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海岸防护林培育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岸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培育基础、营造技术及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台湾海岸防护林的保育与经营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为海峡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坡耕地防护林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分析 ,提出了坡耕地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应遵循的原则 ,阐述了工程建设布局及营造模式 ,营造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平和县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阐述了工程建设布局及营造模式,营造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基础上,扼要提出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类型区划分、配置与布局、树种选择、营造技术等技术规范和要点,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城环城防护林工程地处盐湖(中国死海)与中条山区间的冲洪积扇地段,从规划设计、树种选择、营造技术等方面,简述了运城环城高速公路防护林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平原防护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国大平原防护林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主要包括:大平原防护林发展简史、规划设计、营造技术、效益评价、经营管理等内容。为我国防护林建设提供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从德令哈市藏区农田防护林存在问题入手,分别从林带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以及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为指导该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 ,林分密度管理 ,低效林改造 ,抚育间伐技术 ,更新技术等是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实施生态系统管理 ,采取营造木麻黄混交林、林木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是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水田防护林对水稻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在农垦区营造防护林要以护渠、防风和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要求形成以乔木为主,网、带、片相结合的农村水复合型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太平地防护林体系在设计和营造中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旨在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齐全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平川地农田防护林、坡耕地农田防护林、立体疏林牧场、灌丛饲料林、水土保持能源林、旱作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盐碱地排盐碱工程及盐碱地防护林等。  相似文献   

12.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岭市海岸线长,营造防护林时间早,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2005年10月,温岭市被列入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分析了温岭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中国防护林和防护林科学的发展过程 ,对各时期防护林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研究特点做了简要述评 :中国具有规模的防护林实践和研究 ,起步于 50年代的网带状沙区防护林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护林的营造与研究 ;三北一期工程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研究进入了现代防护林体系阶段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发展是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1)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主要有防护林的防风效益,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2)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益,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改良作用,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等;(3)防护林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等.文中针对以上问题,对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太平地生态经济型综合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以及空气动力效应、水文效应,退化草牧场改良效益,综合防护林体系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坡耕地中的林带、林网、片林等的综合效益都做了较详细的测算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阜新市营造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中涉及的林带走向、造林密度、林带胁地等技术问题的分析,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阜新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技术要点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大兴县科学营造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使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防护林建设效果分析与评价的结果显示 ,在亚湿润干旱荒漠化地区 ,采用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主的治沙措施后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正效应 .该文对大兴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效果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既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拓宽了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 ,又对类似地区的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国防护林对水稻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在农垦区营造防护林要以护渠、防风和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要求形成以乔木为主,网、带、片相结合的农村水复合型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9.
洪湖市自60年代初开始建设了长江防护林体系,至今已完成了两条林带、一条草带的建设任务,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本文介绍了外滩耐水乔、灌木防浪林带、内禁脚优质用材林带及堤身堤面培植盖草带的营造技术,旱柳栽培的技术要领,以及防护林体系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提出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原理、结构、影响因子、防护作用,并对营造农田防护林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对于山东农田防护林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