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吉林省2000年开始黄颡鱼的商品鱼养殖,鱼种来源主要从江、河、湖、库中捞取,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养殖面积逐渐减少。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2001年,我们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试验,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2002年,我们又实施了该项技术的推广,推广面积248.5亩。现根据推广的情况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在其他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情况及外地的生产经验,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亩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3~5亩或10亩以下。…  相似文献   

4.
一、池塘准备 鱼池长方形,东西向,面积1.5亩,水深1.5~1.8米,排灌方便,配备1.5千瓦浮式喷水增氧机一台。池底平坦,少淤泥,便于捕捞。鱼种下池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水泼洒消毒,三天后每亩施用发酵猪粪200千克,加注池水至1米深。进水口用60目的纱绢布过滤。下池的前一天用夏花网拉空网一次。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特别喜爱的优质水产品,无论是一般的餐馆还是高档的酒店都十分抢手。目前,其市场价格已上升至每500克20—30元。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鱼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水体中的野生资源,少量来源于精养池塘套养所得。实践证明:在常规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骨鱼、嘎牙子、黄嘎、黄辣丁,分类学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骨刺,蛋白质含量高(16.1%),脂肪含量低(0.7%),已成为内陆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不少农户推行高密度、高投饲、高排放的养殖模式,产量高得惊人,但污染问题令人担忧。为推广健康、绿色的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介绍一种适当密度、  相似文献   

7.
2002~2003年在江苏省滨海县进行主养异育银鲫池塘套养黄颡鱼试验示范与推广,2002年试验示范、推广套养黄颡鱼3080亩,共增产黄颡鱼9.85万kg,亩增产黄颡鱼32.0kg,新增总产值196.8万元,增效131.08万元;2003年示范、推广套养黄颡鱼6680亩,共增产黄颡鱼23.3万kg,亩增黄颡鱼34.9kg,新增总产值466.4万元,增效294.4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2年至2003年,我们在鄞州区石矸镇广浙特种水产养殖公司进行了黄颡鱼池塘高产精养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郾池塘条件养殖面积40亩,池口7只,分别为2只8亩、2只6亩、2只5亩、1只2亩,水深1郾8~2郾5米,池底平坦,水源充沛、水质清洁无污染。每口池塘配置1~2台1郾5  相似文献   

9.
唐攀 《齐鲁渔业》2010,(10):42-42
<正>池塘套养黄颡鱼,既能有效清除池塘中小鱼小虾,又可充分利用饵料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套养黄颡鱼苗300~500尾,在不另投饵料的情况下,可产商品黄颡鱼15~30 kg,增纯收入300~600元。其方法简便易行,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 科,黄颡鱼属,分布广泛,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属杂食性,经过驯化可用配合颗粒饲料投喂,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01年池塘养殖亩产可达400kg以上,每尾平均体重达100g~150g,可以极大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加快从数量渔业向质量和效益渔业转变的步伐,2002年,我们在吉林省东辽县实施了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基本情况1.池塘条件 面积4.5亩,池堤牢固,淤泥较少,池水来源于水库,水质好,无污染。5月25日采用干塘法进行池塘消毒,生石灰用量为75kg/亩;6月3日注水,平均水深0.3m;6月7日施基肥肥水,施入经发酵的鸡粪300kg/亩。2.鱼种放养 苗种规格整齐,为平均体长1.5cm的乌仔,色泽鲜艳,体质健壮。入塘时间为6月17日,入塘前鱼体经5%氯化钠溶液浸洗消毒。放养密度4400余尾/亩,…  相似文献   

13.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于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其分布区狭窄.岩原鲤以前只作为天然渔获物,未能进行人工养殖,因此,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5月10日~7月2日进行了岩原鲤鱼种的池塘培育,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淡水鲨鱼鱼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鲨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溶解氧、肉质好、色泽鲜艳、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我国己有部分省、市和地区引进试养.2000年,我们进行小规模的工厂化温流水试养,并获得成功;2002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探索多种养殖模式,实现该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我们又进行了淡水鲨鱼的池塘培育试验,现将其鱼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1年6月22日从国外引进稚龟,在海南基地经过80天的培育,平均规格已达50g~80g,进入幼龟培育阶段,其生长速度加快,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不断加强,并顺利地渡过了越冬期,摄食正常,长势良好。现将幼龟培育情况介绍如下:一、幼龟池采用长方形水泥池,池长6m,宽3m,南北走向。池壁高0.4m~1.0m,壁顶向内出檐,池内角圆形,池底坡度100∶10,南部最深处水位40cm~50cm,池底设排水孔。北部陆地面积3m2~6m2,浅水处为食台。注水用1.5潜水泵,从池塘吸水。培育池设置…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中,近年来,由于种苗短缺,黄颡鱼的总产量没有多大提高,故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室内培育 刚孵出的仔鱼应避免在强光下培育,一般在室内培育10天左右,全长可达5 mm,所用培育池为3 m3左右的水泥池,放苗密度为2万尾/m3,培育过程中保持微流水,在仔鱼垂直游动时期保持微充气,使之悬浮于水中,仔鱼水平游动后,停止充气以减少仔鱼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8.
鳄龟(ChelydraSertentina)是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淡水养殖动物。据报导,成鱼体长可达75cm,体重100kg,具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1年6月22日从国外引进稚龟,在海南基地经80天的培育,平均规格已达50g~80g,最大个体重110g。目前稚龟体质健壮,长势良好。一、稚龟池采用圆形水泥池,内壁直径6m,环壁高1.4m,水泥池底中间低,坡比100∶15,中央设有排水结门和防逃网。注水用1潜水泵从池塘中吸水。培育池上搭设凉棚,水中放养水葫芦。二、日常管理1.喂养:投喂于水边浅水…  相似文献   

19.
怀鲶是利用东北六须鲶作母本,当地鲶作父本杂交的优良品种,它既有母本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又具有父本耐低氧、抢食凶猛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点.该品种肉质白嫩细腻,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含肉率高,其肌肉的主要营养指标均高于亲本,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含量较高,商品价值很高,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北方地区养殖的名优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福建地方俗称光鱼、溪魁,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口吻部有两对触须;背鳍基部之前有一根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最后一根硬刺后缘有锯齿。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河溪流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近年因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捕获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华倒刺童巴成为近年淡水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