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南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洞庭(DT)、黄河(HH)、黄沙(HS)、日本(RB)以及绿卡(LK)(洞庭与黄河杂交子代,DT♀×HH♂)5个不同群体16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卡与其母本洞庭群体先聚合,然后再与其父本黄河群体聚为一支,而黄沙和日本群体另外聚为一支,然后两支再汇聚;主成分分析得到了2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1.93%和11.02%,累计贡献率达62.95%;在16个测量参数中挑选9个对判别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61.7%~89.5%,判别分析结果也显示,中华鳖5个不同群体分为两大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洞庭(DT)、黄河(HH)、黄沙(HS)、日本(RB)以及绿卡(LK)(洞庭与黄河杂交子代,DT♀×HH ♂)5个不同群体16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卡与其母本洞庭群体先聚合,然后再与其父本黄河群体聚为一支,而黄沙和日本群体另外聚为一支,然后两支再汇聚;主成分分析得到了2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1.93%和11.02%,累计贡献率达62.95%;在16个测量参数中挑选9个对判别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61.7%~89.5%,判别分析结果也显示,中华鳖5个不同群体分为两大支.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16.667%、12.974%,累计贡献率为64.446%。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厚、尾柄高是影响中国台湾红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体高、体厚是影响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多元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罗非鱼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主要表现在体高、头长、尾柄高、吻长、全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温度下,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下降。22~27℃之间可能存在紫海胆呼吸代谢的转折点,在该温度下,其排氨率最高、代谢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4个自然群体双线紫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北部湾4个海区双线紫蛤的7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钦州和广西北海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湛江与广东廉江群体形态比较接近,广西北海和广东廉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主成分1为38.395%,主成分2为27.653%,主成分3为20.224%,累积贡献率为86.272%。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和P2均为73.30%~90.00%,综合判别率为79.18%。相关分析发现,双线紫蛤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669 9。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我国斜带石斑鱼野生群体与人工繁殖群体的种质现状,采用19个微卫星标记对斜带石斑鱼南海野生群体和海南人工繁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野生和人工繁殖群体中,19个基因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35 0~4.516 2和1.00 0~3.982 7;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06 1和0.687 5;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80 3和0.421 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7 5和0.493 0;2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t)为0.979 4,遗传距离(D)为0.020 8。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南海野生群体与人工繁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比较丰富,人工繁殖群体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和种质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紫海胆黄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对样品中脂肪油进行提取,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发现,从紫海胆黄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检出量的32.89%;不饱和脂肪酸8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检出量的67.11%,其中,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EPA)和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2.73%和1.21%。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Si)与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c)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规律,对中间球海胆和紫海胆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水温和精子种类对海胆受精卵卵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并对自繁和杂交海胆幼体发育时间和体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受精前中间球海胆卵径(86.64μm±4.21μm)极显著小于紫海胆(95.62μm±3.80μm)(P<0.01);在21℃和24℃下,自交组Si♀×Si♂受精卵卵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杂交组Si♀×Ac♂(P<0.05或P<0.01),而杂交组Ac♀×Si♂和自交组Ac♀×Ac♂受精卵卵径则不受水温(24℃和26℃)的影响;相同温度下,种间杂交受精率均极显著低于自繁受精率(P<0.01),Si♀×Si♂组(或Si♀×Ac♂组)受精率在21℃和24℃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杂交组Ac♀×Si♂在26℃下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24℃下(分别为38.91%±8.25%和0.79%±1.11%)(P<0.01);杂交组Si♀×Ac♂在21℃下的孵化率(87.96%±4.18%)极显著低于自交组Si♀×Si♂(99.64%±0.81%)(P<0.01),而在24℃下,这两组海胆均不能孵化,杂交组Ac♀×Si♂在24℃下的孵化率(9.32%±4.33%)极显著低于自交组Ac♀×Ac♂(100%)(P<0.01),而在26℃下则不能孵化;Ac♀×Ac♂组和Ac♀×Si♂组在24℃下经5 d即可发育至八腕幼体,Si♀×Ac♂组在21℃下经9 d发育至八腕幼体,Si♀×Si♂在21℃下经12 d发育至八腕幼体。研究表明,杂交组Si♀×Ac♂适宜在24℃下受精,21℃下孵化,而杂交组Ac♀×Si♂则适宜在26℃下受精,24℃下孵化,杂交组Ac♀×Si♂可能更具备高温耐受能力,可作为耐高温品种培育的重点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海区4个真曲巴非蛤种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和广东阳江种群的形态最接近,广西北海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贡献率:第1主成分为32.840%,第2主成分为26.106%,累积贡献率为58.94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4个种群的真曲巴非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6.7%~100%,P2为40.5%~96.7%,而综合判别率为64.7%。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与地理直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0974,P=0.57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开展微宇宙法模拟试验,研究紫海胆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结果]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与紫海胆共存,紫海胆对日本对虾有一定的吸引特性,但均无危害情况发生;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与紫海胆间未发现有行为影响和危害情况,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在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对紫海胆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普遍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行为学和进一步开展紫海胆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开展微宇宙法模拟试验,研究紫海胆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结果]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nis与紫海胆Coexist,紫海胆对日本对虾有一定的吸引特性,但均无危害情况发生;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与紫海胆间未发现有行为影响和危害情况,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在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对紫海胆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普遍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行为学和进一步开展紫海胆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中国沿海的日本蟳7个地理群体进行形态学差异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蟳群体间的差异为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日本蟳各群体大致按分布海区的不同而聚集,并且无与地理距离相关的明显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7.639%、19.004%、12.270%、10.178%,其累计贡献率为89.090%。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舟山群体与威海群体的判别率最低,均为40%,长江口群体的判别率最高,为73.3%,7个日本蟳地理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56.5%。根据判别分析获得两个典型判别函数,其贡献率分别为76.4%和14.2%,累计贡献率为90.7%,判别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日本蟳渤海群体、黄海群体和东海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织锦巴非蛤群体11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三亚与福建厦门群体的形态较近,广东的湛江、深圳和汕头3个群体的形态最近,而这5个地理群体又很明显地分为2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为:第一主成分为37.489%,第...  相似文献   

16.
四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4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的7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地为菲律宾的群体C和群体D的形态最接近,与埃及群体B、泰国群体A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7.838%,主成分2为18.773%,主成分3为14.917%,累计贡献率为61.529%。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50.0%~80.0%,判别准确率P2为61.5%~78.6%,综合判别率达66.7%。3种多元分析结果说明,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尾柄高这5个形态性状上。分析结果显示4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南方野菜在北方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3年,在山西长子县南漳镇酒村对17个南方野菜品种进行了引进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兰、麦瓶草、芦蒿3个品种,适合北方地区产业化生产,具有抗逆性强、病害少、易管理等特点。马兰可周年生产8茬,公顷年产量44 415kg,产值244 200元;麦瓶草年生产7茬,公顷年产量60 480kg,产值241 920元;青芦蒿年生产4茬,公顷年产量39 030kg,产值234 18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