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地区大豆种间杂交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主要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野生大豆资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以粳稻“寒丰”和“秀水-04”的红莲,矮败,BT三种异质不育系同籼型,粳型及广亲和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应用核质互和混合线型模型对杂交粳稻的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同核异质母本可恢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粒,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美、日、韩4国大豆品种作亲本,组配成中×美、美×中、中×日、中×韩、中×中等21个杂交组合,通过对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F2百粒重、主茎分枝数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度较大;(2)不同组合的一些农艺性状表现明显的超亲优势,其中百粒重和分枝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3)F2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等性状GS和RGS较大,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5.
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美、日、韩4国大豆品种作亲本,组配成中×美、美×中、中×日、中×韩、中×中等21个杂交组合,对F2代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明显,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大豆相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表现型方差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荚数对产量的加性贡献率较高,为52.89%,且在4个亲本中对产量的加性效应具有最大贡献,可考虑作为亲本产量加性效应的间接选择指标;对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农艺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荚数对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较高,为22.45%,且在14个组合中对产量的显性效应具有最大贡献,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大遗传进度(RGS%>40%)且遗传力>60%的有南方大豆的株高;具中等遗传进展(40%>RGS%>10%)且遗传力>60%的性状有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全生育期,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全生育期,国外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具一定的遗传进展(1%>RGS%>5%)且遗传力>60%的有: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单株产量。在5%的选择强度下,全生育期、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9.
利用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配制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和评价亲本遗传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株高受基因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受基因加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受基因加性、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各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216A的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552A的结实率、中作59A的每穗实粒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间加性×加性上位性的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对株高的选择来间接达到对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性状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大豆育种基本上以种内杂交(品种间杂交,品系间杂交等)为主,长期的种内杂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遗传基因缺乏多样性,使得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50年代开始利用人工诱变法培育出了几个品种,但从获得的优良变异性状可以看出,他们的变异性基本没有超出种内变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芸苔属植物的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略回顾60年来芸苔属种间杂交的研究工作,分四方面进行综述:种间不亲和性及其原因;种间不亲和性障碍的克服;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杂种后代的利用,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讨论,并就杂种后代利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三大类型油菜及种间杂交后代的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在酸性磷酸脂酶(APS)同工酶的表现上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在白菜型油菜中,B.campestris和B. chinensis属同一物种。在甘蓝型油菜中,随品种来源不同,酶谱有差异。APS在油菜中的表现具有二聚体酶的特性。在油菜远缘杂交中,APS可作为杂种后代鉴定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10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分季播种,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播、夏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农艺性状如营养生长期、株高、主茎分枝数等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在春播和秋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夏播、秋播条件下进行春大豆育种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番茄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粤农二号”(E)],野生种秘鲁番茄(L.peruvianum(P)],以及“粤农二号×秘鲁番茄”的F_1(“E×P”F_1)为材料,进行相互间的有性杂交。在“P×E”F_0杂交组合中,E的花粉管与P的花柱部位发生不亲和;“E×P”F_1自交,自身的精卵细胞不亲和;PדE×P”F_1回交,远缘杂种“E×P”F_1的花粉管与P的胚珠不亲和。“E×E”和“P×P”两融交组合,E和P的花粉管在授粉后24小时左右已可看到进入子房,到迭胚珠。  相似文献   

15.
选用在逆温条件下单性结实的品种OS和非单性结实品种早粉2号及矮秆201等为试材,观察比较它们在高、低逆温条件下的开花结果动态和花粉的育性。结果表明,在春季日最低气温6.1~15.0℃期间,OS所开花朵91%座果,而早粉2号和矮秆201则分别仅有39.5%和21.8%座果;在早秋日最低气温高达25~22℃时,OS开花座果率在40.7%-100%之间,而早粉2号和矮秆201则分别仅有0%~5%和0%~8%。两类品种间差异显著,表明在逆温条件下单性结实品种OS有比较稳定的结果性能。经测定,两类品种的花粉育性并无显著差异,在适温条件下,均能正常受精结籽,进行有性繁殖。由此认为,在逆温下单性结实品种可用作选育新一代耐高、低温优良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通过上述两类品种之间的杂交、回交等6个世代的系统观测,认为在逆温下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主产区主要推广品种株型变化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株型的优劣是大豆能否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大豆育种中重要选择指标之一。本文所论及的株型,主要是由结荚习性,株高,倒伏性,分枝性,以及主茎发达程度等性状综合组成。一定的大豆株型须与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水平与条件相适应。近年全国大豆主产区推广的高产品种的株型指出,东北春大豆产区的大豆株型,以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较高大,主茎发达又有一定分枝,抗倒伏,百粒重20克以上为主。黄淮夏大豆产区,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株高适中,秆强,荚密者为主。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夏大豆,以典型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分枝上举,荚密,高度中等,抗倒伏,子粒大小中等为主体。当今各区的大豆育种,应按照上述生产上大豆株型的形势,确定株型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综述了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四种不同的基因模式:1.重复配子致死;2.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3.单位点孢子体不育性;4.互补孢子体不育性。讨论了利用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克服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2n=26,A2)×司笃克氏棉(G.stocksii Mast.in Hook..2n=26,E_1)、陆地棉(G.hirsutum L.,2n=52,(AD)1)×异常棉(G.anomalum Wawra.& Peyer.,2n;=26,B1)和陆地棉×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lbr.,2n=26,Ds)3个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并观测了杂种F_1的花粉粒大小和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形成时期,常出现一些多分孢子和微核.杂种F_1的花粉生活力和发芽率都显著地低于双亲。3个种间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所表现的染色体构型各不相同,亚洲棉×司笃克氏棉F_1为12.40 Ⅰ+5.50 Ⅱ+0.45 Ⅲ+0.32 Ⅳ,陆地棉×异常棉F_1为25.59Ⅰ+5.81Ⅱ+0.2 Ⅲ+0.27Ⅳ,陆地棉×雷蒙德氏棉F_1为12.44Ⅰ+12.17Ⅱ+0.37Ⅲ+0.27Ⅳ。根据各杂交组合染色体配对的表现,讨论了这些棉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棉花种间杂种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抗茎倒折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具有抗茎倒折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经遗传参数估算和通径分析结果:所有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茎倒折性状不同自交系,同一自交系不同抗茎倒折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明显差异;多数抗茎倒折性状间的遗传正相关显著,丰产的玉米组合表现较优的茎秆强度。以利用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对抗茎大倒折性状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对梅花(Prunus mume S.et Z.)45个代表品种的雌、雄蕊能育性、自花、异花和天然授粉结实率等开花授粉习性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并连续三年用梅同杏(P.armeniaca)新疆‘大黄杏,(P.armeniaca cv'Large Yellow,)山桃(P.davidiana)、榆叶梅(P.triloba cv.)、碧桃(P.persica cv.'Alba plena')等杂交,共杂交17091朵花,收获种子123粒,获杂种苗2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