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研究其叶片氮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四个季节中,2个品种的叶片全氮含量均与NR、GS和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钟6号’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东湖早’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则呈不显著相关;2个品种的叶片硝态氮含量与NR、GS和GDH的活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早钟6号’枇杷二次短截修剪提高结果母枝质量、果实品质及效益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穗留果量对果实品质、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留果3个与穗留果4个、5个相比,可显著增加单果重、提高特级果比例和商品率;穗留果5个的可食率极显著高于穗留果4个的处理,而3个穗留果处理的果皮色泽、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间的果穗重、株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着穗留果量的增加有增大趋势,但单位面积产值差异不显著。认为穗留果3个较适宜,可提高优质果比率和商品率,实现丰产、稳产、高效种植目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主推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低温胁迫的响应,以郑麦366、郑麦7698、矮抗58等12个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低温(-6℃)和孕穗期低温(0℃)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了寒害级别与各生理指标增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进程慢的强耐寒性小麦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条件下的增幅大于幼穗发育进程快的弱耐寒性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处理,使供试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下降,拔节期低温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更为严重,孕穗期低温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严重。拔节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孕穗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寒性强弱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的表现并不一致,与寒害水平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也有差异,应结合两个时期的综合表现评价小麦品种春季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枇杷枝剪口密度(分别剪1、2、3、4、5、6、7个枝/m2,7个处理)对新梢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剪口密度(剪1个枝/㎡除外)对枇杷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每个剪口抽生的枝梢数均比对照多;新梢的长度和叶片数各处理(剪1个枝/㎡除外)均有增长和数量增多,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剪4~5个枝/㎡抽穗率相对较高,开花较早,谢花所占的比例较低,而花穗质量也较理想,单果重、株产均有较大提高。表明剪4~5个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选择4年生投产的‘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针对柠檬不同枝梢类型(带叶无新梢枝梢、无叶枝梢、带叶有新梢枝梢),开展其开花、果实发育动态、产量及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带叶有新梢枝梢的营养生长量最大,其枝长、枝粗、老叶片数分别增加6.94 cm、0.90 mm、8.04片;带叶无新梢枝梢的挂果数最多,为1.36个,比带叶有新梢枝梢和无叶枝梢分别多0.32个和1.12个;带叶无新梢枝梢的单枝产量最高,为132.54 g,带叶枝梢的单枝产量极显著高于无叶枝梢;带叶有新梢枝梢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瓤重、出汁率都最大,分别比无叶枝梢高21.61 g、9.11 cm、2.93 cm、9.59 g、1.03%,分别比带叶无新梢枝梢高4.80 g、3.22 cm、0.30 cm、1.22 g、0.91%;带叶有新梢枝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带叶无新梢枝梢和无叶枝梢,带叶枝梢果实的Vc含量显著高于无叶枝梢。总之,在干热区带叶无新梢枝梢和带叶有新梢枝梢无论在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都显著优于无叶枝梢,尤其是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这为柠檬果园修剪管理提供了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贵妃’枇杷果实色泽与糖酸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差计测量不同成熟度‘贵妃’枇杷果实的色泽,并分析其与果实糖、酸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实色差参数L*、H°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a*值则相反,成熟度间的b*、C*值差异不显著。不同成熟度果实的糖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7成熟至9成熟期间是变化最明显时期。相关分析表明:色差参数L*、a*、H°值均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认为色差参数L*、a*、H°值可作为枇杷成熟度判定指标,果实完全成熟时‘贵妃’枇杷果皮色差参数L*、a*和H°值分别达到63.00、11.00和74.00,为枇杷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枇杷种质资源幼龄树丰产性鉴定及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228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丰产性鉴定,研究了中心枝数、中心枝抽穗数、侧枝数等20个生物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丰产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2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单株产量0.4~29.1 kg,变异系数58.8%,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心枝数、侧枝数、枝梢总数、中心枝抽穗数、枝梢抽穗数、侧枝抽穗数、株高、冠径、干周、叶幂层厚、中心枝抽穗率、单果重、穗坐果数等1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显著;利用丰产性度量值(D值)进行模糊聚类,将228份枇杷种质资源丰产性分为5级,并鉴定筛选出产量高(单株产量16.0 kg)、丰产性好(D值0.580)的枇杷种质资源10份。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的3种不同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嫁接树为材料,比较普通组合与牛心/山刺、秘鲁/圆滑2个组合处理对AP番荔枝的生长与结果、产量及品质、叶片矿质营养、光合色素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处理生长势均比对照弱,但秘鲁/圆滑组合的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产量均比对照低,但秘鲁/圆滑组合的单果重、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C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秘鲁/圆滑组合的M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是2种处理的N、P、K含量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牛心/山刺组合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都显著低于对照,类胡萝卜素极显著低于对照,秘鲁/圆滑组合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2种处理的叶片抗氧化酶类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秘鲁/圆滑组合的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牛心/山刺组合的根系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其它抗氧化酶类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胞壁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肉质地差异较大的白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白梨”和黄肉枇杷“解放钟”为试材, 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胞壁酶活性变化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2个品种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EC 3.1.1.15)、 果胶酯酶(PE, EC 3.1.1.11)与纤维素酶(Cx, EC 3.2.1.4)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3种酶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即花后100~115 d)极显著高于前期并出现峰值。“白梨”枇杷PE,PG和Cx酶活性高于“解放钟”, 果实发育前期, 2个品种枇杷PE, PG和Cx酶活性差异较小; 果实发育后期,“白梨”PE, PG和Cx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解放钟”。Cx, PG和PE与枇杷果肉质地形成密切相关, 而β-半乳糖苷酶(EC 3.2.1.23)、 α-葡萄糖苷酶(EC 3.2.1.20)、 α-半乳糖苷酶(EC 3.2.1.22)、 α-甘露糖苷酶(EC 3.2.1.24)等4种糖苷酶对“白梨”枇杷果实发育后期果肉软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叶部乳管系与橡胶苗期产量预测的关系。观察到叶片主脉乳管与侧脉乳管相通;叶片主脉乳管数由叶基向叶尖逐渐减少;侧脉乳管数由近主脉一端向叶缘逐渐减少;叶片中部的侧脉乳管数较多,然后向叶基和叶尖逐渐减少。相对来说,侧脉乳管和小叶柄乳管个数与其成龄芽接树的产量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小叶柄皮层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之间呈显著相关(r=0.4048)。韧皮部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r=0.4888)。假髓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1.
籼稻杂种一代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个籼稻优质品种(七桂早25、新丝苗1号、新锦占1号、早选2、早优占30)和4个籼稻非优质品种(光明、金占、特青、三二矮,其中特青、三二矮为高产品种)为材料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硬胶稠度作亲本的组合,其杂种一代都为硬胶稠度。F1植株籽粒品质性状的表达较复杂,如亲本为高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组合,可以出现高、中、低含量的杂种一代,因此不能单独根据某一性状来确定亲本的选配。粒形和脂肪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米质等级的指标。选用优/优、优/非优组合,可以育出长粒形、高脂肪含量的杂种一代。选用优/优或优/非优组合,更可能获得既优质又高产的杂种一代。七桂早/早选2是优质的最佳组合。七桂早/新丝苗、七桂早/金占、七桂早/早优占是优质高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第七届优质水稻品种鉴评会共计评选出优质水稻品种5个,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两方面均表现优良。其中1个品种在综合评分高于对照品种"秋田小町"。本次鉴评会以吉林省地方标准《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为鉴评依据,能够更加科学的评价吉林省优质稻米品种(系)的品质水平,并为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评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2018年32份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参评品种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评优质稻品种的透明度均达到优质1级标准;垩白度、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达标率较高,仅1份未达优质标准;但碱消值达标率偏低(81.3%),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香港市场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港稻米市场上的11个籼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香港市场要求稻米的外观品质是精白度高、米粒细长、垩白度低及米粒半透明;间接指示食味品质的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及直链淀粉为20%左右。食味品尝试验的结果表明港米饭色泽洁白,饭粒细长,质地柔软而略有黏性,与其外观和食味品质指标相符。品尝小组对港米的评分与香港市场价格成显著正相关,说明港米不但适合香港人民的口味,也可能为广大国内群众所喜爱,可以作为我国优质米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对我国供港大米主要基地广东、广西两省的米质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两广优质米不论在外观上或是蒸煮食味品质上都与港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简述了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的多层次需求,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棉花推广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生产的大宗原棉为适宜纺中支纱的细绒棉,内在品质不足之处在于纤维品质类型单一;纤维强度普遍偏低;外在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枯叶片、苞叶和异性纤维污染,新疆棉区棉纤维含糖粘性亦不容忽视。客观地分析了加入WTO后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所面临的严竣形势,提出改善我国原棉品质的技术对策,加强以纤维品质系列化为核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推广以促早熟为重点的栽培技术,制定不同纤维品质类型的国家标准,改革棉花收购过程中纤维品质评价体系,宣传原棉防杂保纯的重要性,组建优质棉产、供、销一体化联合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8.5%。5项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质量指数)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材料占29.9%。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8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10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4.2%、71.1%和81.4%,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4.5%、86.4%和88.5%。2001-2008年期间育成的杂交籼稻材料5项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占32.9%,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别高18.0和11.9个百分点,表明2001-2008年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组合。博优、中优和培优系列组合的米质较好。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杂交籼稻组合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仅34.2%和55.1%,是未来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江苏省农业科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制的高品质棉JS系列品质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品质棉JS系列品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优良,皮棉产量中等偏上,纤维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良,显著的优于常规棉泗棉3号,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省评选出的221个优质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米质指标进行了分析,探析了品质性状与评定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越大,等级越低;而粒型长宽比和胶稠度越大,等级越高。湖南省二、三等优质品种的出糙率要求高于国家相应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要求低于国家相应标准。30年来,湖南省评选的优质稻品种米质有较大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仍普遍偏高。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稻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出糙率、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与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