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Fuzzy相关分析的综合决策模型预报害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法常用交并运算,由于丢失了大量信息,因而影响预测农业昆虫的效果。本文采用综合决策模型,提高了精细度。通过Fuzzy相关分析法预测二化螟发生量实例表明,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统计预报方法,而且效果好,历史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济宁滨湖区东亚飞蝗夏蝗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济宁滨湖区东亚飞蝗的长期预报准确率,用微机以近10年的资料中筛选出上年残蝗密度(X1)、9月份平均气温(X2)等预报因子,建立了东亚飞蝗夏蝗发生密度的预报数学模型:Y=-0.612962121 0.05671876964X1 0.04263729416X2;筛选出上年秋残蝗面积(X1)、10月份湖水位(X3)等预报因子,建立了夏蝗发生面积的预报数学模型:Y=10.03378675 0.6631445638X1-0.24734864468X3。以上预测模型经过资料验证和2007年应用,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春季松毛虫种群数量及其发生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春季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及进行综合防治; 利用1986-2012年阜新县松毛虫上树期死亡率、发生面积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松毛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与同期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毛虫在阜新地区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期,以春季发生较重,发生时间为3月下旬到6月上旬。上树前2月下旬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其复苏有很大影响,上树过程中温度是影响上树死亡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风速和相对湿度。在综合考虑多种气象因子、越冬死亡率、上树期死亡率和前一年发生面积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以5种主要气象因子、越冬死亡率和前一年发生面积为预报因子建立发生面积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用相关矩阵分析法预测二代棉铃虫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克学 《植物保护》1985,11(4):8-10
相关矩阵分析法是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和《加权列联表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了代表性更好的列联系数作为相关权重,并引入了更符合其运算规律的矩阵乘法,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准确率,简化了计算步骤。 本文介绍相关矩阵分析法对二代(即棉田一代)棉铃虫进行多级预测。 资料的筛选与分级: 一般上代残虫基数是影响下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但由于当地早期主要寄主(豌豆)极少,棉铃虫第一代的田间幼虫量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5.
最优子集回归在武威市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Micaps下发的ECMWF 0~120 h格点场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根据大气环流产生降水的物理机制不同,将天气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不规则型3种,分别对预报因子和预报量进行线性0,1标准化处理,采用Press准则初选冈子,最优子集回归建立武威市6个站点不同天气类型的0~120 h降水预报方程,用多因子概率权重回归预测其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降水和晴雨拟合率达0.742,0.783;投入业务试用后,0~120 h降水和晴雨预报准确率Ts 达0.653,0.813.说明该预报模型对降水天气预报能力强.其预报能力超过或接近日常业务预报,为地市级客观预报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产品.业务系统与MICAPS对接,实现全自动化,输出的预报产品客观、定量.  相似文献   

6.
相关分析及其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美军  唐启义 《植物保护》2008,34(3):133-135
介绍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常用的Pearson相关分析,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3种相关分析方法的原理、参数估计以及统计检验的方法。结合两个实际例子介绍了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模糊数学引入农作物病虫的统计预报以来,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 Fuzzy 综合评判法在病虫测报中更为常用,但测报科技工作者颇为关注的问题是探索最优的统计预报方法。笔者最近设计285种 Fuzzy 综合评判方法,采用实例运算验证,结果表明 Fuzzy 矩阵 R 在Fuzzy 综合评判 Y=X·R 数学模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组建 a×b 列联表基础上,Fuzzy 列联比预测法,经回测历史符合率均达100%。不仅丰富了模糊数学的内容,而且计算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统计预报工作发展很快,既应用于病虫的发生预报,也应用于为害程度的预测;既有相关回归分祈法,也有各种简便方法。并且逐步走向统计预报与常规测报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了测报水平。对于如何提高统计预报的效果,本文提出如下探讨意见,供各地测报站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基于WOFOST作物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及产量预报业务应用效果,利用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内174个农业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湿度等观测资料以及1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物量观测资料,完成 WOFOST冬小麦模型参数本地化和区域化。利用全国冬小麦主产区约1 200个气象观测站起报日前的逐日气象资料及起报日后30 a平均气候值组成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数据驱动模型,模拟得到冬小麦地上总生物量和穗干重,站点和县级尺度的冬小麦单产直接采用穗干重来进行产量预报,省级和全国区域冬小麦平均单产根据模拟值2 a间的变化幅度进行产量预报。根据不同空间尺度的历史年预报冬小麦单产与实际产量数据的对比,进行基于WOFOS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预报方法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期间295个农业气象站次冬小麦产量估测平均准确率为81.8%,220个次县冬小麦单产估测平均准确率为84.3%,预报结果具有可用性;(2)12个主产省(市、区)冬小麦单产2003—2019年平均预报准确率为88.2%~96.4%,全国冬小麦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3.9%~95.9%,总体预报准确率较高,说明基于WOFOS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具有可行性;(3)基于WOFOST模型与统计方法的冬小麦平均单产估产结果准确率略偏低,但预报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具有更好的优势,能满足作物产量预报业务需求。基于WOFOST模型的不同空间尺度冬小麦单产动态产量估测的准确率验证,说明WOFOST在作物产量预报业务应用具有可行性;利用作物模型进行基于站点尺度的产量预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预报时空精细化能力,也能扩展到大尺度区域应用以达到对农业决策和宏观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陇南山区春末夏初旱涝指数的确定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春末夏初正值陇南山区玉米播种、出苗关键期,该时段旱涝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通过分析1963~2003年气象及玉米产量资料,制定衡量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用EOF方法分析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分片建立春末夏初旱涝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由于该旱涝指数考虑到前期旱段、降水量和同期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与玉米产量相关密切。对春末夏初旱涝指数的分析和预报,也就是对玉米产量的分析和预报,它较传统统计方法更全面,更客观。通过2004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及服务效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真值图是表达逻辑代数运算的一种直观图形。用真值图进行病虫多因子综合定性预报,效果较好,使用普遍。利用真值图作多因子多级预报,目前尚未见资料报道。笔者用方城县农业局病虫测报站15年小地老虎一代幼虫测报资料进行二因子真值图三级预报探讨,效果很好。现介绍此法如下: 方城县病虫测报站15年资料证明,小地  相似文献   

12.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3a系统资料,以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为预报对象,单因子相关法选取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和4月上旬温湿系数为预报因子,用最大频数列联比组建Fuzzy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再用因素加权型运算作出预报。经回测检验,历史符合率为84.6%。1995年试报,与实况吻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云南小春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分别应用于云南小春作物产量预报因子的筛选,并将用两种方法选出的因子用于2004年的产量预报。对比其预报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出的气象因子,更能体现其生物学意义;可以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来找到主要因子、剔除次要因子,以抓住主要矛盾,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4.
1992~1995年全国发布棉铃虫中期预报准确率的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5年全国发布棉铃虫中期预报准确率的统计屈西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00026)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从1980年开始就对全国主要植棉省发布棉铃虫中期预报。对预报的准确率,还未做公开报道。现根据1992~1995年,在全国发布...  相似文献   

15.
为给我国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防治提供前期预警,使用R语言软件对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与全球海温场资料进行遥相关分析,绘制相关系数的时空间分布图,筛选出显著相关海温区作为预测因子,根据各省市区虫情数据组建回归模型+判别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历史回检率和预测完全准确率。结果显示,3种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效果最好,预检完全准确率可达到75.0%,BP神经网络模型次之,预检完全准确率为68.2%,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差,预检完全准确率为54.5%。进一步分析建模所使用的50个预测因子的空间位置,在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确定3个预测指标,预检准确率为94.4%。通过海温场数据建立的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预测模型,适用于长期预测预报。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更适合在样本量少、预测因子相关性强的地区建模,而根据预测因子空间分布选择的预测指标进行定性预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晚疫病在忻州市偏重流行或大流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晚疫病的流行程度与5—7月份的降水量、病株在田间的始见期、主播品种的抗病性等关系密切。凡降水量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病害偏重或大流行的概率就更大。如能结合马铃薯的轮作倒茬、施肥水平、种植形式、播种方法和生长期间的温度、耕作管理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就可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象关键因子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13个地市1990-2006年逐旬光温水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7月中旬-9月中旬的夏玉米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将全省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回代1990-2006年资料对模型预报准确率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7-2010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回代准确率全省为88.4%,不同区域间回代准确率差异明显,北部最高92.9%,中部次之87.4%,南部最低83.4%,分析原因主要受夏玉米产量年际波动的影响;模型预报准确率全省为94.9%,各区域差别不大,基本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18.
运用相关分析,挑选与棉铃虫四代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4项前期气象、苗情因子,采用列联表方法,建立了江汉平原棉区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模型,经对38a历史发生情况回测,准确率达89.5%,通过5a试用,预报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9.
唐启义 《植物保护》1986,12(3):54-55
王贺军等同志在贵刊今年第一期中介绍了《用模糊数学求隶属度法作虫情预报》的方法。指出该法比较客观、实用,但据笔者对原文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在求综合隶属度过程中,会由于参与求综合隶属度计算因子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综合隶属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北部玉米螟一代区1974~1991年的玉米螟研究资料及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非特殊灾变年份玉米螟发生量中、短期预测模型,并根据对经济阈值的分析,建立了玉米螟综合防治决策模型。从1992年开始在拜泉县等地进行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的生产应用、检验和修订,预报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