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融水香鸭禽流感疫苗的首免日龄,本试验对融水香鸭雏鸭进行母源抗体的检测,对其母源抗体的消长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融水香鸭雏鸭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抗体持续期较长,在1日龄即达最高值,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至13日龄时效价降低到3.9 log2,其母源抗体达标率为70%,至17日龄时仍维持在3.9 log2,抗体保护合格率下降到了60%,至21日龄时降低到3.5log2,抗体合格率下降到了40%。根据融水香鸭禽流感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建议雏鸭的首免接种时间为13~17日龄,最佳的首免日龄为13日龄。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率较高.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目前该病是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我县引进外来各种品种的鸭均发生,但本地品种"融水香鸭"首次发现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取4个融水香鸭规模场开展免疫评估试验,随机抽取该疫苗在融水香鸭二次免疫后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期了解新型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Re1株)对融水香鸭的二次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新疫苗对融水香鸭的免疫副反应极小、二次免疫对融水香鸭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在二次免疫后间隔21 d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平均HI抗体在7log2以上),且抗体维持时间长,二次免疫后间隔70 d的免疫合格率均能保持90%以上,能较好地抵抗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5.
鸭黄病毒病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病,给养鸭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本病的防制,本试验对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进行了分离鉴定。取疑似感染DFV的病鸭病料,经细菌分离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后,应用RT-PCR检测呈现DFV阳性,处理后将其接种到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健康鸭胚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结果显示,在DEF细胞上第1代48 h就开始出现CPE,随着时间的延长CPE更加明显,通常在72~96 h产生典型CPE;接种鸭胚每一代均出现死亡,且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60~72 h,死亡鸭胚胚体水肿、出血、发育不良、胚肝严重出血、肿胀或斑驳样坏死等病变。将病毒DEF细胞和鸭胚分离物应用血凝试验、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RT-PCR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DFV,并将其命名为DFV SDbz株。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介绍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5~10日纷的雏鸭,特别是孵化维鸭的季节更易传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防治工作.确保养鸭业的发展。一、发病的症状:本病的病毒有Ⅰ、Ⅱ、Ⅲ型,感染后的潜伏期不一,一般为1~4天。鸭发病初期精神萎靡、困顿、减食或停食,后期缩预、弓背、翅膀下垂;离群,眼半闭如睡眠状;病鸭侧卧,角弓反张;两脚痉挛,在地上作旋转运动,出现神经错乱症状后几小时就会死亡。二、防治方法:1.调运检疫。调运鸭苗,畜禽部门要认真做好检疫把关… 相似文献
8.
9.
中草药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王炳林福建沙县畜牧兽医站鸭病毒性肝炎是2~3周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近年来在我县呈经常性暴发流行。笔者用中草药防治此病,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1.方药和用法:茵陈、神曲各509,龙胆、柴胡各259,甘草... 相似文献
10.
郑建新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1,(4):47-47
鸭病毒性肝炎为雏鸭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此病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鸭,成年鸭及其他家禽不感染。1998-07-10我县胡坊镇某养鸭专业户购进刚出壳雏鸭2 200只,几天后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前后死亡1 109只,现将发病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结果 11日上午雏鸭开食饮水,12~13日一切情况正常,14日下午部分雏鸭不食,晚上即死亡56只,15~16日出现死亡高峰期,15日死亡427只,16日死亡465只。养鸭户即求诊于镇兽医站,遂会同县兽医… 相似文献
11.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刘富祥,刘兴祥(福建省连城县兽医站366200)自1990年以来,我县农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病鸭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皆无效果,致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12.
融水香鸭以其肉质香鲜、少有腥膻味、口感好而著称,外观羽色为“珍珠状”麻点而区别于广西小麻鸭。香鸭成年体重:公鸭2.3~2.5千克,母鸭2.0~2.3千克。母鸭500日龄产蛋量165个//日。由于融水香鸭生长相对缓慢、饲养周期较长,养殖户认为饲养不合算,为了追求生长速度,有可能盲目进行杂交利用,导致融水香鸭品种混杂,纯种数量减少、品种资源存在流失的危险。为此,开展了融水香鸭的保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介绍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烈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成为危害肉鸭养殖的主要疫病之一。笔者所在冀中地区是全国肉鸭养殖的集中区域,平时接诊此类病比较多,现根据多年经验将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要点进行归纳,期待对广大同行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鸭病毒性性肝炎是一种高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雏鸭阶段。被感染的雏鸭肺部受到侵害,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导致食欲减退,身体状况变差,最终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