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是膀胱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院自 1992年 2月至 1997年 12月对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和丝裂霉素 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其方法、疗效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年龄5 7.2岁 ;单个肿瘤 2 2例 ,多发肿瘤 6例。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癌细胞分化 : 级 7例、 级 15例、 级 6例 ;按 Je- Wett- Marshall分期 :A期 10例 ,B1期 15例 ,B2期 3例。2 8例中行肿瘤粘膜下切除 +基底部电灼烧 19例 ,膀胱部…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内灌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是目前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有效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从药物的抗肿瘤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方面 ,还很难说明哪一种药物更为理想。我院 1992年 2月至1997年 12月对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BCG)和丝裂霉素 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7.2岁。单个肿瘤 2 2例 ,多发肿瘤 6例。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癌细胞分化 : 级 7例 , 级 15例 , 级 6例。按Je- Wett- Marshall[1 ] … 相似文献
3.
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粘膜下注药组43例,在肿瘤切除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6-8mg加生理盐水40-60mL行膀胱粘膜下注射。(2)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20mg加生理盐水40mL定期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利用吡柔比星(THP)作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方法:2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始定期用THP(30mg/40mL)作40min多体位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4次。其后每2周1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a。结果:经1a随访,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7.6%,仅4例出现轻微局部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表浅膀胱癌的治疗主要采用经尿道切除或经膀胱开放手术.但是,切除后50%以上的病人在2年内肿瘤复发,远期复发率几乎是100%.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1].赵勇等报道了3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其复发率分别为241%、200%、88%[2].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在专业文献中多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用丝裂霉素C处理大麦种子,研究了丝裂霉素C对大麦M1的生理损伤及M2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的诱变作用比EMS的诱变作用强,丝裂霉素C对大麦诱变处理的较适宜浓度为40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射频结合丝裂毒素C治疗鼻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鼻腔粘连患者用中鼻甲剪分离后进行射频治疗及用丝裂霉素C棉片外涂.结果 26例治愈,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 射频结合丝裂霉C治疗鼻腔粘连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丝裂霉素C诱发蚕豆染色体畸变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于EMS,畸变类型也比EMS处理的多,因此,丝裂霉素C是一种高效化学诱变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丝裂酶素C处理后鼠胚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用10μg/mL丝裂酶素C处理MEF,研究丝裂酶素C处理时间及其处理后细胞接种量、血清浓度和细胞代次对MEF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μg/mL丝裂酶素C处理2和3 h,MEF活力比处理4 h的稳定,处理2 h的MEF活力与处理3 h的没有显著差异;用10μg/mL丝裂酶素C处理3 h后,MEF以(0.8~1.6)×104/孔接种96孔板,其活力比2.0×104/孔和4.0×104/孔接种的稳定;用含体积分数10%犊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EF活力,比用含体积分数2%,5%,15%和20%犊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稳定;第1,3代MEF活力比第5,7代的稳定。表明,用10μg/mL丝裂酶素C处理2~3 h,第1,3代MEF以(0.8~1.6)×104/孔接种96孔板,用含体积分数10%犊牛血清培养液培养,是利用丝裂酶素C制备MEF饲养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无晶体和(或)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复发性青光眼、年轻患者青光眼等,其滤过泡特别容易瘢痕形成,使手术成功率降低,故称为难治性青光眼或顽固性青光眼[1]。如何减少手术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施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腹腔镜下施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例均在术后4~6周恢复自主控尿,1例发生漏尿,7 d后缓解;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加强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后,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 做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筛选出丝裂霉素C制备干细胞饲养层的最佳处理浓度,为建立完善干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STO(SIM小鼠成纤维细胞耐硫代鸟嘌呤和耐鸟苯苷亚系)、MEF(原代分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BRL(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2.5、5.0、10.0、15.0、20.0 μg/mL丝裂霉素C处理汇合度为90%~ 100%的STO、MEF、BRL细胞单层2h,继续培养3d后统计各处理组饲养层细胞的存活数量及增殖细胞比例,并用EdU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随着丝裂霉素C处理浓度的增加,饲养层增殖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丝裂霉素C处理STO、BRL、MEF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10.0和10.0 μg/mL,对应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6.8%、3.0%和2.1%.[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干细胞饲养层细胞的增殖并保持良好活性,但不同饲养层细胞的最佳处理浓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方法的改良,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膀胱肿瘤患者50名,各取25名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行膀胱灌注,采用问卷式调查的方法对比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法灌注后的反应和感受。结果:接受改良后的新方法进行膀胱灌注后的患者,尿频1例,下腹部坠胀1例,无不良反应23例(占92.0%);传统组发生尿频6例、尿急5例、尿痛1例、下腹部坠胀9例、膀胱烧灼感3例,无不良反应1例(占4.0%)。接受新方法进行膀胱灌注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明显轻于传统方法者。结论:改良后的膀胱灌注新方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膀胱刺激症状及下腹部坠胀、膀胱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8)
【目的】 确定丝裂霉素C对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中Stx前噬菌体和Stx毒素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丝裂霉素C作诱导剂对8株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进行噬菌体诱导,以MC1061作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观察诱导前后的噬菌斑,并采用PCR方法对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8株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经丝裂霉素C诱导前以及诱导8、12、16 h这4个阶段滤液中Stx毒素的表达量,毒素表达量采用WST-1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Vero细胞存活率。【结果】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经丝裂霉素C诱导后释放大量的Stx噬菌体颗粒。同时诱导后Stx毒素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毒素的表达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缓。【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丝裂霉素C可以诱导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释放Stx噬菌体,同时也增加了Stx毒素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