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2年7月广东省昌江县食品公司从外省调入苗猪和中猪共288头,8天后陆续发病,一个月内共发病76头,死亡45头,并累及私养猪,发病8头。确诊后用青、链霉素连续注射3天,不再出现新病例。病猪表现为败血性全身症  相似文献   

2.
<正>据报道,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波摩纳血清型、黄疸出血血清型、犬型血清型、哈勒焦血清型和布拉迪斯拉发血清型)、博氏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orgpetersenii)(赛罗血清型和塔拉索夫血清型)以及Leptospira kirschneri(感冒伤寒型血清型)均可感染猪(图1,图2)。波摩纳血清型和布拉迪斯拉发血清型只感染猪;其他血清型通常  相似文献   

3.
我县于1989年9月16日发生特大洪水,造成养猪专业户童某的猪舍被淹,600多头存栏猪大部分被冲出猪场,其中不少被洪水卷走。大水过后,县畜牧兽医站及时用“农福”对猪场进行了消毒。于10月初,逐步发现了8只大小不等的猪发病。最先发现一只体重35~40千克的猪,不食,体温升高到43℃,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和安乃近一天2次治疗,未见效。第二天全  相似文献   

4.
(1)初步作了分布在八个县市十三个农场猪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调查,444份猪血清样本作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29.72%,有临床症候猪场的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47.9%,比未见临床症侯的场高21.7%。并描述病猪临床症侯,内脏病变,作了初步治疗,并对猪血清中的前补体活性作了讨论。 (2)在广西从猪体上首次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四株,鉴定为犬型与流感伤寒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复杂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在畜群主要发生于猪、牛等家畜,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亦称细螺旋体病,是由一类形态相似、抗原性和遗传性各异、呈细长圆形、一端或两端弯曲、能活泼运动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ve)所引起的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猪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牛、马、羊、犬等动物.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黄疸、皮下水肿及流产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历史悠久,自1886年首次由Weil于德国确定至今,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报道.目前已分离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约有180种血清型,分属于19个血清群.它们的宿主、地理分布、致病力各有差异.猪是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的常在宿主,但至少还有12种不同的血清型钩端螺旋体可感染猪,最为流行的是犬型、黄疸出血型、澳洲型、波摩那型以及嗒拉索型.我国至今分离出来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共有18个血清群,70种血清型,其中从猪中获得了14种血清型,以波摩那型为主,其次是犬型,分布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1 1月初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某猪场 ,暴发以黄疸、血红蛋白尿、皮下水肿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剖检变化、细菌学检查、动物实验 ,确诊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养殖户王某 ,饲养的 1 47头均重 40~ 5 0 kg的中猪 ,2 0 0 2年 1 1月 3日突然死亡 1头 ,1 1月 5日死亡 3头 ,1 1月 6日死亡 2头 ,至 1 1月 1 5日 ,共死亡 34头 ,死亡率 2 3.2 %。畜主自称因新建圈舍 ,地面潮湿 ,自 1 0月 1 5日开始供热 ,舍温 2 0~ 2 2℃。舍外气温下降后 ,鼠的数量明显增加 ,常在饲槽内出入。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1 发病情况  1 998年至 2 0 0 2年 6月底 ,我县兽医临床共诊疗 (包括尸体剖检 )猪病 1 62 8例 (次 )。其中 ,钩端螺旋体病为 5 0例 (次 ) ,分别为 :1 998年 4例 (次 ) ;1 999年 8例 (次 ) ;2 0 0 0年 1 0例 (次 ) ;2 0 0 1年 1 4例 (次 ) ;2 0 0 2年 1~ 6月 1 4例 (次 )。这 4年半 ,该病占猪病的平均发病率为 3.0 7% ,其中 1 998年占猪病的 0 .99% ,1 999年 2 .0 8% ,2 0 0 0年 2 .74% ,2 0 0 1年 4.31 % ,2 0 0 2年上半年 9.46% ;检疫站宰后检出为 1 998年 2头 ,1 999年 4头 ,2 0 0 0年 5头 ,2 0 0 1年 6头 ,2 0 0 2年 1~ 6月 6头 ,检…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5)
正贵州境内某养殖户饲养的猪曾发生一种以高热稽留、黄疸、血红蛋白尿、水肿等为特征的疾病,死亡较多,曾被误诊为猪焦虫病,用血虫净治疗不理想,多数转为僵猪或以死亡告终。后经诊断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夏季多雨季节,贵州境内某养殖户共饲养仔猪、保育猪、种猪213头,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状况较差,猪群发生一种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症状的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亦称为细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发于猪、牛、犬,马和羊次之,且多为隐性感染。有时可表现形式多样的临床症状,如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的坏死、水肿等。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七个方面对猪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气候潮湿和鼠类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由鼠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疫病频频发生,猪的钩端螺旋体就是其中常发病之一。此病是由各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黄疸,血红蛋白尿,短期发热,出血性素质为特征,不同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症状相似,多呈慢性经过,易同其它疫病相混淆,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广,但是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引起地方性流行,故需要格外重视。笔者根据该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对其症状和诊断方法做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3)
<正>钩端螺旋体病是人和家畜(主要是犬、牛和猪)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发热、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肺脏病变和繁殖障碍为特征。猪钩端螺旋体感染通常是亚临床性的,不过有时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疾病,主要取决于感染病原体的血清型和猪感染时的日龄。1病原学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直径约为0.1μm,长度为6~20μm的螺旋体原虫。钩端螺旋体具有典型的双  相似文献   

14.
宋如英 《中国猪业》2012,7(7):35-35
猪钩端螺旋体病,简称猪钩体病,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我国是受猪钩体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在我国的流行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定州市某养殖户育肥猪暴发猪钩端螺旋体病及其诊断与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猪钩端螺旋体病由钩端螺旋体感染所引起,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高温高湿的季节多发,根据疾病发生的缓急程度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血尿症状,母猪感染后可出现流产;预防本病需加强猪场的管理,科学消毒,做好传染源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可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猪钩端螺旋体病,简称猪钩体病,我国是受其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各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在我国的流行仍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对猪钩体病的科学防治,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病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中旬江苏省南京市某猪场暴发疫病,发病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结膜潮红、黄疸、排血尿等症状,有2头怀孕母猪发生了流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微生物学诊断结果,将该病确诊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确诊后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对发病猪联合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隔离治疗,对重症病例对症治疗,对未发病的猪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进行药物预防.主要对该起疫病的诊治经过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猪多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疸;心包积液,腹水;肝、肾肿大;有的猪只浮肿,皮肤发红,擦痒;尿液呈现黄色、茶色或红色。此病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当猪群发生此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立即隔离病猪将病猪留在原圈,同圈假定健康猪移至经过消毒的清洁空圈内。2治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对多种动物易感,在我国多地区均有发病和流行,尤其是随着养猪业不断规模化和集约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发病后对养猪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该病的防控,避免发病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钩端螺旋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该病感染率较高。感染猪表现全身症状,尿液出现血红蛋白尿,后期还出现黄疸。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解剖症状、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预防本病必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种措施,采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