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道的关键,是围绕林业基础资产价值发现难、定价效率低、流动性差等核心难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森林资源价值发现机制、产品定价机制以及流转交易机制,逐步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证券化、生态证券交易市场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三明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对福建林改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改革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发现与价值实现的市场化机制,持续深化以林票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的第四轮林改。以三明市为例,对现阶段林票制度改革的试点情况与主要经验进行总结,对三明林票实践探索中的现行问题和预期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深化林票制度改革的推进思路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林改亦是如此。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明林改,是全国的一张名片、一面旗帜。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策源地之一,地处福建西部的三明市近年来重点开展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林地规模经营机制、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票制度、林业碳票制度、林业投融资机制等6项创新探索,持续推进林改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到“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53-161
为了利用宜林不宜耕闲置土地,借鉴地票研究成果,设计林票制度。解决新造林地的激励制度设计问题。使征占用林地和耕地者对新造林地者实施有效补偿,顺利完成林地红线额度稳健增长的目标。主要思路是建立林票交易市场,在新增林地面积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林票额度,通过林票制度与地票制度的链接,转变为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获取资金,补贴新造林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10~Q  相似文献   

5.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6.
后林改时代,推动林权适度流转与抵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实施“林票制”有助于推进改革。介绍福建省三明市实施“林票制”的运作流程与票证量化分配,从国有林场主导经营、不同主体股权交易要求、林票运作相关机制与票证金融特征4个方面总结了三明市实施“林票制”的经验做法,从森林质量与林业经济效益、经营稳定与市场流动、经营效率与分配公平、抵押风险与融资渠道等方面论证了实施“林票制”取得的成效,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产权选择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7县(市)21个村的调研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影响采伐权配置方式的因素,并为制度变迁及产权选择理论的验证提供实证。研究发现,林改的主体改革方式及林改历史背景对农户采伐权的配置具有直接影响但并非最重要因素,制度制定者或执行者的立场、观念是解释不同地区农户采伐权配置差异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毛竹笋用林是湖州市广大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外移严重影响着笋用林的正常经营。文中基于对东林镇3个村3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了笋用林经营和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加快林地林权合理流转、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经营性专业合作社和促进经营规模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对安吉县毛竹现代园区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结果表明,当前农户收入方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传统的以经营竹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生产方式已逐渐向工资性和多种林业经营生产方式转变,农户兼业特征明显,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配置林地资源,实现林农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化和科技化,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农自身组织化程度,是当前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遇到了新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探索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农户非农就业增多,林业投劳机会成本上升。本文主要探索非农就业与林业生产分工之间的关系,为加快构建林业生产分工体系、有效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并丰富林业分工理论的研究。【方法】1)将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决策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 2)利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二元Probit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显著关系; 3)选择"本村人是否有外出打工的习惯"作为工具变量,采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 4)将"非农就业人数"替换关键变量"非农就业收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I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非农就业收入和非农就业劳动力不住家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农户非农就业收入越多,参与林业生产分工的资金约束越小,替代效应越明显;二是非农就业不住家的农户从事林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选择林业生产分工服务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家庭收入在本村的水平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影响。稳健性分析表明上述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1)农户非农就业对林业生产分工有促进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不住家的非农劳动力人数会不断增加,林业生产分工进一步深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越高,林业生产分工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农户就越有可能参与分工。根据以上结论,林业部门需要着力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打造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多部门综合联动机制,制定统筹兼顾的林业政策,使得林业分工发展得以稳定有序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既有研究详尽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多数研究者发现,信贷约束导致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不当,降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阻碍收入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信贷约束会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从而增加非农收入。现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但是仍存在忽略农户收入的不同构成、信贷约束测度存在缺陷和忽略内生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第一,分别探讨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各组成部分的影响机制;第二,改进信贷约束测度方法,并关注由于互为因果以及遗漏变量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和吕梁地区方山县的调查结果,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现状、趋势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整体上属于比较贫困农户,今后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耕地面积仍然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结构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收入近期内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家庭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劳动力配置差异对农户非木质林产品(NTFP)经营行为选择的影响,为巩固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成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缓解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之间的矛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考虑农户家庭成员内部劳动力分工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配置状况将农户划分为5种类型,并利用陕西省和四川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农户NTFP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结果】劳动力配置差异农户在NTFP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林地收入占比对各类农户种植经济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影响显著,财政补贴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影响显著;林地质量和林地距公路的距离对各类农户的技术类型选择影响显著,农业劳动力规模、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对兼业型农户技术类型选择影响显著。【结论】劳动力配置不同导致农户NTFP经营行为存在差异;经济效益是农户选择经营NTFP的直接动因,财政补贴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地禀赋是各类农户经营劳动密集型NTFP的基础,农业劳动力规模和政策支持对兼业型农户经营劳动密集型NTFP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根据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和吕梁地区方山县的调查结果,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现状、趋势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整体上属于比较贫困农户,今后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耕地面积仍然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结构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收入近期内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家庭总收入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森林保险具有分担农户林业经营风险、扩大林业融资规模的显著作用。文中利用对江西、湖南、陕西和福建4省农户的647份调研数据,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包括林业自然灾害在内的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业自然灾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外出打工人数、家庭人口规模、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参加合作组织情况对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省份显著不同,其中林业自然灾害对农户的森林保险需求呈显著影响的省份为福建和湖南。  相似文献   

18.
森林经营问题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得到重视.以福建省邵武市和尤溪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156个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方面的森林经营行为现状;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选择Probit模型,分析家庭、林地、非林生产、林业生产、制度因素5方面17个变量对农户森林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类森林经营活动的参与性分别为64.1%、36.5%、33.3%和46.2%;造林行为受户主受教育水平、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用材林比重、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家庭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影响显著;砍杂行为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农户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施肥行为受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对税费制度改革满意、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管护行为受新一轮集体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林地占家庭林地总面积比重、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是否计划修建林道的影响显著.为提高农户森林经营积极性,需要关注农户家庭、林地、非林生产和林业生产方面的特殊性,优化有助于农户提高营林收益和降低营林成本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以重庆市武隆县典型山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价方法(PRA)对重庆市武隆县4个抽样村进行调查,依据农户不同生计方式将农户划分为基本型、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3种类型。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Tobit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劳均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重是提高自然资产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显著因素,农业资金投入比重、耕地细碎化指数是影响其耕地利用效率怕的主要原因;人力资产型农户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提高有显著影响,而影响耕地利用无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农业资金投入比重;基本型农户影响其耕地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因素为中老年劳动力比重以及地块距离指数。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山西省和河北省330户6年期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对农户总收入进行分解,分析显示"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对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作用强于后者,并且农业收入仍然是样本农户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现阶段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总收入表现为负向影响作用。这一结论说明,当前"退耕还林"项目在实现环境效益目标的同时,并没有有效弥补当地农户的收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