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研究了湿地植物鸢尾(Iris pseudacorus)、菖蒲(Acorus calamus)、茭白(Zizania aquat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生活污水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2--N)、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净化效果基本表现为鸢尾菖蒲芦苇茭白;4种植物对BOD5、CODCr、TP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鸢尾、菖蒲和芦苇对BOD5、CODCr、TP、TN、NH4+-N和NO2--N去除率明显高于茭白;各种植物的总生物量为555.7~1 899.1g/m2,除了鸢尾地上地下生物量比(A/U)小于1,其它比值均大于1;4种植物地上部分N和P的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平均N、P积累量分别为11.38g/m2和0.98g/m2,地上部分N、P平均积累量分别占61.31%和73.13%。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植物N、P积累量与浓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生物量可作为筛选适合人工湿地植物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取样方法和单因素方差的试验设计,对洛阳市洛龙区5条主要道路绿地进行样带调查,并依据AHP(层次分析法)开展景观评价,结果表明:植物景观的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牡丹大道(7.18)>关林路(6.55)>龙门大道(6.54)>开元大道(6.50)>龙鳞路(6.01);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都与AHP得分显著正相关。丰富道路绿地物种数量,增加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种类,可以显著提高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肥王由湖南省衡阳市大地生物研究所研制生产 ,是一种无公害、广谱、高效、多功能的新型有机液体肥料 ,主要成分是生物碱 ( 0 6%苦楝素 )。据报道 ,蔬菜使用植物肥王后能有效地增强光合作用 ,促进和协调养分的均衡吸收 ,在湖南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为明确植物肥王在茄子上的增产效果 ,我们连续 2年 ( 1999~ 2 0 0 0年 )在茄子上进行植物肥王叶面喷施效果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共设 3个处理 :( 1)喷植物肥王 10 0倍液 ;( 2 )喷施植物肥王 150倍液 ;( 3 )喷清水为对照。试验小区随机…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北方园艺》2007,(10):143-144
以金边虎尾兰为试材,研究了IAA、NAA、6-KT和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段进行预处理后(处理时间3 h)的扦插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边虎尾兰叶段生根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同,对生根效果的影响也不同.其中,IAA以300mg/L效果最好;NAA以400 mg/L效果最好;6-KT以35 mg/L效果最好;B9以600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将30种市售产品或采集的植物样品进行提取,把植物提取液加入培养基进行抑菌效果实验。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测定结果表明,在30种供试植物中,大蒜(Allium sativum)提取液对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达99.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提取液对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抑制率达96.3%;石榴皮(Punica granatum)和龙葵(Solanum nigrum)提取液对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抑制率分别为85.2%和83.5%。但所有植物提取液对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40.3%)。  相似文献   

6.
以分布于邢台城区范围内的12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样方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样方对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阻滞功能,测定减尘率,分析风速、温度和湿度环境因子对植物滞尘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配置结构的植物群落对PM_(2.5)和PM_(10)的阻滞效果不同:不同植物群落滞尘效益的强弱顺序为乔木型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环境因素与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关系较复杂。温度与颗粒物基本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颗粒物呈正相关;风速与颗粒物呈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与风向关系密切。由于植物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能力与群落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关,因此在选择高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树种时,需同时考虑不同植物种类的合理混交配置,从而增强城市森林阻滞、消减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蛭石为基质,采用盆栽模拟法,对家榆、桃叶卫矛、旱柳、稠李、水曲柳及紫椴6种北方乔木植物净化污水中总磷(TP)、总氮(TN)、污染物净化率(COD)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植物对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效果;总体来看,对TP的净化能力,旱柳水曲柳家榆紫椴稠李桃叶卫矛;对TN的净化能力,旱柳稠李水曲柳紫椴桃叶卫矛家榆;对COD的净化能力,稠李旱柳紫椴水曲柳家榆桃叶卫矛;随生长时间延长,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率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最后,对供试植物及基质净化污水的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营造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景观,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植物科属种组成、类型组成、观赏特征、丰富程度及应用情况、配置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整体上植物品种丰富,隶属于40科,60属,69种,但学生生活区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模式单调。(2)植物景观空间的渗透与空间的分割缺少一定的联系,植物空间的扩展及层次感缺失。(3)植物选择侧重乡土植物,但是植物配置手法及景观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4)养护管理工作薄弱。最后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柑橘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了野葛花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野葛花的乙醇提取物对这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当达到某一值后,抑制效果又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另外,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柑橘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的最适野葛花乙醇提取物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0、0.2500、0.2500、0.2500、0.5000 g/mL,其中番茄灰霉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应大于0.0625g/mL.因此,野葛花的乙醇提取物在抑制植物真菌性病害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可作为新型植物源生物农药的良好剂型.  相似文献   

10.
<正>1 DUS测试的概念植物品种要获得保护其特性、特征必须符合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以下简称为DUS)"三性"的要求。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预知的植物品种;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稳定性是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接种粉蚧(F)、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种(J)、粉蚧和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F+J)3种方法对菠萝蜜树、柚子树和凤凰木树3种植物的盆栽苗实施接种实验,以不接种作为对照处理(CK),探讨不同接种方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对虫瘿形成及出菇数量均有影响;F+J处理效果最好,在3种植物根部均形成菌腔虫瘿、感染率最高,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数量(接种90~150 d)最多。不同植物形成的菌腔虫瘿及出菇数量存在差异;与菠萝蜜树和柚子树相比,凤凰木树根形成的菌腔虫瘿数量最多(48个)、感染率最高(90%)、出菇数量最多(31个)。对植物生长而言,粉蚧虫的介入,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与J处理相比,F+J处理对凤凰木树、柚子树、菠萝蜜树3种植物的分枝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10种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水芹(Oenanthe javanic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蓼(Polygonum)对TP、TN的吸收效果最佳,其去除率均达到65.00%以上;筛选其中观赏价值高、净化效果佳的3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进行生态设计,分别为纸莎草+蓼+萍蓬草(Nupharpumilum)、美人蕉(Canna indic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水芹、美人蕉+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萍蓬草+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发现美人蕉+三白草+萍蓬草+梭鱼草组合效果最好;对比植物镶嵌组合与单一类型的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发现,镶嵌组合对TP的去除率比单一植物的平均去除率高11.98%,对TN的去除率高18.09%。  相似文献   

13.
以惠州城市公园为对象,调查了桃金娘科植物的应用种类、频率、配置方式和生境特点。结果表明,桃金娘科植物在惠州城市公园中植物种类应用较少,常见的桃金娘科植物种类只有6属9种,应用频度较高的为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e)和蒲桃(Syzygium jambos)等乔木类植物,灌木植物种类应用较少。配置方式主要为对植、列植、散点植和群植,形式较单一,复层景观较少。因此,应加大对桃金娘科植物的应用,特别是灌木类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丰富配置模式,提高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西瓜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应用秋水仙素处理,是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有效途径,1937年布莱克斯利和艾费里(Blakeslee A.F.和Avery A.G.)曾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曼陀萝(Datura Stramonium)获得明显的诱变效果,他们的报导引起生物学界广泛的注意.许多科学工作者针对不同植物开展了研究,自1938年以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秋水仙素诱发植物多倍体的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植物动力2003(简称PP2003)是德国研制的新型螯合植物营养液肥.该产品对植物具有增产、促早熟、增强抗逆能力效果.为探明植物动力2003对莴苣增产及提高抗病能力的效果,特于1998年4月至7月在大庆市农科所进行了叶面喷施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6.
才满  戚继忠 《北方园艺》2011,(20):73-76
以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为采样点,采用室内限定条件和室外自然条件下相结合抑茵试验方法,对环境变化下城市植物抑茵效果的影响(随每日的时间变化、对不同天气、不同类型样地植物抑菌效果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抑菌效果随一日内时间的变化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常绿乔木变化大于落叶乔木与灌木;对天气而言,植物抑菌能力晴天>阴天>雨天>雪天.  相似文献   

17.
以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高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 var.ellacombeanum)等3种景天科植物为供试植物,以堆肥、煤渣、陶粒、河沙等为原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轻型屋顶绿化栽培基质配方试验;并采用聚类分析及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方法,对栽培基质配方理化特性及栽培效果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不同植物适宜的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采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方法可对植物多指标参数进行有效降维处理,是栽培基质筛选研究的良好方法;筛选出的栽培基质配方适宜我国轻型屋顶绿化系统特征,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冯雪  王雨飞 《现代园艺》2023,(17):25-27
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样点,进行植物种类和评价因子调查,并拍照记录,通过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对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浣花溪公园植物景观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排序为视觉质量B1(0.4950)>生态效能B2(0.3333)>服务功能B3(0.1717),而指标层的排序为植物形态(0.1583)>色彩与季相(0.1253)>群落稳定性(0.1077)>物种多样性(0.0842)>绿视率(0.0832)>层次丰富程度(0.0648)>枯落物(0.0626)>群落的乡土性(0.0536)>群落对环境的影响(0.0528)>视线控制性(0.0507)>可停留度(0.0446)>绿地可达性(0.0351)>群落空间的异质性(0.0338)>抗干扰能力(0.0240)>标志性(0.0193),由此可见,植物形态的权重值最高、优势明显,是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植物景观能否发挥其他功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对广州市市区15个公园攀援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垂直绿化中应用的攀援植物有42种,应用最多的是簕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和异叶爬墙虎(Parthenocissus dalzielii),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次为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炮仗花(Pyrostegiavenusta)、紫藤(Wisteria sinensis)、薜荔(Ficus pumila)和绿萝(Epipremnum aureum)5种;而大部分的攀援植物应用频率较低;绿化形式有5种,主要为棚架式。  相似文献   

20.
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Artemisia divari-cata(Pamp.)Pamp)、青蒿(Artemisia annua L.)、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艾蒿(Artemisia argyi)为试材,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中的铜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铜的吸收能力会随着根际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样地中青蒿-XI对铜的吸收效果最好,富集系数为0.92,铜主要储存在叶片中;艾蒿①对铜的富集能力也相对较高,富集系数为0.87;2个样地中的水蒿叶片中富集铜的能力均较强,水蒿-13为78.32mg/kg和水蒿①为69.2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