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C(linear chain)mechanism is put forward for studying degradation of ZnO varistors. LC mechanism suggests that at the begining of the degradation ion migration'' lower the barrier height,and that when the barrier height decreases to some extent, VC(varisto  相似文献   

2.
新大管道杂散电流干扰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新大管道受到来自轻轨铁路及交流高压线路等杂散电流的干扰可能导致的腐蚀穿孔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主要干扰源相关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排流防护措施。实践表明,管道保护电位达到正常值,直流排流保护效果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创造出更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乡村居住环境,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索老年人的行为习惯、生活特点、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研究分析城市适老化设计方法,再结合乡村本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乡村适老化设计的原则,即安全性原则、舒适性与可识别性原则、智能化原则、园艺疗法原则、丰富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不同乳化剂对豆沙的抗老化效果,通过DNS法测定了添加3种不同乳化剂后豆沙储藏期的老化度。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添加时,0.25%的单甘脂效果最佳;复合添加时,0.20%单甘脂、0.05%硬脂酰乳酸钙和0.05%蔗糖酯的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老化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砷及重金属元素从环境进入土壤后,其可浸提性、可交换性、生物有效性或毒性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变化,即发生所谓的"老化"。本文对外源砷进入土壤后老化的过程、影响因素、机理等进行了较系统探讨,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源性疾病并进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氧化锌因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将其作为抑菌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获得了棒状、梭状、空心球状以及蜂窝状等4种形貌的氧化锌微/纳米颗粒,并将其与8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通过抑菌圈法和生长曲线法考察了其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氧化锌对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效果,而且氧化锌的抑菌效果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氧化锌微/纳米抗菌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近郊乡村为入口,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分析该地区老龄化群体生活现状,发现其现阶段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为解决城市与农村老龄化生活要素流动不畅和近郊乡村环境宜居建设提供一种新模式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内糜5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法,对糜子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老化处理的对照相比,内糜5号糜子种子在经过不同天数的老化处理后,在田间都表现为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生长势减弱,出苗密度、出苗率、各考种指标均值和小区产量都有所降低,以期为糜子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和糜子良种生活力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棉花不同品种在加速老化过程中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晋棉21、晋棉32、晋棉34等六个棉花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人工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以及幼苗下胚轴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歧化酶(SOD) 活性以及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45±1)℃、高湿(相对湿度100% ) 密闭环境条件下, 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 6个棉花品种的种子活力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老化处理后发芽3d的幼苗下胚轴中POD、SOD活性的变化, 表现为单峰或双峰曲线, 而MDA含量受POD、SOD活性的影响, 与POD活性变化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高湿模拟条件下人工加速老化的黄瓜种子,生活力与活力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电导率随老化程度增大而呈平行关系,种子乙烯含量随老化程度增大而呈规律性下降,乙烯释放高峰期推迟。种子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与脱氢酶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玉爽  田连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82-10584
[目的]研究菌株降解多菌灵的条件。[方法]用富集培养法,分离出1株降解多菌灵的细菌,对其降解效能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5 d内对100 mg/L多菌灵的降解率为61%,能够以多菌灵为碳源进行生长。25~35℃内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较好。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在pH值5.0~8.0内相差不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大降解率增加,接种量为10%时最大。随着碳源、氮源的加入降解率增加,碳源加葡萄糖降解率最大为86%,氮源加0.5%蛋白胨降解率最大,5 d后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90%。多菌灵浓度较低时,菌体的生长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菌灵浓度较高时,菌体的生长表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结论]pH值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0.5%蛋白胨碳源为该菌株降解多菌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选择经常检出的磺胺嘧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保存条件下罗非鱼中不同浓度磺胺嘧啶的稳定性,确定罗非鱼磺胺类药物监测中的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温度条件.结果表明,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因保存条件的不同,降解速率各不相同.在常温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浓度越高,也呈降解速度越慢的趋势;在冷冻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降解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罗非鱼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在3种保存条件下(常温25~28℃,冷藏0~4℃,冷冻-18~-22℃)的降解速率为常温>冷藏>冷冻.因此,用于磺胺嘧啶检测的罗非鱼样品应贮存于冷冻条件下,并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三江源区,选择甘德县青珍乡高寒草甸典型样区,划分5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10cm等深度采集表土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组分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寒草甸土壤表土有机碳及组分质量分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而呈显著下降。与原生植被相比,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平均降低21.7%、38.8%、67.4%和79.6%,土壤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平均降低22.8%、43.9%、68.8%和81.2%,土壤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平均降低21.4%、38.3%、67.0%和79.0%。轻组占有机碳的比例为22.02%~27.04%,重组占有机碳的比例为72.96%~77.98%,有机碳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组。总的来看,表层土壤有机碳及组分质量分数在生态系统退化下的变化剧烈。随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降迅速,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氮动态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试验场对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和碳、氮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上碳、氮库,土壤碳、氮库分别递增顺序为耕地<弃耕地<沼泽化草甸.湿地开垦7年后,地上生物量下降了69.25%,土壤有机碳库减少了47%,土壤氮库减少了50.91%;而弃耕5年后,地上生物量恢复到原始水平的71.61%,土壤碳、氮库分别达到沼泽化草甸的62.6%和50.32%;无机氮(0~25 cm)的动态与土壤全氮相似,其变化规律为耕地<弃耕地<沼泽化草甸,但是NO-3-N/(NH+4-N+NO-3-N)的比值却与此正好相反,呈沼泽化草甸<弃耕地<耕地的趋势,说明在沼泽化草甸土壤中氮的可利用性最高,其次是弃耕地,耕地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气温、风速和湿度对土壤中水盐运移的影响,试验以土壤控制体为研究对象,并在土柱底部设置盐水槽,模拟地下水埋深。以土壤中水盐含量为目标函数,控制不同温度、风速和湿度条件,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水盐含量,探讨土壤中的水分、盐分在土壤控制体中的流入、流出以及内积累的机制,分析气温、风速和湿度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密切相关。随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加强,持水能力变弱,含水量下降;温度升高,水分带盐分向上运动通量加大,含盐量增加;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气温对含盐量影响变弱;随风速增大,土表水分蒸发加强,水分向上运动推动力较大,盐分被水分带动迁移量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及含盐量增加;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盐分随水分运移量增大,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而含水量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沙市区和城郊选择有典型特征的样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和分析,比较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树造林能显著提高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而单纯种草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的碳源培养基培养链格孢属真菌的7个种,观察7种链格孢菌的培养特征的差异,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培养特征差异的规律,为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鉴定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07-110
以1年生绿宝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不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对植株的生长、叶片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在多石砾粘壤土上的幼树,其株高、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可溶性糖及根系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种植在沙土和粘壤土上的幼树,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种植于后两种土壤的幼树;绿宝苹果幼树的净光合速率在多石砾粘壤土与沙土中种植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种植于粘壤土的幼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3种土壤条件下种植时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及幼树的形态表现认为,绿宝苹果幼树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在多石砾粘壤土条件下种植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黄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95-6097
以纳帕海原生沼泽湿地作为参照,选择人为干扰下的草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为干扰对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沼泽演化为草甸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原生沼泽的C/N值较大;纳帕海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且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现与有机碳相同的趋势,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碳0~20cm表层与20~40cm下层相差15倍,土壤全氮0~20cm表层与20~40cm下层相差8倍;在水平空间分布上,0~20cm表层的有机碳相差7倍,20~40cm下层的有机碳相差15倍;0~20cm表层的全氮相差5倍,20~40cm下层的全氮相差8倍,并经估算,表明纳帕海湿地退化为草甸后,导致有机碳的损失约为4.44×10^9t,损失率为89.4%,氮的损失约为2.43×10^8t,损失率为79.67%,损失的碳氮以CO2、C地和NO2等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加重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海松  李慧冬  陈子雷  丁瑞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84-11984,12262
[目的]研究褐土中啶虫脒在不同温湿下的室内降解趋势,寻求最佳降解温度和湿度。[方法]土壤中啶虫脒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减压浓缩,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GC-ECD进样。[结果]在25℃20%、40%、60%含水量的情况下,啶虫脒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3.1921e-0.145t,T1/2=4.8d;C=1.604e-0.231t,T1/2=3.0d;C=3.1329e-0.1564t,T1/2=4.4d。在含水量为40%的情况下,对其20、25、30℃的消解进行了测定,其消解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2.3041e-0.1463t,T1/2=4.7d;C=1.604e-0.231t,T1/2=3.0d;C=0.7029e-0.2314t,T1/2=2.9d。[结论]在30℃、含水量40%的情况下,降解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