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掖大白菜质柔嫩、风味佳、耐贮藏、抗病性强,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张掖市常年种植面积3 000 hm2以上,年产量3.2亿kg,销往国内22个省(区)的80多个城市,年销量2.0亿kg.张掖大白菜一般制种产量在1 600 kg/hm2左右,其效益显著.现将其优质、高产繁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一年四季干旱少雨,有水源条件的地块适合大白菜的良种繁育,当地有着多年的白菜繁种历史。该文从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授粉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做以阐述,总结出大白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一年四季干旱少雨,有水源条件的地块适合大白菜的良种繁育,当地有着多年的白菜繁种历史。该文从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授粉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做以阐述,总结出大白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瓜制种间复种多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黄瓜繁种过程中,采用与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间复作栽培方法,是一项新的农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春播黄瓜、玉米的间种合理带比是180cm∶60cm。黄瓜收获后,复种大白菜。配合秋耕增肥、合理密植、看植株调肥控水管理、防治病虫和科学采种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一般每公顷产优质瓜种600~900kg,玉米6000~7500kg,大白菜7.5万kg以上。  相似文献   

5.
新中7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大白菜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丰产、优质、抗病、结球性强,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近几年,豫北地区大白菜制种面临劳动力不足、制种基地面积锐减等问题,直接影响大白菜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作者对大白菜新中78的3种省工、高产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从育苗、苗期管理、繁种田准备、定植、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种子采收、晾晒等方面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优化,为提升河南地区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水平和制种产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白菜和荞麦 ,设 2 5、50、1 0 0、1 50、2 0 0株 5种不同群体 ;采用纱网隔离 ,人工链式、成对杂交及人工辅助或虫媒等不同授粉方式的田间种植试验。观察、记载主要农艺性状 ,测定各繁种方法与原种繁殖前后 9种同工酶 ,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 ,比较不同种群间及原种与繁殖后代间的差异显著性 (遗传相似性 )。提出这两种作物基因库种子的最佳繁种措施 :荞麦在网罩内种 50~ 1 0 0株 ,采用家蝇传粉 ;大白菜种植 50~ 1 0 0株 ,群体内进行人工链式杂交  相似文献   

7.
<正>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乡是全县最大的大白菜生产基地,常年大白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但长期以来,群众普遍种植自繁自育的普通大白菜品种,不但蔬菜嫩心少、口感差、产量低,而且市场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低。为增加菜农收入,大巫岚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从  相似文献   

8.
根据“九五”国家攻关子专题“蔬菜优良种质评价和利用研究”的任务要求 ,从国家种库中提取经“八五”初评的优良大白菜品种材料 78份 ,自 1997年秋季开始 ,每年秋季进行田间种植 ;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抗病性 (主要是霜霉病、病毒病的抗病力 ) ,1998年评选出优良大白菜品种 46份。 1999年对评选出的大白菜优良品种进行更新、繁种 ,并进行再次田间种植 ;调查农艺性状、抗逆性、抗病性 ,最后筛选出 3份大白菜优异种质———李楼中纹、河北石特 1号、山东福山包头 ;其中“河北石特 1号”被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评为农作物优异种质 1级。  相似文献   

9.
越夏大白菜的生产可以解决大白菜的周年供应问题,满足人们在夏季大白菜淡季对大白菜的需求.因种植效益较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种好夏大白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越来越崇尚高品位和回归自然,对蔬菜的品质、风味要求越来越高.据此,对天津特色蔬菜包括大白菜、卫青萝卜、茄子等进行了挖掘、搜集、整理、提纯、扩繁,并迅速地推向市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大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特性。[方法]以大白菜温敏不育系A和小白菜可育品系"小青口"为试材,进行育性观察和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供试的大白菜不育材料属高温不育类型,诱导雄性稳定不育的温度阈值为日均温24℃以上,诱导雄性可育的温区为16℃以下,日均温16~24℃为育性转换温区;在我国北方春季大白菜繁种期间,花期日均温度大多在16℃以上,即使有少量花粉产生,授粉竞争力远不及父本正常可育花粉,利用温敏不育系杂交制种安全可靠;16℃以下的温度条件,在北方冬季或早春利用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能轻易达到,大白菜温敏不育系自交繁殖的可操作性强。[结论]该研究为大白菜两系法杂交制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种,是利用杂种优势最理想手段之一,目前在辽宁省应用这种方法生产大白菜杂交种已有十几年时间。由于不育系是甲型两用系不育株和临时保持系的杂交种,具有生长势强,植株开展度大的特点,传统的大白菜杂交制种亲本定植比例已不适于生产的需求,为此,笔者于2004年以自繁的大白菜新品种“辽白7号”的亲本为试材,进行了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种适宜的亲本行比试验,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苏镇江丘陵地区夏秋季高温多暴雨 ,蔬菜“夏淡”现象突出 ,为丰富本地夏秋淡季蔬菜供应 ,我们近年引进了数个早熟大白菜品种进行试种筛选。1 材料与方法1.1 试种大白菜品种夏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玉冠 (农友种苗公司 )、夏王 (镇江瑞繁农艺公司 )、小杂 5 6(  相似文献   

14.
孙加顺 《北京农业》2004,(10):39-39
山东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种苗研究所以国内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生产急需为选题方向,走“育、繁、推”科技经济一体化路子,利用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综合选育技术,育成了抗病性等重要经济性状与高配合力有机结合的石特79-3和京90-1自交不亲和系,实现了我国大白菜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芥,立秋种白菜.目前又到了种植秋大白菜的季节了,适时种好秋大白菜,确保优质高产.现将秋大白菜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品种.一般肥水条件好的地块选用高棵、晚、中熟品种;肥水条件差的地块选用矮棵、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是我国北部地区广大人民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贮藏量大,又不易久藏.因此,大白菜贮藏引起普通注意. 大白菜的主产器官是柔嫩多汁的叶球.如果贮藏不当,轻者食用和种用品质降低,重者伤热腐烂和脱帮,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以大白菜为载体,用叶面喷硒和土壤施硒2种方式处理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体内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且大白菜含硒量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机硒转化率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铁含量,改善了大白菜的品质.低浓度硒处理降低了大白菜总蛋白质的含量,但随着硒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白菜体内的总蛋白质含量又逐渐升高,并大于对照.从获得生物产量和高硒产品的日的出发,大白菜的补硒技术为叶面喷施浓度<20mg/L,土壤施用硒肥<0.5kg/hm2.  相似文献   

18.
秋早熟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白菜是北方冬春淡季的主食菜,大白菜生产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市场供应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栽培早熟大白菜,对提早秋菜上市、增加花色品种和解决秋淡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增加了农户种大白菜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河南省早熟大白菜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早熟、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延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致使产量产值较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协作,开展了早熟大白菜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在前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大白菜秋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复等位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在3种生态型大白菜品系中的分布特性.利用基因型为MsMs的大白菜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68个正常可育的直筒、卵圆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分离比例,鉴定各品系基因型,计算不同生态型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直筒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71.43%:可育基因ms频率为76.79%,恢复基Ms频率为23.21%.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3种基因型Ms/MsfMsfms和msms分别占42.42%.39.40%和18.18%;Msf基冈频率为62.12%,ms基因频率为37.88%.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57.14%:Msf基因频率为33.33%,ms基因频率为66.67%.直简型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基因为主.而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