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9月份既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由于此阶段水温较高,气候炎热,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多,水质极易变坏,从而往往引起鱼病暴发。高温季节,引起鱼类致病的因素很多,采用分类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入秋后水温开始下降,鱼类吃食又逐渐旺盛,也是鱼类生产生长的黄金时期,应当加强管理,具体应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3.
入秋后水温开始下降,鱼类吃食又逐渐旺盛,也是鱼类生产生长的黄金时期,应当加强管理,具体应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09,(5):33-33
月初家鱼人工繁殖基本结束,进入夏花苗种培育阶段,是鱼类大量摄食,快速生长时期,可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立体空间和养殖动物共生互利,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立体混养套养,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鱼类的34个可数量化性状,借助微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51种土著鱼类进行数值分类,其结果可将新疆土著鱼明显地划分为:条鳅属鱼类,臀鳞鱼亚科鱼类,雅罗鱼亚科鱼类3个主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前这个时期是鱼类生长旺盛季节。此季节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提高,因此鱼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时鱼类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发生。为使这一黄金时节中鱼类既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增重,又不因不利因素而受到损失,必须抓紧抓好以下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1.投饵充足。夏季气温高,雨水多,不论是越冬鱼类还是春节后放养鱼类.活动量增大,生长速度加快,摄食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三伏”季节(7~9月)。所需饲料量约占全年的2/3以上。该时期如果饲料不足.就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丧失鱼长“三伏”的最佳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为养殖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四抓"和"五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11,(15):45-45
投喂次数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类的生长。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高;投喂次数太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加大,饲料损失率也大。一般情况下,同种鱼类,鱼苗时期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次之,成鱼可适当少些。  相似文献   

11.
孙廷列 《饲料博览》1998,10(2):39-39
所谓鱼类暴长期,是指养殖鱼类在生长期中,在水温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笔者多年实验观察,以黑龙江省精养池塘为例,水温在15℃以上时期仅四个多月时间(5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其中仅7~8月份(7月15日~8月15日)水温为25℃左右,最高时为30~32℃。在27~3  相似文献   

12.
中古时期,鱼是北方地区最常见的海产品,也是北方民众常食的肉食之一。中古时期北方良好的水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在长期的鱼类食用过程中,北方民众们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鱼类烹饪与加工方法,显示了我国古代饮食文化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夏季养鱼的强化管理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玉华 《新农村》2009,(6):23-23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旺盛时期,称为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夏季也是烂鳃、肠炎、赤皮、打印病及出血病等鱼病和泛池死鱼的高峰期,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注意。根据生产实践,夏季养鱼必须抓好水质、投饵、施肥、防病、巡塘、捕捞等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武清爽 《农家科技》2006,(10):26-26
金秋季节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增加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应抓紧抓好。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康哲 《农家顾问》2008,(10):51-51
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pH范围应为弱碱性的水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pH在6.5~8.5之间,最适pH范围以7~8.5为宜。养殖池水中pH过高或过低均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于4.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7%-20%,pH低于4则养殖鱼类全部死亡;pH高于10.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16.
6- 9月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重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度高,此时鱼类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期鱼类特别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产生,极易造成鱼死亡。在这一黄金时期中,为了能让鱼类最大限度地生长增重,又不受到损失,可掌握以下诀窍进行饲养管理。 一、强化投饵 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每天投喂量,精料按每 100公斤吃食鱼投喂 4- 5公斤;青料按每 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 40- 50公斤, 8月份可增加到 65- 80公斤。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天气变化较大,鱼类容易发生泛池,应严格控制投喂量,不给鱼吃夜食。 6- 8月份给鱼类投喂的饵料要新鲜,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投饵要有固定的食场,浮性饲料可投在浮筐内。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喂次数应不少于 4次。 二、合理施肥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每亩每次用 100- 150公斤,隔 7- 10天施一次。农作物的青绿茎叶等绿肥,先晒至半干,再掺合适量粪肥,堆于岸边浅水处,上面压以石块使之沉入水内,此后每隔 3- 5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然后每亩每次施 100公斤左右。化肥每亩每次用尿素 1公斤或硫酸铵 1.5公斤,加过磷酸钙 1- 1.5公斤,先溶化于水中,然后均匀泼于水面,隔 5- 7天施一次。总之,施肥次数和每次施肥量应根据天气、水色和饲养鱼类的品种来决定。如天气晴朗可适当多施,雨天或闷热打雷天气应少施或不施肥。水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时,证明水的透明度大,要多施;水色呈褐绿、油绿或红褐色,透明度在 30厘米以下,可少施或不施肥。此外,每次施肥时均要避开食场。  相似文献   

17.
高温季节,既是各种海淡水名优特鱼类食欲旺盛、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但也是最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和发病死亡时期。为解决两者矛盾,扬长避短,达到名优特鱼类养殖高产增效的目的,必须抓好以下几项特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有土著鱼类7种,引种移植和引水入湖后增加到22种,其中经济鱼类18种,优势种由土著鱼类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转变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as (Pallas)),鱼类区系组成由2个增加到6个。40多年来,年鱼产量在800—4400t之间波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环境发生变化,鱼类资源失衡,尤其特优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显著。为此采取加强依法管渔,科技兴渔即降低捕捞强度、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变仅依靠自然繁衍来补充资源的局面、科学对待引种移植、充分利用渔产潜力、建设优质鱼类种质资源库、重视加工保鲜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可达到该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4,(12):39-39
1.发现鱼类中毒后,要正确判断毒物源,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清除毒源。可采用氧化、中和、沉淀等措施,消除残留在水中的有毒物质,阻止鱼类对毒物的进一步吸收。  相似文献   

20.
鱼饲料 建议添加量为2%-3%。作用:①鱼类对糖类利用能力差,磷脂能为鱼类提供高效率的能源物质和生长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而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②磷脂中大量的胆碱可预防鱼类出血病和脂肪肝的发生,提高幼鱼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增重;③磷脂有很好的诱食作用,并具有鲜活饵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