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对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可堆腐物中的重金属元素Pb、Cr、Cd、Hg、As的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研究,得到上述元素在不同采样时间的含量,并与各类标准相对比,通过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及其含量的变化趋势,计算出各个元素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得出不同采样时间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了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可堆腐物中的重金属元素Pb、Cr、Cd、Hg、As的污染轻微,其中,Pb和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可堆腐物中的塑料和纸类碎片以及粘附的尘土可能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建议将对可堆腐物的堆肥处理作为其他处理方式的必要环节,以生产优质的精堆肥。 相似文献
3.
4.
5.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利用研究Ⅰ──来广营垃圾农用化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来广营生活垃圾的来源、数量及成份,对堆腐垃圾进行物理分类,筛选出可直接施用的垃圾肥料,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化学分析、生物测定,各项结果达到和超过指标。该成果对北京市的肥源开发、环境净化、农业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探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宜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方法,以杭州市的10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实地检测以及生活垃圾物理组成分析等方式,研究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征,以验证其源头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分类收运方式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从经济性、运行状况以及管理与社会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估杭州市农村主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组分为厨余类、纸类、橡胶塑料类、纺织类、灰土类和玻璃类,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5.9%、9.0%、10.8%、5.7%、4.0%和7.2%;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比例分别为55%、1%和20%,且易腐垃圾适于用堆肥化方式处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二分法\"(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是较理想的源头分类方法;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通过3种模式分类收运,且采用不同的分类收运模式明显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易腐垃圾的有效收运比例,显著影响了基层管理执行人员的管理效能、农村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正确率及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受度。研究表明,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初期,较适宜的分类收运方法是上门收运农户门前分类垃圾桶中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重庆江津区慈云镇凉河村、蔡家镇鸳鸯村、龙华镇燕坝村和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4个典型村庄的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4个村庄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0.217±0.124,0.226±0.168,0.286±0.203和0.282±0.123kg,且不同月份间差异较大.垃圾组分中,厨余垃圾所占的比例在45%~55%之间,包装纸和塑料包装袋类所占比例分别在9.5%~17.0%和8.22%~20.0%之间,其他成分比例相对较低.根据村镇交通条件、距县级及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距离、居民点的分散程度,提出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宜采取户分类后再城乡一体化、连片村镇集中式和分散式处理等3种收集处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曹巍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4):55-59
为了研究山东省农村垃圾成分和分类模式,为全面开展全省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调研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情况,以当前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为基础,依据平原、山区和沿海农村地区地域特点以及经济、燃料对垃圾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山东省农村人口、环境、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收集和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现代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与功能定位是推动城市公园建设发展,优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本研究选择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国家成功的城市公园分类体系的分析与借鉴,以及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针对天津市城市公园分级分类管理现状的不足,提出天津市城市公园分类方法,将城市公园划分为5种类型: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历史名园、主题公园、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太阳能垃圾减量化;高温高压湿解法;垃圾衍生燃料;气化熔融处理技术;沼气池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研究——以陕西省隆坊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生活垃圾对水体、大气、生态景观及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黄土高原地区隆坊镇为例,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危害及处理现状和问题,选择了适合该乡镇的垃圾处理技术,最后将镇域和村域单元相结合,总结了新农村与非新农村同镇区垃圾处理相结合的合理处理方式,达到村镇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蚯蚓堆肥技术应用现状,适合蚯蚓堆肥的原料种类、蚯蚓堆肥对物料特性的影响及蚯蚓堆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这对实现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以泸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非示范小区、示范村及非示范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个区域中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政策知晓度以及垃圾分类推广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现象,城乡示范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均明显高于非示范点. 相似文献
19.
李庆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2):65-71
新世纪以来,“垃圾围村”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其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力度缺乏、规范机制不到位。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深化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研究将有助于弥补该项治理工作中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缺陷,为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正向引导。通过宏观分析农村当前环境问题,论证了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微观考察公众参与的权利保障与机制约束、公众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究了提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公众参与的法理支撑及其系统性治理框架,以期为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3个典型行政农村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18家农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每月连续3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参数进行了12个月的跟踪监测。监测表明三峡库区附近农村3个区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分别为0.206、0.383和0.426 kg/(人.d)。垃圾平均容重为0.34 kg/L,且垃圾组成以有机成分(植物、剩饭菜等)为主,约占60.22%。借助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以及垃圾成分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含水率与有机垃圾的百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机垃圾含氮含磷量分别为2.39%和0.31%,并进一步比较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排污系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