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红壤幼龄果园不同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连续几年的定点,定位,分层联样的土壤肥力研究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和清耕三种不管理模式下红壤幼龄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与清耕法相比,在行间,果园生草,套种绿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套种绿肥还改善了土壤提供氮,磷营养状况。在冠下,果园生草、套种绿肥提高了表层土壤腐殖质含量,改善了土壤氮素营养状况,果园生草还较明显地提高土壤有机肥含量。  相似文献   

2.
文昌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第二次土壤普查后首次大规模对海南省文昌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共分析统计了17个乡镇的4127个土样。结果表明:文昌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钾素含量严重缺乏;磷素供应能力适中;氮素偏低;从空间分布分析各个地区含量不平衡,相差较大。结果反映了文昌市不同地区养分状况,提出了合理施肥及改良利用的建议,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提供了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3.
磷肥配施石灰石粉对红壤上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傅庆林  孟赐福 《大豆科学》1992,11(2):146-151
通过红壤上石灰石粉与磷肥配施对盆栽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均能提高土壤pH,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其养分的转运率;施石灰石粉能提高植株含钙量,却抑制了对钾的吸收,施磷肥提高植株含磷量,但降低植株含钙量。  相似文献   

4.
对柳城蔗区进行土壤养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8.71gkg^-1、碱解氮78.9mgkg^-1、速效磷9.8mgkg^-1、速效钾63.7mgkg^-1、有效锌0.960mgkg^-1、有效硼0.152mgkg^-1、有效硅386.7mgkg^-1、pH5.49。蔗区土壤养分肥力属中等偏下,有机质和氮素不足,磷锌尚可,钾缺乏,微量元素硼严重缺乏,土壤偏酸,应通过施用有机肥,合理增施化肥来调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5.
6.
曾跃辉 《茶叶》1990,16(1):38-46
红壤因它自身的酸、瘦、粘、板等特点,故生荒地往往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乏、粘重、结构差、肥力水平低下。种植茶树后,由于受耕作,施肥以及茶树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不断熟化。通过对湖南省一些发育于第四纪红土的红壤茶园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发现,红壤茶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熟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为探求纸厂白泥今后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实验支持,采用土壤培养试验方法,研究施用纸厂白泥对酸性蔗地土壤pH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泥施用量与土壤的pH、钙、镁、硫、硅、锌及铝、钠等有效含量呈正相关,与铁、磷、钾等有效含量呈负相关;白泥施用量低时可提高有效氮的含量,过高则降低有效氮的含量.因此,施用白泥可改善酸性土壤pH及土壤养分条件,同时应注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位于广东省湛江农垦属下华海公司、南华农场、红星农场、丰收公司、广前公司、五一农场、湖光农场和友好农场等8个单位1 918个土样的养分状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对比集约化种植后砖红壤肥力变化。结果发现:pH呈下降趋势,即有土壤酸化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较高水平,但也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氮总体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很大程度增加,但仍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年来我国南方红壤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指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向、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00%化肥、70%化肥+30%有机肥、40%化肥+6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研究青贮玉米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动态和平衡的影响。通过测定生育期内表层土壤速效N、P、K养分、土壤微生物量C与N、1 m土体NO_3-含量和青贮玉米N、P、K吸收量发现,在大喇叭口期,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降低表层土壤无机N的供应水平,提高有效P和速效K的供应水平;在收获期,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显著降低81~100 cm土层NO_3-含量和1 m土体NO_3-累积量。有机肥替代提高养分生产力和养分回收量,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本研究条件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N、P、K养分供应水平高,养分回收率高,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需考虑长期的养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13,27(1-2):175-207
Summary

Soil organisms are a diverse group that can influence the nutrient dynamics in temperate agroecosystems profoundly. Many organisms interact in a symbiotic or mutualistic way with plants, and these relationships have co-evolved, permitting plants and soil organisms to flourish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Numerous controlled lab or small plot-scal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oil organisms can mobilize or transfer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nutrients to crops, in relationship to crop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simple scaling up of such results to explain conditions on a large field scale is very much constrained by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sms in temperate agroecosystems. The numbers, diversity and activity of soil organisms in temperate agroecosystems are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tillage operations, but our knowledge of the key organisms or groups of org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nutrient cycling and crop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set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is limited. Better management of nutrients in temperate agroecosystems requires better knowledge of soil biota, their effects on nutrient cycl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海南省白沙县龙眼园(LO)和由龙眼园转化的有机茶园(OTP)、传统无机茶园(CTP)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phoD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土壤速效磷与phoD功能微生物和酸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龙眼园转换成无机茶园后,在0~1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速效钾(AK)和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在10~2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SOC)含量也显著降低。在0~1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AP)含量在龙眼转化成有机茶园和无机茶园后分别降低了16%和71%。在10~20 cm土层,有机茶园土壤速效磷(AP)提高了56%,而无机茶园的速效磷(AP)含量降低了65%。相似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但是,土层深度并没有改变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土壤pH、总钾(TK)、速效钾(AK)和硝态氮(NO3--N)是驱动ph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速效磷(AP)含量与phoD功能微生物密切相关,其中Betaproteobacteria在调控土壤磷的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转化成茶园改变了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降低了有机茶园土壤总磷(TP)和无机茶园土壤有效磷(AP)含量。与无机茶园相比,有机管理可以提高土壤速效磷(AP)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池栽试验,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对象,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土壤类型速效养分变化及玉米苗期养分吸收分配的特征。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导致两类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下降,随着淹水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增大;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倒抛物线型,在淹水3 d达最低值;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潮土速效钾含量呈曲线上升趋势,砂姜黑土速效钾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玉米养分及干物质的累积量和产量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降低21.37%~72.22%、22.00%~42.10%和11.71%~60.36%;干物质的累积量下降37.49%~57.17%;玉米产量下降9.05%~30.15%,砂姜黑土的下降幅度大于潮土。淹水减少了叶片和茎秆的养分及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茎秆中的养分和干物质分配比例,平均增加25.95%和43.34%。  相似文献   

16.
以老挝北部4种主要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的垂直分布特点,为老挝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合理使用和老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为5.46,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为2.1%,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是109.4、3.26、93.4 mg/kg,含量比较低;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1 735.9、328.9 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在土地利用方式和肥料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依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调整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依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旱农区建立的不同培肥措施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肥(NA)为对照,研究4个等氮量的不同培肥措施单施化肥(CF)、单施商品有机肥(SM)、商品有机肥+化肥(SC)和单施玉米秸秆(MS)对旱作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48.8%、136.5%、70.8%和105.7%、70.8%、81.6%。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化肥、单施商品有机肥、单施玉米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0.37%、83.97%、12.19%和50.18%、73.78%、44.14%。单施化肥处理和施商品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生长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施商品有机肥+化肥产投比低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