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忠艺 《北方蚕业》2018,(2):42-43,47
对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秋蚕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秋蚕用种、蚕期管理、鸟虫危害、蚕病综合防治四方面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放养柞蚕是我省柞蚕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蚕农感到放春蚕不合算.改年放二次为年放一次秋柞蚕,20世纪70年代始于东北蚕区.我省在20世纪80年代也相继研究试验,如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试验成功的"一化秋放".改革后能否影响全年的产茧量及其影响幅度有多大,成为极待搞清楚的问题.为此,我们调查了年放一次秋柞蚕的增产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6.
雷伍群  郑淑平  张德森 《北方蚕业》2010,31(1):34-34,36
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生产中,柞蚕种质量难以保障,秋蚕放养不集中,饲料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提出了秋蚕放养技术及药物防治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鲁山县秋柞蚕放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广 《北方蚕业》2011,32(1):50-52
针对河南鲁山柞蚕主产区一年放养一季春蚕的生产现状,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放养技术试验,科学总结了秋柞蚕放养的主要技术和成功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 吉林省地处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区,适于发展柞蚕。由于丰富的柞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以长白山为主体的山岳和丘陵,地形复杂,小气候开差很大。本省虽属二化性柞蚕放养区,但养二放蚕(春、秋蚕)的把数只占三分之二。其余的无霜期短、积温少的地区或高寒山区养一放蚕(二化一放、早秋蚕和一化蚕),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何根据一放和二放蚕的不同特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品质,在这里仅就其与蚕品种和放养时期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军 《北方蚕业》2004,25(1):32-33
我国北方地区的二化性柞蚕地区,每年春季产茧常作为秋季生产的种茧来源,从柞树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茧的商品价值来衡量,都不如年放一次蚕更经济合算,也就是将上一年秋季的种茧贮藏到翌年夏秋使用.  相似文献   

10.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鲁山县蚕区的气候条件、鸟虫害以及粗放管理对“一化二放”秋柞蚕单产水平的影响,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鲁山县柞坡资源,2015年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生产试验,取得了种茧羽化率34%、蚕卵孵化率80%以上、平均单产118.5kg的好成绩,总结探索出一化性柞蚕种茧感光制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15.
秦利  王勇 《中国蚕业》2015,(1):85-87
秋柞蚕制种又称夏(伏)季制种,一是为秋季生产商品茧提供种卵,这一部分数量比较大(约占80%);二是繁殖下一年种茧生产用种,约占20%。1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和特点1.1秋柞蚕制种时期春柞蚕摘茧后,在自然条件下保护约10 d即开始羽化。辽宁、吉林及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等二化性地区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当地的生产经验为"头伏蛾子,二伏蚕"。北部地区如吉林等地,为防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二化一放”柞蚕良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恩众 《中国蚕业》2010,31(2):60-63
内蒙古柞蚕区为"二化一放"地区,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蚕业科学工作者研究出了适合"二化一放"蚕区的柞蚕良种繁育技术。主要从柞蚕良种繁育程序、基本要求、质量标准、关健技术4个方面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柞蚕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河南柞蚕一化二放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河南发展柞蚕一化二放的可行性,以及生产中的各项技术处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数据分析推导出河南秋蚕的收蚁适期。  相似文献   

18.
借鉴吉林、黑龙江等地柞蚕“二化一放”经验,结合山东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山东省改放一季秋蚕,茧种控制时间较“二化一放”地区要长30天左右;改放一季秋蚕,对一化种只是当年延长蛹期三个月,生活史推迟,不改变化性,制定了在二化性地区采用控制一化种,实现放一季秋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的方法 ,对大型茧与生命力两项主要性状平衡选择 ,经过 10a 12代 ,育成了柞蚕新品种 91S2 0。新品种具有茧大、产量高、抗逆性强、易饲养的优点 ,千粒茧重达 11 4kg ,产量比对照青六号提高 12 79%。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使用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秋蚕制种期进行种茧复选的益处,指出柞蚕脓病茧上串后可导致秋蚕脓病的发生,提出了具体的种茧选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