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楠  宋戈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250-254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总面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粮食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国家耕地与粮食安全。以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从耕地自身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以及生态安全角度出发,结合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的实际,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998-2007年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黑龙江省的耕地安全状态并不一致,1998-2001年耕地资源安全处于持续恶化阶段,2002-2007年耕地资源安全处于波动变化阶段,整体处于相对安全状态。全部评价值仅在2001年进入稍不安全行列,其余均处于相对安全值区间,耕地资源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基本与综合评价值整体态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分析了改革开发以来江苏省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2020年的耕地数量作出了预测;并对2020年全省耕地最低需求量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江苏省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保护省内现有耕地资源,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黑土层的流失将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严重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提高黑龙江省山丘区坡耕地的粮食产量,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明确黑龙江省山丘区容许土壤流失量等指标的基础上,运用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研究确定了黑龙江省山丘区耕地最小侵蚀坡度,在此基础上,依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运用GIS数据库合成、分析、统计查询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得出了黑龙江省山丘区坡耕地侵蚀面积,为后续分类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资源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定质和量的耕地资源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因子;我国面临人口增长、后备资源不足、经济快速发展等人地矛盾,亟待推进以耕地资源安全为核心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确保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耕地保护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命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重庆直辖以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重庆市耕地资源总量少,且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耕地保护仍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因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红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60-162,165
良好的耕地资源状况是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屏障.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分别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协调耕地保护主体之间关系,切实发挥耕地保护政策的效用、调整耕地保护目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进口部分粮食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耕地保障程度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肇源县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的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研究区,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三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县级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评价2006—2011年肇源县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县级城市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肇源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2006—2011年耕地利用集约度从0.202 3上升到0.867 0。耕地投入强度障碍度以年均36.23%的速度增加,而利用效益和利用程度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4.63%和23.46%的速度下降,由此得出,耕地利用投入强度是影响肇源县耕地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的概念和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耕地质量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认为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偏低,其中肥力质量、管理质量及经济质量逐渐趋好,但是健康质量和环境质量却日趋恶劣,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问题严重。文章还提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预警分析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宋戈  连臣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6):247-252
耕地资源安全预警是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该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从耕地保护角度,结合研究区的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耕地资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利用纵比判断法,以研究区1996-2008年耕地资源安全定量评价值为基础数据,确定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度的阈值。应用灰色模型GM(1.1)与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黑龙江省2012-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度及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构建了耕地资源预警系统框架体系。结果表明,199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值呈不规则下降趋势。2012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警度为轻警、2013-2015年为中警,警度有上升趋势;2012年耕地质量略有升高,但耕地数量减少幅度较大,2013-2015年,随着耕地数量的增加,耕地质量不断下降,2012-2015年生态环境呈平缓上升趋势。耕地数量与耕地质量不协调发展是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在预测期主要致警原因,城市化水平、水土流失比率和抗逆指数等是影响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状况的敏感因子。该文为相关预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以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为研究区,从耕地压力角度出发,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基于商品粮基地具有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特殊地位,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粮食安全的关系,对1989-2008年宝泉岭垦区耕地与粮食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时间序列、灰色系统模型及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2011-2020年宝泉岭垦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 a来宝泉岭垦区粮食一直处于安全状态,宝泉岭垦区粮食安全动态变化情况大致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989-2000年耕地压力指数波动上升,2001-2003年耕地压力指数下降,2004-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动上升.在未来10 a,在满足商品率为91%的条件下,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耕地压力指数持续降低,在满足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粮食商品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严格保护耕地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宝泉岭垦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需求还将持续,如何协调耕地资源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分析了天津耕地、水资源以及粮食生产现状,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天津经济发展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未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耕地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强  刁承泰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4-48
耕地资源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而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日趋严重,长此以往,必然危急粮食安全;因此,创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调控机制已迫在眉睫.根据对重庆市耕地资源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耕地资源的基本需求量和耕地需求压力指数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调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耕地资源的基本需求量和耕地需求压力指数作为耕地保护的基本标准,能因地制宜地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与粮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近年来耕地的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坚守耕地红线的措施,以期达到维护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民生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粮食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话题。基于此,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耕地资源、科技进步、粮食物流和农业政策五大影响因素,进而给出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基础.针对世界粮价飙升所引发的"粮食危机",我国的粮食安全又重新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分析榆林市1949-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的基础上,对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及不同历史阶段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榆林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1949-2005年,榆林市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根本的约束作用,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的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农业科技投入不仅抵消了因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而且可以使粮食总产出现较大增长,但耕地数量仍是稳定粮食总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耕地、人口和粮食统计数据,采用耕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了山西省临汾市近25a县域尺度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趋势。结果表明:(1)耕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而人均耕地面积却呈减少趋势;(2)耕地资源空间变化差异明显,东西部山区相对变化较大,而中部平原区相对变化较小。东西部山区耕地资源对粮食产量的敏感度高,而中部平原区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增加,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变化不敏感。人口数量和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对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影响很大。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外,深入探讨后备耕地资源的潜力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亚地区是中高纬度上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具有较高的后备耕地资源潜力.本文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壤3方面7个适宜性评价指标,构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备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综合...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及粮食安全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平平  鲁成树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3):202-204,224
利用1989—2008年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模型预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20 a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粮食安全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集约度时序变化明显,为"两升两降"4个变化阶段,其空间差异显著,以北高南低为主要特征;(2)粮食安全指数大体处于安全状态,指数波动起伏上升,区域发展不均衡;(3)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安全指数二者相关性系数较大,相关性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定量测评陕西省及各县1949-2006年的粮食安全程度, 结合耕地压力动态度进一步分析区域的粮食安全变化速度, 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未来陕西省粮食安全走势做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6年, 陕西省的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 以人均粮食占有量400 kg的消费水平标准, 耕地压力指数从1949年的1.591降至2006年的1.298, 粮食安全问题趋于缓和;各县的耕地压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 关中平原大部分地区偏小, 陕北黄土高原的榆林、延安地区和陕南秦巴山地的商洛地区偏大;各县的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率存在明显差异。陕西省粮食安全问题目前依然存在, 未来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保障我国“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十字战略方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其国  杨劲松  周华 《土壤》2011,43(5):681-687
通过对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及新形势下需求分析,指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存在"四难",要保障1.2亿hm2耕地红线以及粮食安全的土壤(耕地),应采取"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的战略方针,并就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分析并展望了基于"生态高值农业"建设的耕地保护目标体系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