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2.
王超  陶群 《兽医导刊》2016,(4):202-20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双节RNA病毒科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法氏囊、肾等器官,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三大疾病之一,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能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一)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增加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菌的易感性,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疾病,它能引起法氏囊的严重病变。这种病是由双股双片段RNA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双股RNA病毒科的一个成员。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途径主要是用减毒或灭活苗免疫鸡群。在美国和欧洲认为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型,但只有血清I型病毒用于制备商品性疫苗,血清Ⅱ型病毒无致病性。最近有报道,从患有法氏囊病且有高水平抗体的鸡中分离出一株血清I型法氏囊病病毒,这一株病毒是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株。有人认为具有不同抗原性的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发食物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病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其它致病因子,且对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1].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也可叫做鸡传染性腔上囊病。该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2个血清型,其中以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为主要特征,进而使鸡免疫机能受到障碍,从而干扰所有疫苗种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该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该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即VPI-VP5,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比例增大,多数养殖户虽然用高免卵黄抗体,但是效果不佳,笔者采用干扰素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幼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能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下降.由于IBDV野毒株毒力的增强或原发性变异,常规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试验利用二次细胞技术,生产优质高效的细胞病毒液CC88AD99、228E,并与本厂生产的另一病毒株B87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的三价疫苗.  相似文献   

1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亦称作传染性囊病、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法氏囊一旦受损,将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导致鸡群出现多种病原合并感染,增加了病死淘汰率,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VAXXITEK:改善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和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立克氏病(M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两种影响家禽生产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症.自2()世纪70年代,由于大规模使用火鸡疤疹病毒(HVT)作为疫苗,马立克氏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感染鸡只主要损伤法氏囊内的淋巴细胞.尽管40年前就已经报道该病,但目前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上世纪80年代末,在欧洲免疫鸡群中出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wIBDV)并迅速地传播至全球.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股双节RNA病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无囊膜,单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55~60nm。IBDV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工型对鸡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无致病性。IBDV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破坏B淋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肿胀、充血、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导致各种免疫不能产生正常应答,增加了对其他病毒、致病细菌和球虫等病原体的易感性,使雏鸡发生混合感染,给养殖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以接诊的部分病例为例,结合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谈谈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体会,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