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政府行为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它还影响到地方法制环境、经济发展、地方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其他构成要素,地方政府行为在金融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通过剖析在建设西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转变地方政府行为,改善西部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从地方政府角度对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所作的探讨。文章简要综述了非正规金融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在分析政府行为属性和行为动机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有促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激励,并对如何促进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化和正规化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与农民的耕地保护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久平  刘巧丽 《现代农业》2008,(10):102-103
耕地保护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地方政府和农民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主体。它们在耕地保护中缺乏动力导致耕地保护失效。本文在对它们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形成重复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地方利益的追求。治理重复建设应坚持市场化的思路,通过体制创新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97-198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产业扶贫坚持和发展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向度。产业扶贫是以贫困地区优势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重结合,强调地方政府政策的精准性与特惠性。但产业扶贫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扶贫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行为对扶贫成效有较大影响,其行为偏离既定的角色与职责,使得产业扶贫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行为偏差表现进行阐述,对成因进行剖析,可为纠正行为偏差提供一定的参考,准确与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能够促进产业扶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越来越陷入无法解释的众多异常现象之中;而行为金融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异常,但是本身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预见。在未来金融理论研究中行为金融将进一步发展;如果用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去弥补现代金融理论的不足或缺陷,两种研究方法将相得益彰,金融理论的研究必将开创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征地过程譬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过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在博弈中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标,现行的中央政府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激励机制以及对农户的补偿等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博弈论和行为学的视角,地方政府联结了农地变迁两种推动力和在三方参与者中的特殊中枢地位,同时参与了农地产权变迁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区域内农民两种类型的博弈。在我国农地产权变迁出现原地不动和部分产权制度创新难以获得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将地方政府行为纳入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的视野。选取山东平度"两田制"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地方政府的行动地位、地方政府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行为政府行为目标、地方政府行为手段和地方政府行为结果等5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变迁中的行为加以系统分析。最后,为了有效促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建议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比较优势和重要作用;建立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释当前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减少这种行为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构建了地方政府是否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单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从违法占用耕地中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行为的成本及所受到的处罚,"违法"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这也是其违法占用耕地的主要原因。要想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应该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收益及增加其违法占用耕地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马莉  刘艳秋 《现代农业》2010,(5):186-188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洪名勇  钱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0):205-210
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落后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农民智力素质的提升;(2)落后的交通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袁使农村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3)水利设施严重不足,降低了民族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从理论上来看,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两大途径发挥作用的:(1)通过社会支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民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而且社会支出还通过再分配途径为那些收入特别低下的农民提升社会保障;(2)通过投资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财政支出对农业增收有较大影响。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正规金融的传统业务和政府补贴扶持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可持续供给,而参与人为大型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的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在资金、农户信息两方面综合非对称强度越大,二者选择合作供给的可能性越大,且合作系统内存在进化稳定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因此,为确保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可持续供给,应积极合理地引导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点分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解决当前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分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以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省为样本,利用2000-2015年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运用OLS、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创新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收入递减效应。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特别是要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创新。这既要求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要求建立分担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和增加创新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2002要2011 年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发 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而且农民收 入增加是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原因,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并不一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指出当前农村合作金融要促 进农民收入增加,关键是要如何形成合理的资本流向农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金融素养则是影响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2SLS模型分析居民金融素养指数,探讨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部分居民家庭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居民金融素养的均值与居民家庭总收入均呈上升趋势。金融素养对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对家庭转移性收入存在负面影响。本文进一步细分家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后,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救济性转移收入存在显著负向作用,对养老金收入存在显著正向作用。金融素养对家庭投资获利收入与非投资获利收入都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但金融素养会通过农村户口和城镇居民年龄的影响进而制约居民家庭投资获利收入的提高。因此,政府要加大金融通识教育,提高居民金融素养;要加大金融立法和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