎性状、苔茎叶性状、植株性状、花瓣类型、角果着生状态、果喙长度、角果密度、籽粒性状等多种表型形态进行了种植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西藏野生油菜的形态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与西藏林芝地区栽培油菜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些性状在西藏的油菜育种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四川油菜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提高甘蓝型油菜种质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油菜50K基因芯片对201个育种亲本品系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17 24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90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351、0.738、0.282;201份供试材料遗传距离在0.000 1~0.529 8之间,平均为0.350 5,Kinship值为0的占59.90%;供试材料可分成6个大类,分别为:保持系(1个品系:SC223)、远缘杂交种质(2个品系:SC001和SC273)、复合杂交油菜种质(2个品系:SC119和SC175)、征集种质(1个品系:SC017)、混合来源Ⅰ(16个品系:征集的优良品系SC034等,复合杂交保持系种质SC103等和恢复系SC249)和混合来源Ⅱ(179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微卫星或SSR标记来评价了印度和国际小麦和玉米改良中心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方案育成的被选近交系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以SSR数据为基础分析了QPM近交系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使用了23个近交玉米品系;其中13个品系来自印度(称为DMRQPM品系),10个品系来自墨西哥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CIMMIYT,称为CML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