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1年,我县有23户农户进行湖桑绿枝土钵扦插试验,试验苗床面积1.41亩,扦插绿枝插穗134700株,成活101808株,扦插成活率为75.5%。移栽大田育苗面积5.25亩,移栽土钵苗95720株,成活88605株,移栽成活率为92.6%。土钵苗直接栽桑(一步建园)1.9亩,栽种土钵苗6008株,成活5469株,栽桑成活率91%。总成活94074株,最终成活率69.8%。  相似文献   

2.
<正>为提高桑树育苗效率,我们引进了全光自动喷雾绿枝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湖桑育苗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育苗时间,一年可育苗2~3次。我们设置了直径20m与直径8m的大小扦插育苗圆盘各4个,共1756m~2,移栽面积31亩。1993年共扦插育苗2批,第1批于5月28~29日扦插,共插湖桑32号76.37万株(尚有其它品种3000余株),成活70.03万株,扦插成活率为91.3%;移栽成活61.4万株,移栽成活率为80.4%。第2批于7月21~22日扦插,共插48.3万株,成活44.2万株,成活率91.5%,因生长期短,直接留床不移栽。当年育成甲级苗6.6万株,乙级苗30.5万株,丙级苗59.4万株,丙级以下苗8.65万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交桑杂交优势强,扦插生根力强,易成活的特点.采用杂交桑嫁接扦插繁育桑苗,具有繁苗快,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的特点,是改造杂交桑,就地繁殖良桑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春季湖桑土钵绿枝扦插成活后,一般在7月份移栽到大田。但是,此时常会遇到连续高温的情况,影响移栽成活率和苗的质量。鉴此,笔者于1990年对土钵绿枝扦插苗存移栽时进行了蹲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试验,试验采用苗是5月25~27日的绿枝扦插湖桑苗,7月24日开始蹲苗(当时正值高温晴热天气)。把扦插苗土钵挖出,剔除未成活的土钵,依次排列,随后用清水喷苗,至钵体潮湿不散裂为度。第一次每千钵需喷水约40公斤,以后每次喷水量酌减,每天  相似文献   

5.
<正> 桑树绿枝扦插,已有许多试验报导,但移栽困难,生产上未能推广。我们于1980年设计了一种用焦糠作扦插基质的薄膜钵,进行绿枝扦插及移栽试验,获得了扦插成活率40%,移栽成活率100%的成绩。为开展工厂化扦插育苗,解决移栽成活问题,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发根力弱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剪梢枝条为插穗,通过扦插生根规律研究和采用温床捆插(每捆20株,每平方米扦插2000株左右)、加温(床温27~28℃,气温11~13℃)催根、床内炼苗、大田移栽等措施,湖桑扦插有了突破。即使不用激素处理,插穗发根率达95%左右,移栽成活率60~70%。扦插1株所花成本0.015元左右。试验还表明:春伐枝条的中下部作插穗,经NHM生根剂处理,在温床内可使发根率由58%提高到95%。插穗充实粗壮(直径1.2厘米左右),发根苗移栽成活率高,扦插适期苏州地区三月十日前后,留床38天左右移入大田,插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和76%。  相似文献   

7.
影响桑树扦插成活率相关因子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树扦插肓苗具有肓苗周期短、节省土地、成本低、蚕农容易接受的特点。通过对不同桑品种,不同发根剂,不同扦插期(温湿度)等与桑树扦插成活率的相关因子试验,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并通过适当的苗期管理,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桑品种与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关系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新老桑品种对地加温线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及其适用性,我们选择26个桑品种进行了扦插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77%的新老品种扦插发根率和炼苗成活率都达90%以上,只有少数品种的扦插发根率在50%左右,也有极个别的品种(水桑)扦插不能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桑树硬枝扦插成活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桑树硬枝扦插成活率的试验表明 :不同激素处理桑树品种扦插成活率有较大差异 ,成活率由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 :ABT1号 10 0 mg/ kg>NAA10 0 mg/ kg+IAA10 0 mg/ kg>IAA10 0 mg/ kg≌ NAA10 0 mg/ kg>CK(清水 ) ;同样的激素处理 ,不同的桑品种间也有差异 ,以杂交桑 (桂桑优 62 )的扦插成活率最高 ,扦插时期以 7月份 (夏伐前后 )成活率最高 ,当年生枝条比隔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高 ,枝条基段比中段和稍段扦插的成活率高。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很多 ,扦插的最佳时期 ,激素处理的浓度和时间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插桑是武胜县王吉如同志1920年从南充职业高中(今四川省蚕丝学校)引回的一种桑树。其形态特征与鸡桑相似,因扦插易生根成活,故被群众称为“插桑”。1982年南充地区蚕桑局组织专人对其生根特性和培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后在武胜县开始推广插桑扦插育苗。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溧阳县湖边乡马建新说:湖桑绿枝土钵扦插是以春蚕五龄期的桑树新梢为插穗,扦插在钵内,生根后再连苗带钵移到大田的育苗方法。84年开始我乡推广了绿枝土钵扦插15万株,成活142500株,平均成活率95%。经精心管理,当年苗木高度普遍在4尺左右。通过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一新技术具有插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湖桑扦插育苗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在扦插方法方面,六十年代报道了绿枝薄膜复盖扦插和硬枝扦插以及七十年代温床硬枝密插,大田移栽等试验。最近顾青虹等又连续报道了自动间歇喷雾绿枝扦插,上述小区试验都获得了成功。通过上述扦插方法在成活率和实用化方面的比较与分析,1980年我们提出了湖桑绿枝土钵扦插研究新方案,于1981~1983年在校内外进行这项试验,探索了实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夏天进行了湖桑绿枝扦插试验,采用芽片、单节、双节和多节四种插穗扦插后,均能发根成活,以单节与双节扦插效果较好。试验中同样证实了一根湖桑绿枝中,枝条上、中部各节的扦插成活率高于枝条下部,因此,选用中上部枝条作插穗,可以提高扦插成活率,但腋芽绿色的嫩梢部分应剪除不用。试验中用锯木屑、黄沙与泥土配制的插壤,具有保温、保湿、透气性好,有利于插穗发根。(经试验:以一份锯木屑、一份黄沙与三到四份泥土混合作插壤,扦插效果较  相似文献   

14.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 桑树扦插育苗,方法简便,周期短。但因其发根力较差,一般情况下扦插成活率很低。我们应用ABT生根粉作发根促进剂处理桑枝条,研究了处理方法和扦插技术,大大提高了扦插成活率。试验中硬枝扦插成苗率最高区达到92.8%,绿枝扦插达到95%;生产中一般成苗率可达到70%以上。这一方法能做到当年扦插,当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湖桑硬枝温床扦插“发根容易,移栽难活”的难题,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最近两年以湖桑剪梢枝条作插穗,采用新的生根剂、调节扦插时期、改进扦插方法等,在电热线温床内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直径1量米的剪梢插穗,经100ppm的RHM生根剂处理后,发根时间比前报的NHM生根剂提早6天,扦插时期比前报提前15—20天(2月17日)后,扦插期间平均气温8℃左右,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尤其平均直径0.8厘米的剪梢插穗,采用土团(内含砂)扦插后,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与对照区(不带土团扦插)移栽成活率零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插桑又叫鸡桑,这个品种发根快,再生能力强,用来直接扦插,成活率高。但叶形小,叶片硬化早,经济性状差。因此,扦插成苗后一般要行芽接换种。但芽接技术性较强,嫁接难度大,工效低。为此,1994年我们试用插桑小枝代替实生苗或桑根作砧木,采用类似倒袋接或根接的方法接以良桑,获得了成功。成活率达90%(芽接成活率仅40%),当年单株平均株高73.4cm(芽接苗株高  相似文献   

18.
湖桑绿枝土钵扦插是以春蚕五龄期的新梢为插穗,扦插在土钵内,生根后再移到大田的育苗方法,其优点是插穗来源广,扦插移栽成活率高,当年成苗,是一种简易快速、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1988年本省推广湖桑绿枝扦插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扦插1.65亿株,成活1.07亿株,平均成活率达65%,其中加强扦插后的管理是提高扦插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尤其灵活调节苗床水分和坚持喷药防腐更为重要。现就苗床水分调节谈几点体会。一、绿枝扦插对水分的要求:根据试验测定,为保持插穗枝叶新鲜,苗床膜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来,我县推广了湖桑绿枝土钵扦插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共有8个乡43户蚕农扦插苗木25.4万株,成活率达85.6%,与我县常规袋接成活率比,高15%左右。湖边乡双桥村陈荣伯扦插的5000株,成活率达96%,尽管绿枝扦插苗生长期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