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鹃红山茶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是山茶属的一个新种,与全缘红山茶Camellia aubintegva相似,属常绿灌木,高1—2.5米,枝杆直立向上,密集。叶互生或近轮生,常聚生于小枝顶部,革质,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微被白粉,两面  相似文献   

2.
杜鹃红山茶扦插繁育试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杜鹃红山茶是一种珍贵珍稀濒危植物,属山茶科山茶属。其观赏价值高,花期长。目前只在阳春境内发现少量零星分布。为繁育该物种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可通过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綦殖。插穗最好用0.5~2.0年生的枝条,基质用黄心土其生根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3.
杜鹃红山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红山茶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文章从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利用价值等方面对其特性进行了阐述。总结了遗传特性,扦插繁殖、嫁接繁殖、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杜鹃红山荼在杂交育种、新品种培育、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鹃红山茶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花色鲜艳、花期长、四季开花,是一种可新兴开发的花卉品种。通过对扦插时间、基质、插穗组织充实程度等3个方面进行扦插繁育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基本上常年可以进行扦插繁殖,扦插的基质以培养土+黄泥土(1∶2)为好,插穗要选择组织充实、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对杜鹃红山茶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扦插时期和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对杜鹃红山茶扦插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的春季和夏季扦插无显著性差异,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对杜鹃红山茶的成活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抽梢次数和平均苗高有显著影响(p<0.05)。在13种激素处理中,效果最好的是0.5 g/L的混合植物生长激素组合(80%IBA+20%NAA)。植物生长激素组合(80%IBA+20%NAA)的扦插效果优于NAA和IBA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的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备砧、嫁接和接后管理等较为完善的高接换种技术.该技术能加速杜鹃红山荼良种繁育,提高苗木质量,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属山茶科山茶属,只在阳春境内有零星分布。其花期长,花大色鲜,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作者对杜鹃红山茶进行了嫁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油茶作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其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砧木;接穗以营养充足带顶芽的枝条效果好;10,11月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杜鹃红山茶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I0001-I0002
山茶花素有“木本花卉王后”之美誉。继金花茶之后,茶花王国里又添新秀杜鹃红山茶。杜鹃红山茶以其独特的叶形、花形以及四季开花的特点,成为山茶科中奇异特殊的原种,吸引着广大山茶花爱好者和育种专家的目光,为中国乃至世界山茶花育种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杜鹃红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相似文献   

9.
杜鹃红山茶花粉保存及其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 a生盆栽杜鹃红山茶嫁接苗的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培养时间对花粉发芽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粉发芽率呈抛物线型,在2.5%琼脂+10%蔗糖的培养基上发芽率最高,8 h的培养时间为杜鹃红山茶花粉发芽的最适观测时间,4℃和-20℃保存都是适合杜鹃红山茶花粉长期保存的条件,但4℃保存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降低,而DNA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A功能基因在山茶花重瓣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扩增方法,从重瓣山茶花品种‘金盘荔枝’发育早期的花芽中获得了山茶花AP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CjAPL1,GenBank登录号JX657332。该基因全长1 14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41 bp,5’非编码区长度206 bp,3’非编码区长度202 bp。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jAPL1基因编码一条含有2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猕猴桃、八仙花等植物的Ap1蛋白同源性均在75%以上。Rea-time PCR结果显示,CjAPL1基因在‘金盘荔枝’不同发育时期花芽中的表达量为:花芽发育早III期>花芽发育早II期>花芽发育早I期>现蕾期,表达趋势表现为先逐渐升高而后急剧降低;花器官不同部位中的表达量为花柱最高,其次为子房和萼片,在雄蕊下部和外轮花上部中的表达量最低。这些差异表明,CjAPL1基因可能在‘金盘荔枝’重瓣花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Cn-CHI,GenBank登录号HQ269805.1。碱基序列分析表明,Cn-CHI基因全长953 bp,包含56 bp的5’非翻译区、204 bp的3’ 非翻译区和一个长为693 bp编码23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n-CHI基因编码蛋白与蔷薇科、杜鹃花科、茄科等植物的CHI蛋白同源性都在75%以上,与山茶科山茶属茶树CHI蛋白同源性高达99%。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n-CHI基因在金花茶花蕾发育过程中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在花器官的不同部位中,Cn-CHI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雌蕊,其次是雄蕊,在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山茶属植物荔波连蕊茶幼嫩茎段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RT-PCR。采用RACE技术扩增获得1 631 bp的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lActin1(GenBank登录号KF366912)。序列分析表明,ClActin1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0 bp,3’非编码区407 bp。预测的ClActin1蛋白分子量为41.69 kD,理论等电点为5.31,具有Actin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肌动蛋白家族特有的特征信号序列。ClActin1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82%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茶肌动蛋白与茶树和杨树的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荔波边蕊茶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稳定,表明ClActin1基因可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CDPK基因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杨树CDPKs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分析,找到32个CDPKs及10个CRKs成员。对CDPK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中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毛白杨次生维管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不同。分析杨树CDPK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Pt CPK1、Pt CPK6、Pt CPK15,其蛋白质一级结构均存在1个跨膜区,其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5.
在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在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水平都受到严格地调控。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第一步,曾被认为是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机制,但是随着对转录后调控机制越来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CE技术从银杏中克隆到过氧化氢酶基因(GbCAT1)的cDNA全长。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CAT1和其他物种的CAT源自于相同的祖先。Southern杂交显示:GbCAT1属于1个小的多基因家族。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GbCAT1在银杏的根、茎、叶和果中都有表达,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果、茎和根。GbCAT1的转录受到ABA、渗透压、紫外、低温和高温胁迫的诱导。水杨酸处理下,GbCAT1相对表达量迅速降低。CAT1基因在逆境条件下的相对表达变化与环境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节律基因CCA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一条包含1902 bp开放阅读框的杨树CCA1基因cDNA序列,其编码63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8.90 kDa,等电点为6.33.分析显示含有1个Myb-like DNA结合域及2个蛋白跨膜结合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PtCCA1基因主要在杨树叶组织中表达;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该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量呈现白昼不断降低而夜晚逐渐升高的昼夜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tCCA1基因在调控杨树光周期响应途径中的功能以及杨树光周期敏感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管蛋白在细胞壁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毛竹叶片中克隆到一个微管蛋白(Tua3)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长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命名为PeTua3。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b-PeTua3,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蛋白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温度和诱导时间对PeTua3基因蛋白的表达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在37℃用0.4 mmol.L-1IPTG诱导2 h的表达效果最好。用PeTua3基因体外表达的重组蛋白处理拟南芥种子,其幼苗上胚轴明显增粗,侧根增多;超薄切片显微观察显示,重组蛋白处理的拟南芥上胚轴和主根的薄壁细胞数量均增多,细胞体积变大,维管束增粗。  相似文献   

19.
以杜仲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RCR及RACE技术分离出DXR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1 814 bp,共编码478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1.71 kD,理论等电点5.79,命名为EuDXR。推导的EuDXR蛋白质序列具有植物DXR酶的5个典型基序,并预测出26个潜在的功能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uDXR蛋白与玉米、水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橡胶、拟南芥、烟草。  相似文献   

20.
应用RT-PCR和RACE法从麻疯树总RNA中分离出pepc基因全长cDNA,长度为3 142 bp,阅读框2 898 bp,编码965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登录,序列号为EU069413。它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陆地棉、橙、大豆、花生、烟草、油菜、拟南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94%、92.46%、90.60%、90.50%、90.50%、88.33%、84.61%、82.44%。该基因编码了pepc基因家族中的pepc1,蛋白属于C3型PEPC。推测了pepc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10.6 kD,并对其稳定性、二级结构、疏水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了该蛋白的功能位点和结构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