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香菇袋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菌筒脱袋后转色不好香菇菌筒在正常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般经过60天左右就可以脱袋,通常是掌握在菌丝已长满菌筒,培养基已开始有点收缩发皱,并有褐色斑痕出现,有的菌筒表面有原基纽结时,这表明菌筒已经成熟,可以开袋。然而撕开塑料袋使菌丝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环境条件对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获得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我们从多种香菇菌中筛选出优良菌株。经过设计和深层培养实验,初步地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 一、材料和方法 (一)香菇菌株的筛选 对7402、7405、7912、7839、7912、7403、日香5、LD1等菌株,采用测量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和甜菜渣麦麸袋栽培养基上的长速,称量在液体培养中菌丝的湿重和干重,测定干菌丝中多糖含量。各菌种分别接种在两种培养基中,每品种  相似文献   

4.
香菇生料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践,认为对培养料进行适当处理,辅以低温发菌的条件,香菇的生料栽培是可行的。为了进一步找出香菇生料栽培的最佳方式,本文从培养料湿度、菌种类型,用种量、播种方式四个因素出发,对香菇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条件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9%、麦麸20%、石膏1%,另加0.1%多菌灵(有效成份50%)进行处理。菌种为香菇Cr—02,采取低温发菌,最高气温不超过15℃,菌丝发满后按常规法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袋栽香菇生产上,优质壮龄的菌种、彻底灭菌的料袋、严格的无菌操作,还必须通过发菌期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菌袋成品率,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少菇农接种后对菌袋疏于管理,麻痹大意,致使污染严重,前功尽弃.根据大量的生产调查,现将香菇袋栽发菌期管理污染的表现与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建泉州鲤城区北峰食用菌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龙眼树林荫地袋栽食用菌,全年轮换挂袋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和鲍鱼菇等,既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菇、耳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果林生长发育,做到林茂菇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香菇为例作一介绍。(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香菇CL_(11)号和本场自育86号。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二)方法①室内发菌:将料加水拌匀后分装于32×17 cm 聚丙稀袋,每袋装湿料1.1公斤,常压灭菌,接种后置25℃室内发菌40天后脱袋,排放于室外平地,用薄膜覆盖,待菌丝转色后再排放于林荫下栽培床进行管理。②搭建床架:选择空气流畅、又可避风的龙眼林荫地,四周围塑料编织布(如采用  相似文献   

7.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时值春夏之交,常遇持续高温天气,菇房温度超过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原基难以分化成菇蕾,影响产量.为此,笔者于近年来对出菇后期的茁袋进行浸液、拉大温差等方面的探讨,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为出过五批菇的黑荆树木屑香菇菌筒,原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粉各1%,每个菌筒干料重为500克,试验前菌筒用清水去霉后刺洞备用.  相似文献   

8.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香菇液体菌种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香菇Cr0 4 -DZ菌种为实验对象,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香菇液体菌种发酵关键技术,对两个母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菇培养废料的浸出液对香菇母种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香菇菌丝通过木屑-原种培养基培养,解决了菌球在液体培养基中,大小不均匀的问题,Cr0 4 -DZ表现较佳的木屑-原种培养基为Ba - 3。通过摇瓶培养条件的试验,香菇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物理条件:温度( 2 5±1 )℃、振荡频率1 2 5r/min、三角瓶装料系数2 0 %~30 %、菌种接种量为1 0 %~1 5 %、琼脂含量为0 .0 5 %~0 .1 %、pH值6.0~6.5。  相似文献   

10.
将快速发酵防污剂加入常规培养基中 (稻草、麦秸、玉米杆、木屑、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或多种混合的培养料 )充分拌匀后装入塑料袋 ,在适温下发酵 1d左右即可接种、培养。可较快地分解培养基质 ,提供营养、生长素、抑杀杂菌物质 ,可达到熟料灭菌相同的效果和熟料发菌速度 ,促进菌丝较快地生长 ,有效控制杂菌污染 ,提高效益等目的。适宜不同技术水平的食用菌生产者周年进行香菇、平菇、木耳、灵芝等生料制种栽培。经引用于制种栽培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成品率达 10 0 %。现将用塑料袋生料制种的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1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  相似文献   

11.
茶树菇栽培覆土方式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华 《食用菌》2001,23(3):30-31
目前,袋栽茶树菇主要采用直立式或墙垛式出菇管理,生物学效率在 50 %左右。其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菌袋出菇期袋口长时间开放,培养基严重失水,菌丝体分解基质能力减弱所致。茶树菇子实体在 1 0~ 3 0℃内都可以发生和生长,这一特性为我们探讨如何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生产栽培中采用覆土方法来保持茶树菇菌袋后期的含水量,延长菌筒的产菇期,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其现实意义。现将我市袋栽茶树菇后期的覆土方式和效果介绍如下:1 培养基及前期室内出菇管理 培养基为:杂木屑3 4 %…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香菇菌种生产已十余年,对缩短香菇菌成熟时间做过多种尝试,认为采用两端接种菌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两端成熟菌上打孔的办法比较好,既可避免中间打孔接种易引起的杂菌污染和封口麻烦的弊病,又可因透气性好,氧气充足,大大缩短两端接种的成熟时间,使菌丝洁白、粗壮。 具体做法:按常规法进行两端接种,置温室培养,待两端发菌至1~2cm深,用一头削尖的竹筷,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在菌袋两端各插2个小孔,孔深以不  相似文献   

13.
我市是全国粮棉主产区,棉秆资源丰富。为寻求香菇栽培新的代料资源,笔者进行了棉杆栽培香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①菌种:中温型品种Cr-02,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②栽培料配方: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和糖各1%;栽培料为棉秆76%,麸皮18%,玉米粉2%,蔗糖15%,石膏粉2%,过磷酸钙05%。12 试验方法 利用寿光模式高温蔬菜大棚袋栽,8月上旬制栽培袋。按配方制好培养基,及时装入57cm×15cm的高压聚乙烯袋。灭菌温度须迅速升…  相似文献   

14.
四季连作培养香菇菌袋,填补了夏季市场鲜品菇货源的空白。但由于夏季高温高湿,制约了生产成品率。许多厂家生产的菌棒,在发菌期造成大量污染,损失严重。近几年,笔者经过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关键技术,在遵化市大面积推广,初见成效。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耐高温抗逆强的优良菌株 从推广应用中表明,在唐山地区应用中偏高温品种9308,其适应范围为8~28℃,可很好地越夏进入秋冬出菇。2改善环境,优化发菌场所 传统的菌丝培养场所是室内发菌,由于空气不流畅,菌丝生长缓慢,扭结力不强。改室内发菌在菌丝生长中期移到室外荫棚下发菌,当菌丝生长到1/2时,将菌袋移入荫棚(九阴一阳)下,  相似文献   

15.
张维瑞  洪健尔 《食用菌》1998,20(1):30-31
反季节栽香菇自1988年在屏南县研究获得成功后,很快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反季节栽培香菇的推广,生产上常出现烂筒、不长菇、袋内长菇等异常现象,给生产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我们自1993年起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烂菌筒 1.1 症状 ①发菌后期出现退菌,杂菌重新侵染而烂筒;②局部染绿霉,继而向纵深扩展,整筒腐烂;③靠近土层的一端腐烂;④脱袋后不转色或部分转色时菌筒松散解体;⑤长一、二潮菇后,看似完好,但手一触或喷水即解体。 1.2 原因 ①菌丝的生命力弱。由于培养基含不适合香菇生长的松、杉、木荷、樟树木屑;菌筒含水量过高(15×55cm的袋,装料重达2.5kg以上),过低(1.75kg以下);麸皮添加过少,碳氮比不适合,菌种老化、退化或受高温;菌筒培养过程中缺氧或高温烧菌;下田后管  相似文献   

16.
以油菜秸、玉米芯、豆秸为原料,与棉子壳组成不同的新型栽培培养基配方,进行11个菌株的平菇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在新型培养基质上发菌速度、生物转化率高于纯棉子壳培养基质;油菜秸培养基质各菌株在发菌速度、生物转化率方面优于其他培养基质;配方①、②比较适合各菌株栽培;在供试基质上表现较好的菌株为豫平5号、泰平19、双抗黑平、中蔬10号。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段超  薛变丽  陈丽 《食用菌》2017,(1):33-35
为了对香菇菌糠的再利用,探索其对猴头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将香菇菌糠培养基配方与棉子壳、苹果枝木屑培养基比较,观察猴头菌菌丝生长情况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最佳配方:香菇菌糠40%,棉子壳50%,麸皮8%,石膏2%。利用香菇菌糠栽培猴头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淑敏 《北方园艺》2011,(12):154-156
为适应高海拔气候条件下金针菇规模化栽培生产,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野生植物研究所选育的金针1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5种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培养基配方(玉米粉5%、麸皮1%、酵母粉0.5%、葡萄糖2%、KH2PO40.1%、MgSO40.05%、CaCO30.2%、维生素B11 mg),在25℃1、80 r/min的培养条件下,恒温培养6~7 d,培养出的金针菇液体菌种菌液清亮、颜色浅黄、菇香味浓、菌球直径小、密度大,接种栽培袋后,多点上下同时发菌,发菌速度快,菌龄一致,与对照固体菌种接种后发菌时间对比缩短18 d。  相似文献   

19.
刘贵巧 《食用菌》2003,25(4):16-16
食用菌液体菌种有发菌周期短、发菌整齐的优点 ,因而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 ,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液体菌种都有一定的保存期 ,超过保存期 ,菌种的生活力下降 ,菌种萌发慢 ,菌袋易污染。本试验以平菇、香菇为例 ,揭示了液体菌种做原种 ,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保存期。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①菌株 :平菇 (西德 89) ,香菇 (L36) ,为本试验室保存的菌种。②培养基 :试管斜面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 ,琼脂 2 0g ,水 1 ,0 0 0mL。pH自然 ;液体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 ,磷酸氢二钾 1 g ,硫酸镁 1 .5g ,水 1 ,0 0 0mL ;栽培种…  相似文献   

20.
培养基质的配比及所含的营养成份是保征人工袋栽黑木耳健壮发菌,出耳早而整齐,朵大肥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为了选择适于高产栽培的最佳培养基质配比,明确应用“划割剥袋开放式栽培”方法,室外挂袋的最佳产耳层次,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