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新民  郑俊杰  何婕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1906-1909
金华市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破解垃圾围城困局,形成了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金华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可堆腐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可堆腐物中的重金属元素Pb、Cr、Cd、Hg、As的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研究,得到上述元素在不同采样时间的含量,并与各类标准相对比,通过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及其含量的变化趋势,计算出各个元素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得出不同采样时间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了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可堆腐物中的重金属元素Pb、Cr、Cd、Hg、As的污染轻微,其中,Pb和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可堆腐物中的塑料和纸类碎片以及粘附的尘土可能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建议将对可堆腐物的堆肥处理作为其他处理方式的必要环节,以生产优质的精堆肥。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住环境是我国建设美丽新农村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而在农村地区居住环境方面,最突出的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的问题。本文基于PPP模式,分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困境,并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天津市静海、宁河、宝坻、武清、蓟州等5个区23个村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天津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为户集中、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村民对此模式满意度100%;村民对当前农村环境基本满意、满意的分别占61.76%和23.53%,但以往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村民心理产生很大影响,认为影响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来广营生活垃圾的来源、数量及成份,对堆腐垃圾进行物理分类,筛选出可直接施用的垃圾肥料,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化学分析、生物测定,各项结果达到和超过指标。该成果对北京市的肥源开发、环境净化、农业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探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宜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方法,以杭州市的10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实地检测以及生活垃圾物理组成分析等方式,研究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征,以验证其源头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分类收运方式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从经济性、运行状况以及管理与社会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估杭州市农村主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组分为厨余类、纸类、橡胶塑料类、纺织类、灰土类和玻璃类,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5.9%、9.0%、10.8%、5.7%、4.0%和7.2%;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比例分别为55%、1%和20%,且易腐垃圾适于用堆肥化方式处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二分法\"(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是较理想的源头分类方法;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通过3种模式分类收运,且采用不同的分类收运模式明显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易腐垃圾的有效收运比例,显著影响了基层管理执行人员的管理效能、农村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正确率及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受度。研究表明,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初期,较适宜的分类收运方法是上门收运农户门前分类垃圾桶中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数量急速增加,给城乡垃圾处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2013年国务院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中国计划于2015年完成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打造。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经形成,但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从管理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中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重庆江津区慈云镇凉河村、蔡家镇鸳鸯村、龙华镇燕坝村和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4个典型村庄的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4个村庄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0.217±0.124,0.226±0.168,0.286±0.203和0.282±0.123kg,且不同月份间差异较大.垃圾组分中,厨余垃圾所占的比例在45%~55%之间,包装纸和塑料包装袋类所占比例分别在9.5%~17.0%和8.22%~20.0%之间,其他成分比例相对较低.根据村镇交通条件、距县级及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距离、居民点的分散程度,提出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宜采取户分类后再城乡一体化、连片村镇集中式和分散式处理等3种收集处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垃圾三化体系运行模式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天津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特征,指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近郊农村开展垃圾分类的利弊,并提出近郊农村垃圾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综合处理运行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东省农村垃圾成分和分类模式,为全面开展全省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调研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情况,以当前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为基础,依据平原、山区和沿海农村地区地域特点以及经济、燃料对垃圾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山东省农村人口、环境、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收集和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淄博市周边农村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存在收集处理率较低,随意排放现象突出;垃圾成分复杂,外部输入型生活垃圾增多;农村系统内部物质利用不当,自产型生活垃圾增多;环保设施建设落后等典型特点。通过取样分析,初步掌握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灰分及可燃物、元素构成、热值等特性资料,为农村生活垃圾的防治与处置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下,探索实用、高效处理方式迫在眉睫。该文介绍了河南登封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通过治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与功能定位是推动城市公园建设发展,优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本研究选择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国家成功的城市公园分类体系的分析与借鉴,以及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针对天津市城市公园分级分类管理现状的不足,提出天津市城市公园分类方法,将城市公园划分为5种类型: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历史名园、主题公园、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芳  闵文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06-107,110
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太阳能垃圾减量化;高温高压湿解法;垃圾衍生燃料;气化熔融处理技术;沼气池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意  马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89-1739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生活垃圾对水体、大气、生态景观及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黄土高原地区隆坊镇为例,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危害及处理现状和问题,选择了适合该乡镇的垃圾处理技术,最后将镇域和村域单元相结合,总结了新农村与非新农村同镇区垃圾处理相结合的合理处理方式,达到村镇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李清飞  路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84-6485,6492
介绍了蚯蚓堆肥技术应用现状,适合蚯蚓堆肥的原料种类、蚯蚓堆肥对物料特性的影响及蚯蚓堆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这对实现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除臭微生物的筛选及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臭气污染,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出降氨菌和降硫化氢菌各2株。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初筛与复筛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对氨的去除率达85%以上、对硫化氢的去除率达60%以上的菌株。对有效菌株进行垃圾除臭试验,采用对比试验方法检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除臭菌株在24 h内可有效减少垃圾产生的恶臭。与对照相比,恶臭明显降低2个臭味等级。  相似文献   

18.
李红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3-175
以泸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非示范小区、示范村及非示范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个区域中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政策知晓度以及垃圾分类推广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现象,城乡示范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均明显高于非示范点.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垃圾围村”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其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力度缺乏、规范机制不到位。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深化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研究将有助于弥补该项治理工作中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缺陷,为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正向引导。通过宏观分析农村当前环境问题,论证了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微观考察公众参与的权利保障与机制约束、公众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究了提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公众参与的法理支撑及其系统性治理框架,以期为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3个典型行政农村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18家农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每月连续3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参数进行了12个月的跟踪监测。监测表明三峡库区附近农村3个区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分别为0.206、0.383和0.426 kg/(人.d)。垃圾平均容重为0.34 kg/L,且垃圾组成以有机成分(植物、剩饭菜等)为主,约占60.22%。借助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以及垃圾成分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含水率与有机垃圾的百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机垃圾含氮含磷量分别为2.39%和0.31%,并进一步比较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排污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