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雁山园是广西现存3座古典园林中最具岭南特色的古典名园,对其进行研究可充分了解岭南园林的特征。笔者从选址和园林布局的角度深刻剖析了风水环境意识对造园的影响。风水理论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选址的主要依据,古代风水学源于《周易》的八卦学说,其根本思想是"藏风聚气"。雁山园的规划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点,符合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格局要求。雁山园在规划时充分利用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呈前庭后院式布局。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各自成区,用洞门花墙、廊亭小院、花木池水相隔。全园共分为五大景区,即入口区、稻香村区、涵通楼—碧云湖区、方竹山区、乳钟山区,各区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园景富于变化,充分体现出造园者的风水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颐和园成功的基地选择,为园中山水准备了良好的基础。造园因地制宜、建筑群主次分明,功能明确。运用美学原理、视线分析原理,采用对比、借景等造园手法巧妙布置国内景点。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表现手法和主要特点,并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立意、造园手法、园林尺度与现代园林设计进行比较,得出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有益借鉴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吴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中国食品工艺美学不仅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也与中国美学思想范畴和命题有着密切关系。“意境说,韵味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和“意象,神思说”等,都能体现出中国美学思想在食品加工制作中的美学作用,也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及现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使饮食文化从生活领域上升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7.
潜庐为清末官员杨艺芳于清朝末期所建的别墅园林,该时期私家园林较少,而潜庐布局紧凑,设计巧妙,其体现出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了解近代江南园林的风格特征、研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分析了潜庐蕴涵的隐逸文化及风水观,解析了潜庐造园理水的空间布局,认为潜庐的园林被分割为东西两大区域,东部为厅堂、西部为住宅,东部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西部则为自由布局。点出了潜庐运用了隔景、借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叠石成山的传统造园技艺,利用植物的"比德"属性营造出的文化意境。潜庐造景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附加于园林装饰物上,笔者重点解析了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仙鹤装饰和特色万字符拼石地面,反映了解读装饰物对挖掘潜庐文化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傅美容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葛洪美学思想中包含着对美的形式、美的终极形态、审美主体认识的探讨,自然美学中深刻体现着中和之美,向往神仙形态美,在审美观上文质并重,这些思想直接导致他在美容医学实践中注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和谐、养生和修德的平衡,注重后天人为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明代学人王世贞,历来是众多学者趋之若鹜的研究对象,其文学、史学、书画及戏曲等领域的成就以往学者均有述及。但是,其在园林方面的成就较为少见。弇山园作为王氏园林成就的物质载体,值得做深入探讨。弇山园是明代文人士大夫私园的典型代表,具有"城市山林"的美誉。该园无论是园林构建,包括山水景观、建筑景观以及动植物景观,还是园林思想与理论,都颇具特色,值得斟酌。笔者通过分析《弇山园记》,对弇山园的"全景"建筑观与"生态"造景意识进行了详细阐述,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空白,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保持人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周围生存环境的返璞归真,谋求生态与生存的相适应。在以前刻意追求以人力创造美好城市环境的条件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求,逐渐开始以追求自然美为塑造对象的城市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3.
14.
解析了佐佐木叶二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对其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以期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及发展问题给予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规划中,将婚庆园分为中式婚庆园和西式婚庆园。中式婚庆园为江南园林风格,通过建筑、小品、植物、石景、铺地、楹联等要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而在内容上表现中华民族传统婚俗礼仪。西式婚庆园则表现为欧式风格,与哈尔滨城市风貌相呼应。在设计中并没有完整按照欧式园林的规则布局,而是用欧式浮雕、亭子、花门、刺绣式花坛等要素的巧妙组合,创造一种年轻人追崇的时尚、西化的婚庆场所。另外,中式婚庆园的植物配置选择了能表现江南园林风格的竹子作为主要树种之一,这在东北地区是一个开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辰山植物园雨水花园营建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绿环"的堆筑建设及水生专类园的营建技术上,采用雨水花园这种新型节能绿地营造技术,对雨水渗透和滞留以控制雨水径流及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通过功能性植物的合理配置,改变传统雨水管理模式,使园内水资源被重新整理分配,园内地下水得以补充;通过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控制水体资源的水质污染,改善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绿地环境、城市水资源调配,并为上海带来了新的绿地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游憩环境,更为城市水资源尤其是为雨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