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猪文化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孔秀 《农业考古》2000,(3):159-167,74
一中国古代,猪亦称豕、彘、豕希。牝猪叫豕母、或叫豕娄,小牝猪叫豕聚,老牝猪叫睷;牡猪叫或豕皮,老牡猪叫豕艾;阉猪叫豕贲或豕夷,小阉猪叫豕隋;小猪叫豚或豕暴,出生后三个月的小猪叫豕奚,六个月的叫豕宗,一岁的叫豕从,二岁的叫豕巴,三岁叫特,四岁叫睺。体黑白头的叫豕觅,四蹄皆白的叫胲。野猪叫豕同或睻(1)。中国古代对猪称谓的细致区别,反映了人们对猪的细致观察、方言的差异性以及猪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猪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上。鸿门宴上,项羽命令侍卫给樊哙“…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羊文化试探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其“羊部”中,收集有关羊的字28个;北宋李日方主编的《太平御览》,在其“羊目”中引用56种书,收集78条有关羊的史事;清初编纂的《康熙字典》,在其“羊部”中,收集有关羊的字157个,...  相似文献   

3.
牛在中国古代是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周礼·天官■宰》记载:春天要用牛油来烹调王者的食品,秋天要供给小牛作王者的食品。《周礼·地官司徒》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供)其享牛、求牛;……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善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犒牛;丧事,共其奠牛。”(1)国家设置官员,专事养牛,以供所需。《本草纲目》记载: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养腰气;水牛肉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健筋骨,消水肿,除湿气。牛乳,能治风热毒气、下虚消渴。牛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力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鹿文化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孔秀 《农业考古》2000,(1):162-168,185
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国古代有历史悠久的食鹿历史。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已将幼鹿作为猎食对象。(1)80万年前陕西兰田人已猎食鹿。50万年前北京人更是大量猎食各种鹿。旧石器时代,河南境内最多的动物是鹿和马。(2)山西芮城西侯渡遗址、许家窑遗址、峙峪遗址,都发现多种鹿的骨角化石。新石器时代,众多的人类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鹿的骨角化石。夏商时期,河南地区人类捕获的动物亦以鹿类居多,共有八种:鹿、麋鹿、赤鹿、四不像鹿、斑鹿、水鹿、轴鹿、约占这个时期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3)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中,鹿为…  相似文献   

5.
古代旋转磨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身又有其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历史。本文打算对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中国考古学史最早提到的稻作遗迹,是1921年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博士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事发掘调查发现的。可是当时人们注目于从那里出土的以彩陶为主体的仰韶文化的精华,质朴的稻作问题未引起学者的注意。半个世纪后的1976年,从杭州湾南岸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炭化米、稻壳、稻茎、稻叶等遗物堆积层,才引起研究者对中国先史时代稻作农辨的急切关心。当然这期间不是全然没有稻作遗址发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龟文化     
龟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代有一种叫做"龟人"的官,职责就是掌管乌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龟袋",袋分金、银、铜3种.以金袋为最高贵.古时不少诗人还以龟为名,作号.如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现今日本人姓名中仍有许多带"龟"字的.古人还把名用于天文记载,把天宫分成四个主要的宫,其中北宫玄武中"玄武"是北方一种神龟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鲤鱼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淡水鱼之一,殷商时开始池塘养鲤,至唐一直是池塘养殖的主角,唐之后地位被四大家鱼所取代,养殖地位不如以前。几千年来鲤鱼的应用价值被发挥到最大化,从烹制美味佳肴,到制成滋补药品,演变为赏玩之物。在养殖与利用过程中,鲤鱼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从原始社会起就被视为吉祥如意、飞黄腾达的象征,唐时代表着权力与地位,与典章制度挂钩,后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寄托相思,将鲤鱼同亲情、爱情、友情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篱笆的产生与农业起源及人类的定居生活密不可分。几千年来,篱笆围护在人们的房前屋后,田地周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具有生命力以及文化气息的活物。篱笆编制和使用历史悠久,其制作材料和形制也在不断演变,按照制篱材料大致可分为竹篱笆、秸秆篱笆、树木篱笆等几种。篱笆除最基本的防御功能外,还有分区导向功能、改善生态功能、装饰功能。古代篱笆历史文化对于当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牡丹栽培及观赏大致经历了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历史阶段。晋唐时期,牡丹栽培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宫廷及民间的观赏活动兴盛一时,牡丹诗歌大量涌现;分株移植、嫁接等栽培技术均已具备。两宋时期,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牡丹成为谱录撰著的重要素材,牡丹新品、名品辈出,牡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明清时期,亳州、曹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与其他栽种地形成牡丹分布多中心现象,并出现多部牡丹专书;此时牡丹种子繁育措施的运用以及熏花法的完善最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发达的历史意识,十分重视历史的记载与传承,而通过国家建立行政色彩浓厚的史官制度功不可没。文章首先对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诠释,着重分析了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考论得失,惩恶劝善的史官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之门的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种类和形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从中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所内含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呼吁现代建筑创作应关注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其主体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基于各种目的,统治者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而知识阶层则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总结与推广者,而底层劳动人民则是农耕文化的直接参与与实践者,三者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空间营造是生命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生命文化的影响下,空间营造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中国的生命文化经历了从汉、唐时期的对于“生”的崇敬、宋代的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和明、清时期的生命价值的思考三个阶段,直接表现为城市空间营造的不同形式.改革开发后,人们生命的价值开始向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本主义转变,中国的城市空间营造逐渐向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宜居城市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检索我国古代的烹调食谱类书,发现一个较明显的现象,即烹调食谱绝大多数是以模糊化操作为主,只有少数食谱是具体量化的,而且食谱中的模糊与量化是同时交互出现的。古代的食谱撰写大多数是以简单、简短的语言叙述,操作中多以适量、少许等语词作介绍,部分食谱有较详尽的数据记录,体现了中国古代食谱调理文化的两重特性。  相似文献   

19.
隐逸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在审美理想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由于魏晋时期人格的解放及自由的获得,归隐、羡隐的士人及士大夫得以发掘、鉴赏环境美,并经由审美超越的途径构建一种至美至乐的环境美境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习刚 《农业考古》2012,(4):121-126
栽培葡萄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本土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1),影响深远。中国在葡萄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中国野生葡萄具有丰富的抗性资源,是重要的育种材料或栽培葡萄的砧木资源之一;白兰地、冰酒的酿造工艺源头都在中国;中国葡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播广泛、文艺灿烂等。中国葡萄文化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文化核心。下面对中国古近代悠久而灿烂的葡萄文化略作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