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Tb)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集岩类主要为砂砾岩、砂质砾岩,其次为细砂岩;岩石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总体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Tb成岩作用较强,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期,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隙与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影响Tb储层的关键因素为沉积作用,而成岩作用则是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该储层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的分析,可为致密砂砾岩优质储层的评价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4个柑橘品种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Fengjie navel orange)、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Osbeck cv.Newhall navel orange)、红橘(C.reticulata Blanco cv.Red tangerine)和太田椪柑(C.reticulata Blanco cv.Ota ponkan)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果皮油胞凹陷病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了解果皮油胞凹陷病各阶段的果皮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果皮油胞凹陷病始于黄皮层内4~7层细胞带,受害部位细胞变扁,原生质体收缩位于细胞中央,但表皮细胞仍排列整齐、紧密;受害部位都始于两油胞之间,受害细胞层有多种形式,有的与果皮表面平行,有的为块状,沿着黄皮层延伸,在正常细胞层之间形成明显的受害区;中期细胞变得狭长,原生质体在细胞壁周围缩成薄薄的一层;后期病害到达表皮细胞,造成胞质降解,但油胞仍然完好;末期油胞上部细胞破裂,部分油胞受到伤害,向内凹陷。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内蒙集宁市郊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认为,探区内煤系地层与上下围岩有着明显的电性差异,埋藏深度一般小于400米;探区为集宁市郊。电磁干扰强烈。综合上述因素,选择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来进行探区煤田勘探工作。通过在近220平方公里的范围的详查工作,找到了赛汉乡低阻带、章盖营子——平地泉低阻带、三股泉——三成局低阻带与约地房子——全玉林水库低阻带,其中三股泉——三成局低阻带、约地房子一一全玉林水库低阻带通过钻孔发现近12m厚的煤层。  相似文献   

4.
岩石物理分析是岩性识别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不同的参数对岩性的敏感性不同,通过对岩石的弹性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优选出对岩性相对敏感的岩石物理参数,对地震叠前或叠后反演结果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金湖凹陷,通过测井资料的岩性解释,对三河工区和龙岗工区的古近系戴南组不同亚段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阻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砂岩总体表现为高速、低密的特征,地震纵波阻抗则难以用于砂泥岩识别。  相似文献   

5.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物性分析,对准噶尔盆地吉术萨尔凹陷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7井区梧桐沟组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中值半径和平均毛管半径较小,孔隙结构较差的特征;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问孔为主,其次为粒同溶孔和原生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吉7井区有利储层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梧二段为吉7井区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东部环阜康凹陷隆起带是一个油气富集地区.依据各类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及其与不同层位烃源岩之间的关系,把工区内原油和油气显示分为中生界侏罗系煤系成油、二叠系湖相烃源成油、侏罗系煤系成油与二叠系湖相烃源成油-混源原油3大类,并对各种类型的原油地化特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鹤山凹陷发育于南海北部陆架边缘的洋陆过渡壳之上,对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综合分析了凹陷的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古地貌和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根据凹陷结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北部断陷区和南部断坳区2部分;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阶段,即陆缘断拗期、洋壳扩张期、洋壳停滞期和陆缘斜坡期;鹤山凹陷恩平组沉积期为较局限的沉积环境,有利于主力烃源岩的形成;珠海组沉积期,三角洲砂、泥岩及深水浊积扇砂、泥岩是有利储盖组合;差异沉降作用导致鹤山凹陷初次掀斜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层,在鹤山凹陷北部形成背斜型和断背斜型圈闭,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以及海洋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海洋生物成为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为结构描述子,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筛选(VMSP)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CDK4抑制剂的活性作用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一个6变量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而且对样本内部使用LOO(Leave-One-Out)验证方法、外部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0.923 9,LOO交互检验相关系数q=0.878 9,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和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随后,计算了模型最优子集各变量对生物活性的碎片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分子结构单元为=C-(或-C-)、>C-、>N-、-O以及二联苯中苯环的位置,苯环在对位时对活性有利。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以及海洋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海洋生物成为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为结构描述子,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筛选(VMSP)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CDK4抑制剂的活性作用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一个6变量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而且对样本内部使用LOO(Leave-One-Out)验证方法、外部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0.923 9,LOO交互检验相关系数q=0.878 9,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和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随后,计算了模型最优子集各变量对生物活性的碎片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分子结构单元为=C-(或-C-)、>C-、>N-、-O-以及二联苯中苯环的位置,苯环在对位时对活性有利。研究亮点:发展小分子CDK4抑制剂是当前癌症治疗的新研究领域。首次使用QSAR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且对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计算了基团对活性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10.
AVO正、反演方法结合可以进行AVO异常响应特征分析,进而预测油气平面分布。将AVO技术应用于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储层,在综合分析流沙港组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基于Zoeppritz方程和Shuey简化式分别对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某井进行正演和反演。基于Zoeppritz方程的正演结果表明,该区油气层零炮检距地震反射系数为负,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基于Shuey简化式的反演结果表明,油气层处AVO属性截距P、斜率G和泊松比(P+G)均呈负异常;正反演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 method,MT)中,通常不考虑岩矿石产生的激发极化(induced polar-ization,IP)效应,电阻率被认为是一个与频率无关的电性实数,但实际上,地下介质会因为电化学的作用而产生IP效应,含IP效应的地层的电阻率不再是一个与频率无关的实数,而是一个与频率有关的复数.如果在正演模拟时用实电阻率表示地层电阻率,则计算的视电阻率和相位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程度取决于极化程度.基于岩矿石IP效应的Dias新模型,研究了 IP效应对MT视电阻率和相位的影响,分别计算了不含IP效应和含IP效应的一维层状大地(均匀半空间、盖层、基底和中间层4种模型)的电磁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利用MT进行勘探时,若工区内存在极化地层,则实测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包含了 IP效应的贡献,因此从MT资料中提取激电谱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CSAMT法是在MT和AM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频率域测深方法,勘探深度适中、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工效高成本低廉,在工程物探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讨论了基于V8系统的CSAMT法的原理、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处理,并应用于包神铁路复线乌兰木伦段地基勘查中,成功地解释了地基采空区的位置、埋深、范围,为包神铁路复线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及低温氮气吸附4种手段对页岩样品开展实验分析,获取了不同实验方式下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定量评价参数,分析了各实验方法在孔隙特征定性和定量评价上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次拟合方法构建了孔隙结构的全孔径曲线,实现了微观孔隙结构全孔径联合精细表征。结果显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整体孔隙度低、孔隙类型复杂多样;样品的全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特征,孔径分布跨度大,60%的孔体积主要在孔径10~30nm的孔隙中,说明页岩样品的孔隙主要以小孔及微孔为主;在孔径小于30nm的区间内,孔隙大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黏土含量关系密切。上述研究结果为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储层岩石多孔介质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密切影响着油气渗流和微观剩余的形成和分布,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开采方式的选择和后续调整措施的有效性。研究了阿尔凹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明确了影响水驱油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孔喉半径比大小对微观驱油效率有显著影响,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是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细分层系,分层注水,提高波及效率是提高阿尔凹陷最终开采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