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为了明确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和山东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8~2010年,从河北定州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而2010年,从河北徐水采集的菌株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从河北定州和山东寿光采集的菌株,但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所有菌株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可替代生产中普遍发生抗药性问题的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室内筛选药剂时,应选择不同菌株进行毒力测定,以提高筛选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海城地区温室蔬菜灰霉病菌对6种药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省海城地区温室蔬菜灰霉病菌进行6种药剂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表现高抗,建议生产上暂停使用;对腐霉利、啶酰菌胺、咯菌腈的EC_(50)最高值及平均值较已报道数值均有提高,应加强抗药检测及治理。对氟啶胺和氟吡菌酰胺的EC_(50)范围分别为0.013~0.066μg/ml和0.027~5.434μg/ml,平均EC_(50)分别为0.035μg/ml和0.963μg/ml,对氟啶胺和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可做为主要防治药剂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3.
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抗性进行调查与分析,从温室番茄病果和病叶上利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灰葡萄孢菌株105个。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的EC_(50)值,结果表明,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EC_(50)值为0.40~132μg/mL,抗性菌株81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77.14%;敏感性菌株24个。选取对啶酰菌胺表现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的菌株各10个,并对其SdhA、SdhB、SdhC和SdhD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30个抗性菌株SdhB的272位组氨酸发生点突变,而SdhA、SdhC和SdhD基因无突变。适应性分析显示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4株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建立了水稻纹枯病菌对该药剂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54个菌株的EC50值最小为0.4710μg/mL,最大为2.0607μg/mL,EC50均值为1.0603μg/mL;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均值可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现状,评价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抗性风险。[方法]2016—2017年从甘草病叶上分离获得22株甘草叶斑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性。[结果]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EC_(50)在0.442 6~2.201 2μg/mL,平均EC_(50)为(1.180 2±0.426 7)μg/mL,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戊唑醇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375 0~1.865 1。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异菌脲的EC_(50)在0.096 4~1.639 6μg/mL,EC_(50)的平均值为(0.352 7±0.329 8)μg/mL,其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异菌脲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273 3~4.648 7,菌株WW17-16的抗性指数为4.648 7,属于低抗菌株。[结论]所有供试甘草叶斑病菌株对戊唑醇是敏感的,而对异菌脲已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生产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农药戊唑醇、烯酰吗啉、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为试剂,每种药剂均设置0.01μg/ml、0.1μg/ml、1μg/ml、5μg/ml、10μg/ml、100μg/ml 6个浓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番茄绵腐病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以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较好,烯酰吗啉抑菌率较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抑菌率相对较低且效果不稳定。通过回归分析知,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对番茄绵腐病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0.19707μg/ml和0.34135μg/ml,均小于敏感标准值0.46μg/ml。所以番茄绵腐病菌对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高。而烯酰吗啉、啶酰菌胺、咯菌腈对番茄绵腐病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59.2516μg/ml、28.708μg/ml、12.175μg/ml,均远大于抗性菌标准值3.65μg/ml,即产生3.3~16倍的抗性,以上结果为正确选用药剂防治番茄绵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2年间采集灰霉病菌122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其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_(50)),以确定菌株的抗药性表型,通过对药剂靶标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 B、sdh C和sdh D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总抗性菌株占42.60%,不同取样点间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根据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EC_(50)的比值(RF)把菌株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菌株(RF2,S)、敏感性下降菌株(2≤RF3,RS)、低抗菌株(3≤RF10,LR)、中抗菌株(10≤RF100,MR)和高抗菌株(RF≥100,HR),其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4 8 mg/L、0.131 7 mg/L、0.326 1 mg/L、1.255 5 mg/L和11.170 7 mg/L。对9株敏感菌株和所有抗性菌株抗性靶标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在所测定的敏感菌株的3个亚基(sdh B、sdh C和sdh D)均未发现氨基酸取代,与敏感菌株相比,所有抗性菌株的sdh B基因在第272位密码子发现有2种类型的突变,即H272R和H272Y突变,sdh C和sdh D基因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
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温室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啶酰菌胺。本研究中,采集了11个乡镇的温室黄瓜灰霉菌标本,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了163个菌株。利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C_(50),其范围为0.045μg/mL to 50.148μg/mL。有101个菌株为抗性菌株,这些地区的抗性频率为33.33%到86.67%。大多数菌株表现为低抗或者中抗,其中中抗水平菌株抗性频率最高达到80%。测序分析发现,抗性菌株SDHB基因在His272处发生了点突变。适应性分析发现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暗示,灰霉病群体对啶酰菌胺的稳定抗药性可能会导致防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活体接菌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室内毒力和对草莓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9803μg/mL,对草莓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药后60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9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