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春 《今日农村》2006,(6):31-31
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栽培方法,适合种植无限生长型的任何一个品种。1.育壮苗定植,确保主枝根深叶茂第1穗花序下的侧枝选一健壮枝留下,其它的全部抹去,留下的这一侧枝待生长到50厘米以上,就可深埋生根。具体做法是:揭起地膜,在株距40厘米的两株番茄中间平行地挖两条20厘米长,10厘米宽,3厘米深的倒立抛物线型的沟槽。将两株番茄侧枝(50厘米)轻轻地压入沟底,侧枝顶尖各自向对面另一株支架(吊绳)下,然后浇水,待水下渗后覆土,轻轻用手拍平,盖地膜。新根半月左右生成。2.“双根双蔓”的管理支架(吊绳)上的原有老枝仍然按单秆整枝方法进行。第1穗果成…  相似文献   

2.
1、常用树形和培育方法 (1)单主干自然开心形.树高2.5~3.0米,主干高50~60厘米,主枝3~5个,与主干轴线呈50~60度夹角,向四周均匀分布,枝距10~15厘米.株行距3×4米的,每1主枝配侧枝2个.第一侧枝距主干50厘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30~40厘米.  相似文献   

3.
1摘心定干促生结果侧枝待幼树长高到60厘米左右时,留40~50厘米,从功能叶片处进行第1次摘心,促生二次枝,距地面15厘米处开始留枝,侧枝错落着生。当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在6月中旬,每棵树选3~5个最长的伸向行间的二次枝,从功能叶片处进行摘心,促生三次枝,以增加枝量、扩大结果空间。对没摘心的旺长枝、直立枝,可进行拿枝软化或做扭枝处理,平衡树势,使其不影响3次枝的生长。第1次定干的,将剪口下第1芽枝作为中心干延长枝,待其继续上长40~50厘米时,从功能叶片处进行第2次摘心,促生第2层侧枝。第2次定干的,剪口下第1芽枝作为中心干延长枝,待其…  相似文献   

4.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7月份,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正值淡季收获上市,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再生技术要点。番茄采收盛期后,留1~2个健壮的侧枝,待果实全部采收完毕,摘除老株上的枯枝病叶,彻底清理田园,将老枝松绑放下支架落地,邻株或对垄株间相互交换位置后培土压好,并将侧枝重新固定一起支架上。一般在7月上中旬,茄子、辣椒果实采收完毕后,留4侧枝,每侧枝留高20cm,其余侧枝及叶片同时剪掉。2.加强肥水管理。剪枝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可促使新…  相似文献   

5.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12,(10):65-66
河北读者王立伟问:如何促进西红柿增产? 答:在西红柿(番茄)封顶结果盛期过后,留下主枝底部滋生出来的1~2个侧枝.待侧枝长到23~ 26厘米高时,摘掉2/3高度的叶子,使其弯向地面,用土压条固定,顶端露出2~3个小叶,一畦里的侧枝全部固定后浇一次水.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压部位就会滋生出强大的根系.西红柿主枝果衰后,立即从所压侧枝的上部剪掉主枝,并加强管理,侧枝就会很快开花结果.冬季塑料大棚或温室内的西红柿压条后,棚内或室内的温度,白天可控制在20~ 25℃,晚上10~ 15℃,土壤湿度45%~ 55%.  相似文献   

6.
1 种植模式 一般采用“双品双层”1:2棉套棉模式,有两种种植模式:一是采用幅宽145厘米地膜,中间种一行“标杂A1”,株距30厘米,每亩保苗1587株,行距50厘米处各种当地早熟品种一行,株距15厘米,膜间行距40厘米,每亩保苗6349株;二是采用幅宽145厘米地膜,边行种植一行“标杂A1”,株距30厘米,亩保苗1670株,在距“标杂A1”50厘米处种两行当地早熟品种,行距33厘米,株距15厘米,膜间行距50厘米,亩保苗6633株。均留单苗,不留双苗。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栽培方法,适合种植无限生长型的任何一个品种。1.压枝。育壮苗定植,确保主枝根深叶茂。第一穗花絮下的侧枝选一枝健壮的留  相似文献   

8.
大樱桃幼树生长3~4年时,就要控制树冠的扩大,以免果园郁闭,现介绍五种控制大樱桃密植园树冠的技巧。一、摘心短截。1摘心。新梢摘心可控制大樱桃的旺枝生长,增加小枝量,冬季不抽条,利于提早结果。未成形的幼树,在生长季,利用摘心来增加枝量控制生长,促进早结果:主干延长枝长50厘米时摘心,摘除10厘米。主枝长40厘米时摘掉10厘米(留下芽),对摘心后长出的直立枝留10厘米摘心。基本成形的幼树,对于生长旺盛的新梢一般留10~15厘米长摘心,1年可摘2~4次,到秋季新梢停滞生长为止。2短截。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直立枝或过壮的侧枝进行三叶剪(基部留3片大叶剪除),个别壮条可连续两次短截。  相似文献   

9.
一、嫁接前的准备工作对5年生以上的低产、晚产、劣质核桃树,要多施肥,浇水充足,加强管护,确使其长势旺盛,无病虫害,为嫁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秋季核桃树落叶前或春季芽体萌动后,选好主侧枝位置。为了使核桃树的早期产量得到提高,要尽可能多选留主侧枝,(即尽量选留多层主枝和侧枝)。为了快速恢复树势,早结果,还要每隔40厘米左右留一个辅养枝。对选准的枝锯留15厘米的桩,待新稍长到50厘米左右时嫁接。二、采集接穗接穗应从早实、丰产、优质、抗性强的良种核桃树上采集。应采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果  相似文献   

10.
一、番茄的生物学特性(一)根番茄的根系分布广而深,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但主要根群分布在耕作层20~30厘米的范围内。(二)茎和叶番茄的茎多为半直立,分枝能力强,每个叶腋均能产生侧枝,且侧枝生长势很强,在茎节上易发  相似文献   

11.
1.形态特征 百日草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40~120厘米.株高因品种不同而差异明显,一般50~90厘米,矮型的只有20~30厘米.茎杆有毛.侧枝呈杈状分枝.叶对生、无柄、卵圆形,夏秋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径约10厘米,管状花黄紫褐色.  相似文献   

12.
番茄换头整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换头整枝方法,比一般整枝方法可增产20%。具体方法:在番茄第一花序下的侧枝留1片叶摘心,重新发出侧枝时再摘;待主干坐住两穗果时,把侧芽放开,在主干两穗果后摘心;再以第一侧枝代替主干,结两穗果时  相似文献   

13.
1矮化生产技术 1.1人工控高控冠整形技术.以小冠疏层形为树型整形标准,定植当年距地面40厘米处定干,疏除剪口下第1个二次枝,技术整形标准的指标为总冠幅为1米,株高1.8米,培养永久性结果枝16~20个,同侧枝间距控制在50厘米.同时,应用摘心、拉枝、拿枝软化、疏除过密及徒长枝等人工控制技术,控制植株矮化.以东西向培养为主,加大结果枝组的培养,增大结果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一、栽前准备选择不宜积水地块建桃园,株行距为1米×2米,挖通槽宽50厘米深70厘米,放入农家肥及农作物秸秆草类覆盖,每667平方米300株以上。二、生长期毛桃及油桃管理1.定植第2年在主枝50厘米以上,自由分布细长结果枝(不留主枝)上下结果枝粗细控制在0.6厘米左右为佳。结果后枝长  相似文献   

15.
特征特性锦花九号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生育期129天左右。疏枝型,主茎高50.29厘米,侧枝长50.43厘米,总分枝6条左右,结果枝5.2条左右,单株结果数16.8个。株  相似文献   

16.
一、 “ 秋延黄瓜 - 春番茄 - 秋花菜 “ 模式    1.茬口衔接及规格秋延黄瓜于 8月下旬播种育苗, 9月上旬定植, 11月上旬采收上市,翌年 1月中旬拔株;栽植规格,大行距 80厘米,小行距 50厘米,株距 25厘米,每 667平方米(1亩 )植 41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黄乙 《吉林农业》2005,(7):16-16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月~7月份,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正值淡季收获上市,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再生技术要点番茄采收盛期后,留1~2个健壮的侧枝,待果实全部采收完毕,摘除老株上  相似文献   

18.
定干高1.2米~1.5米。第1层3大主枝,层内距30厘米~50厘米,水平角120度,分枝角70度~80度。第2层2个主枝,层内距20厘米~30厘米,与第1层主枝的距离在1米以上。第3层1个~2个主枝,距第2层80厘米左右。第1层每主枝选留2个侧枝,第1侧枝距中干0.8米~1.0米,第2侧枝距第1侧枝40厘米~60厘米,各级侧枝同方向选留,以防交叉。第2、3层主枝各留1个~2个侧枝。侧枝与主枝间水平角为45度~50度。此树形树冠大,产量高,寿命长,适合晚实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19.
1棉花与西瓜间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2种种植形式。①110~120厘米一带,等行距东西向,开沟施肥浇水,形成北沿高、南沿低(即起小垄),覆地膜,1行棉花,1行西瓜。西瓜种在沟内膜下,西瓜株距40~50厘米,亩留苗1100~1200株,实收不少于1000株;棉花株距20厘米左右,亩3000株。②160~180厘米一  相似文献   

20.
1无限生长型番茄无限生长型番茄整枝法在单干整枝的基础上,又可演化出三种整枝法。1.1单干整枝法番茄植株留主干结果,主干上萌发的所有侧枝随生随摘除(打杈),当侧芽长到1厘米长时,及时掰掉。适时打杈可以加快果实膨大。单干整枝法可以保留1~8穗后摘心(掐尖),一般栽培都保留二至四穗果。摘心即是在主干或用来结果的侧枝上最后一穗果的上方保留二至三片叶后,摘除生长点。番茄的栽植密度和每株留果穗数有密切关系。一般保留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