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2.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尚无系统研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种质资源是栽培稻育种以及品种改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收集21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杂草稻群体、6个栽培稻品种和2个杂草稻对照群体为材料,通过在海南同质园种植,测定18个表型性状,分析其性状的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齐穗期和齐花期均明显早于栽培稻,杂草稻的实粒数和总粒数均较优于栽培稻,杂草稻资源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99%~196.29%,多样性指数为0.27~2.0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结实率,其次为实粒数、剑叶长/宽和总粒数。相关性分析表明,18个表型性状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始穗期和始花期与株高、穗长、剑叶长宽比、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长、剑叶长宽比、分蘖数、始穗期、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集中在累计贡献率为70.57%的6个主成份,其中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杂草稻的始穗期、始花期、齐穗期、齐花期、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聚类分析将23个杂草稻群体在欧式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18个指标综合评价D值>0.68的有3个群体,其中,来自南通如皋WJ-NJ1的D值最高(0.715),其次是来自常州金坛WJ-CZ1(0.698)和盐城市辖区WJ-YC2(0.682)。本研究为杂草稻种质资源在未来的辅助育种以及栽培稻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杂草稻与栽培稻为试验材料,对柱头外露率、柱头表面积、柱头活力3个雌蕊的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杂草稻在柱头外露率指标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幅分别为7.6%~59.3%。以柱头外露率为指标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参试材料可被分为两大类,籼稻与粳稻分别被划分在这两大类之中,杂草稻虽无独立类群的划分,但不同编号材料均表现出向某一类分化的趋势。所有参试材料柱头表面积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并不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表现。参试杂草稻柱头活力低于参试栽培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南方大薯实生苗和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大薯的遗传育种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分别对50份大薯种质的田间实生苗的20个植物学性状和组培苗的18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薯种质实生苗茎蔓颜色、叶形、叶基部、叶质地、叶缺裂、叶颜色、叶柄色泽、叶柄两端颜色、叶长宽比、薯块内外表皮颜色、薯肉颜色等12个植物学性状存在种内差异;实生苗和组培苗的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将50份种质聚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组,二者的聚类结果有部分差异。大薯种质植物学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实生苗和组培苗在叶序、叶形、叶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57、0.255和0.543。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42份斯里兰卡杂草稻和栽培稻均为籼型。SSILP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很高(r=0.989),而它们与SSR标记相关性较低(0.812和0.808)。结果表明,SSILP和InDel标记可高效鉴别各类稻种资源的籼粳属性,而SSR标记更适用于亚种内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为多年生灌木,假木豆叶量大、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高蛋白青饲料。目前仅有山蚂蝗亚族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假木豆属的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比较匮乏,缺少大范围的种质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优质育种资源植物学性状综合评价是育种的前提。为了培育优质豆科牧草品种,满足南方畜牧生产需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材料为76份假木豆属种质资源,对35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假木豆属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假木豆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材料。通过形态学观测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5个植物学性状中叶背面毛况(CV=46.92%),茎的颜色(CV=39.77%)和叶柄毛况(CV=39.52%)变异系数(CV)最大,说明假木豆属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个植物学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叶长与叶宽(r=0.887)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在2.0左右,叶形比较接近椭圆形。茎的形状与叶长(r=–0.459)、叶宽(r=–0.491)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如果假木豆产量以叶面积为主,应尽量选择圆柱形的茎。中央小叶叶形与荚果长(r=0.360)存在极显...  相似文献   

8.
以沈农265与杂草稻WR03-12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与栽培稻灌浆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盆栽模拟试验证明,在同一时期栽培稻各器官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随着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栽培稻根部受影响最为显著。对不同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栽培稻单株产量随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明显下降,处理间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杂草稻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受种植比例影响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北方杂草稻耐低温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19份北方杂草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4℃、14℃、24—28℃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杂草稻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在4℃条件下,供试的19份杂草稻材料间的发芽率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比较大,耐冷性评价结果可靠。在4℃条件下耐低温发芽特性的评价结果为:5份杂草稻材料耐冷性为1级,耐冷性强;4份为5级,耐冷性中;10份为9级,耐冷性弱。对照栽培稻品种秋光的耐冷性为9级,耐冷性弱。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沈农265田中插入不同密度的杂草稻WR03-12,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的叶片长宽和株高影响不大,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在9、7、5、3、1株杂草稻/m2处理中,栽培稻分别减产44.65%、36.89%、24.67%、17.58%、1.37%,其中使栽培稻显著减产的最低密度为3株杂草稻/m2。杂草稻的竞争使栽培稻的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1.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315-320
Abstract

Wet-seeded rice is a common method of sowing in Vietnam. Weeds, including weedy rice, however, are a major problem in this establishment method.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farmer’s fiel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tilachlor dose (0, 300, 600, and 900 g ai ha–1) on the management of weedy rice and other weeds in wet-seeded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spring-summer, summer-autumn, and winter-spring seasons of 2012-13. The herbicide was applied 1 day after sowing. Weeds belonging to the grass, broadleaf, and sedge group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lowest herbicide dose (300 g ha–1). Overall, weed control did not increase with increases in herbicide dose after 300 g ha–1, suggesting the optimum dose for pretilachlor in wet-seeded systems. The application of pretilachlor at 300 g ha–1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weedy rice panicles (20 – 69%) and weedy rice biomass (15 – 26%). The highest pretilachlor dose (i.e., 900 g ha–1), however, was better than the lower doses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weedy rice panicles (47 – 80%) and weedy rice biomass (41 – 54%). The non-treated plots produced a rice grain yield of 210, 2000, and 1850 kg ha–1 in the spring-summer, summer-autumn, and winter-spr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non-treated plots, the lowest dose of pretilachlor improved grain yield. However, maximum yield wa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highest dose of pretilachlor; 2690, 4490, and 5150 kg ha–1 in the spring-summer, summer-autumn, and winter-spr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a broad spectrum of weed flora can be easily managed by a lower dosage of pretilachlor in wet-seeded rice; however, the herbicide dose needs to be increased to 900 g ha–1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weedy rice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北方杂草稻种子抗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辽宁杂草稻WR04-23和WR04-33为试验材料,以栽培稻秋光为对照,研究了低温对种子萌发、萌发时a-淀粉酶活性和相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在25℃条件下浸种12 h后冷冻处理,参试的两个杂草稻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均在50.0%以上,而对照品种秋光的发芽率为0%。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a-淀粉酶活性远远高于秋光,而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则低于秋光。结果表明,杂草稻种子比对照品种对冻害有更强的耐受能力,这可能是其在北方稻区顺利越冬并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杂草稻幼苗期耐旱性的初步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在人工设置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不同地区杂草稻幼苗期的耐旱性进行了鉴定。杂草稻具有良好的抗逆能力,本文利用33份杂草稻种质资源,在苗期对其进行抗旱性筛选,调查了幼苗存活率,抗衰度等指标,计算了苗期抗旱性综合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杂草稻在苗期具有较强抗旱性,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省旱稻研究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叙述了吉林省旱稻发展的过程,概括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旱稻的优势、需水特点、水分保障、适合洼地种植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旱稻的有利因素,提出旱稻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旱稻发展的潜力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稻作生产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吉林省水稻种植历史、稻作历程及吉林水稻育种、栽培发展过程。从提高机插作业率和改善稻田土壤环境,实现增碳培肥两方面提出了现阶段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吉林省水稻的发展,为吉林省稻作科技发展确定研究方向和推进稻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2010—2020年吉林省国审水稻品种基本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2010—2020年,吉林省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一共29个,均为粳型常规稻,大部分品种由科研或教学单位育成;区域试验产量、生产试验产量、株高和结实率分别以每年0.42%、0.56%、0.62 cm和0.46%的速度递增;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平均每年以0.39%和0.15%的速度递增,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则以每年0.02%和2.83 mm的速度递减;稻瘟病抗性以中抗和中感为主,抗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农药在水稻上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植物源农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有效物质对水稻病虫草害的作用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植物源药剂与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对稻田天敌、水生动物安全,且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因此,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对水稻病虫草害的作用效果、应用技术以及在稻田的综合利用,对推动我国无公害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