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闽北天然檫树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福建省建阳市书坊乡贵溪村的天然檫树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檫树种群中Ⅳ级立木株数较多,Ⅱ级苗木和Ⅲ级幼树的株数较少,而且缺乏Ⅰ级幼苗,因此该群落中的檫树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的种群,檫树种群的高度结构呈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且14 ̄22m高度级的株数较多,目前檫树整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均匀分布,但均匀程度不高,Ⅱ级苗木和Ⅲ级幼树呈现集群分布,到Ⅳ级立木阶段,檫树种群分布要各局转变  相似文献   

2.
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揭示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个体分布格局,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自然分布于江西省永修县的狭果秤锤树种群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和O-ring完全随机零模型法,对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  结果  狭果秤锤树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幼苗和幼树的数量在整个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种群更新状态良好,属增长型种群。狭果秤锤树种群在从幼苗发育到成树的过程中,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至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分布趋势减弱。在较小的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表现出正相关或不相关,在较大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幼苗与中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成树间(P < 0.05)。  结论  在自然状态下,狭果秤锤树分布格局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种内、种间竞争影响,幼苗和幼树生长受限但数量较多,种群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当地常绿阔叶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19块,按照苗高≤30cm(Ⅰ级)、30~≤60cm(Ⅱ级)、60~≤100cm(Ⅲ级)、100~≤200cm(Ⅳ级)、200cm且胸径≤7.5cm(Ⅴ级)的分级标准,将更新幼苗幼树划分为小苗(Ⅰ,Ⅱ级)、大苗(Ⅲ,Ⅳ级)和幼树(Ⅴ级);采用方差/均值和4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林分及各等级更新幼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选择平均密度、平均地径和平均盖度3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林分及各主要树种更新幼苗幼树密度随等级增大而减少,更新密度最大的为黄瑞木(Adinandra mellettii);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不同树种聚集程度不同,其中黄瑞木聚集程度最强,木荷(Schima superba)最弱;天然更新效果最好的是黄瑞木,最差的是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结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幼苗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同一树种不同发育阶段聚集强度存在差异。随着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栲树等树种有发展成群落主要树种的趋势;但由于当地常绿阔叶林受到严重干扰,栲树更新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区域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改造及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浙江建德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松阔混交次生林和松林次生林3类群落中分别设置面积为1 hm2 (100 m×100 m)的样地,在每木调查基础上,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点格局分析方法、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分析。  结果  ①样地中各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②在0~25.0 m尺度内,各群落空间关联性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负相关种对数多于正相关种对数;③各群落主要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及χ2检验种间联结性均以不显著的正联结为主,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种对间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与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及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吻合。  结论  样地中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在各自分布格局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间虽存在比较相似的环境资源需求,但种间联结关系比较松散,群落演替尚未进入成熟期。图7表4参37  相似文献   

5.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其更新层树种组成及其重要值;运用扩散系数法结合二项分布指数和聚块性指数,分析更新层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更新层共计33种乔木树种,闽楠更新占优势;更新层林分密度以及闽楠密度均随高度级、地径级增大而降低,更新层林分密度分别与地径和高度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758 5和0.812 9;更新层树种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聚集分布状态,聚集强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闽楠、丝栗栲、木荷、绒毛润楠;随高度级增大,更新层树种分布整体上表现为聚集向随机分布转变,而闽楠则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幼树在不同林分结构中的空间分布及其更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分结构是影响天然樟子松林更新的重要因素,而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又将决定未来的林分结构。该文以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Ripley的单变量K函数和Hamill Wright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林分下樟子松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更新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内,樟子松大树随尺度增加呈现随机分布,而樟子松幼树呈现较明显的聚集分布。②针阔混交林下,樟子松幼树多分布在阔叶树周围4 m范围内,且数量较多、发育较好,呈现出良好的更新趋势;樟子松纯林内,幼树则多分布在樟子松大树周围且数量极少,平均树高明显低于混交林内幼树,更新情况远不如针阔混交林理想。掌握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规律有助于揭示整个林分的更新过程,为合理经营樟子松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构树是喀斯特地区的先锋树种之一,文中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萌枝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构树萌枝种群年龄结构呈现增长、稳定和衰退的趋势;萌枝种群结构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各类型的数量和年龄结构与干扰有关,说明萌枝是主要的更新方式,干扰是影响萌枝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度干扰促进了构树萌枝的发展。萌枝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乔木层呈随机分布型,而灌木层呈集群分布型,主要与构树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干扰及群落内生境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②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山杨和五角枫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和棘皮桦分布格局,均呈先聚集分布、后随机分布,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③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属于聚集分布,只有部分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④不同径级之间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大树和幼树的空间关联性随尺度的增加呈负关联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TOPCON全站仪,在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施业区内设置1块500 m×6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在Arc GIS平台上采用Ripley’s K函数进行不同尺度的空间聚集度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种群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龄林中数量最多的前6个种群分别是簇毛槭、白牛槭、千金榆、色木槭、裂叶榆和花楷槭;不同的起测胸径对林木的空间格局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起测胸径5 cm时,发现6个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显示出了不同的空间格局,其中白牛槭的空间聚集性最高;优势木在空间尺度较小时,生长得比较密集,在空间尺度较大时,则呈现出离散的分布特点,不同的起测胸径对研究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空间格局分布时,起测胸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优势木在种群间还是不同空间距离下,优势木间均显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只是相关性程度略有差异,优势木的相关性受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延安市园林植物生理特性周年内随季节的响应规律,以延安大学校园内6种常见乔木(油松、侧柏、旱柳、国槐、银杏和栾树)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植物叶片,分析同一生境下落叶与常绿乔木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平均来看,油松和侧柏的相对含水量和POD活性高于其他4种落叶乔木,而电导率、MDA、SOD和CAT低于其他4种落叶乔木。说明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具有更强的保水性,落叶乔木更易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但其应对干旱环境的能力较强。相对含水量和POD活性均为夏季>春季>秋季,CAT活性与之相反,电导率和MDA活性均为秋季>夏季>春季,SOD活性为夏季>秋季>春季。可见,当地秋季气候环境对园林乔木生长影响较大,要重视秋季园林乔木的管护工作。由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看出,不同树种季节间的适应特性不同,没有达到季节间的一致性,3个季节落叶乔木的平均隶属值均高于常绿乔木。综合来看,6种园林乔木对环境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为栾树>国槐>旱柳>银杏>侧柏>油松。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小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4-196,198
以大兴安岭山区一块典型林样地内的几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分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设立研究样方,并测量相关数据,运用Ripley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研究几种主要植物种的种群结构、空间关联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对寒温带森林植物进行保护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样地内中龄树个体数最多,占绝对优势,小树和老树在样地内各有分布且二者在量上的区别不明显;几个主要植物种在样地内均呈聚集分布,其中白桦和赤杨在样地内的聚集分布较为明显;样地内植物的分布与空间尺度的相关性较明显,部分植物种在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状态,但是随着尺度的增大植物种趋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农业活动在景观格局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放牧过程导致土壤退化和生物群落的不稳定,间歇式放牧会提高物种丰富度,促进生态系统的进化;植树造林不但有利于生态恢复和重建,而且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作用,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段;农作物种植包括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过程,改变了微生物的活性,同时对土壤性质产生影响;土地整理是人为的、强制性、时效性强的一种干扰,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及景观格局产生剧烈影响,通过调整景观结构、改善景观破碎化,改变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使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南岭广东松林植物区系及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石坑尾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林7200m^2的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广东松林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生态特征.结果显示,广东松林内含有维管束植物76科138属227种,以乔木为主要成分,其中双子叶植物占大多数.从植物属的地理分布来看,南岭广东松林种子植物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包括世界分布、热带分布和温带及温带为主的分布3大类,其中以热带分布为主,兼有温带性质.广东松在主林层中占有明显优势,而在演替层中与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长叶木姜Litsea elongata等耐阴阔叶树种相比较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广东松的外貌及其在分层频度中的分布与阔叶树种有明显差异,而阔叶树种青冈Cydobalanopsis glauca和长叶木姜非常类似,二者的高度、胸径、枝下高以及分层频度的株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对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的分析表明,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种,种类较少,缺乏古老性,特有成分极少,但具明显的滨海植物区系特色有一定数量的古树。一些乔木树种常为各类次生阔叶林的伴生种或更新种,个别为优势种。地理分布从普它向定海,岱山,嵊泗递减,其中以桃花岛,朱家尖岛,普陀山3个岛屿最集中。针中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2-12362,12370
对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校园园林植物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现有园林植物128种,其中木本植物95种,隶属28科、49属,乔木58种,灌木33种,藤本植物4种;多年生花卉14种,一、二年生花卉14种,隶属17科。乔木和灌木(草本)比为1:1.01,常绿树种9种,落叶树种86种,分别占木本园林植物总数的9.4%和90.6%。分析了该校园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小规模的丛生聚集,丛的大小约为2~3株;根据Iwao的x-x回归式,在可靠性95%、精确度90%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最适抽取样方数在60~80之间,并随单位面积马尾松种群平均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浙西南野生观赏树木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浙江省丽水市野生观赏树木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和分析了浙西南野生观赏树木种类的多样性,观赏特性的多样性,生长类型的多样性和园林用途的多样性,调查发现浙西南丽水市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野生观赏树种405种,根据观赏特性划分,有观花树木138种,观果树木108种,观姿树木76种,观叶树木72种,观枝干11种;按生长类型划分,有乔木155种,灌木196种,藤本41种,竹类1种,这些野生观赏树木可以在园林绿化中作为行道树或庭荫树栽培,也可作观赏树在园林中孤植或片植,用作垂直绿化和制作桩景,就浙西南野生观赏树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表1参3。  相似文献   

20.
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含羞草科(Mimosaceae)等为优势科;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和椰子(Cocos nucifera)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海口市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和三江镇等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