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为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用SAL-BSA抗原免疫BALB/c小鼠;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SAL的单克隆抗体(SAL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AL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筛选出2D9和1C4两株杂交瘤细胞,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达1∶104,腹水效价达1∶106;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为IgG1;抗体对SAL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4 ng/ml;与沙丁胺醇和盐酸克伦特罗的交叉反应率(CR)分别为100.00%和26.09%,与其他化合物无交叉反应。[结论]获得了高效价、敏感且异性的抗SAL抗体,为沙丁胺醇残留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SAL-BSA和SAL-OVA,用紫外法和凝胶电泳法鉴定,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沙丁胺醇杂交瘤细胞株,通过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沙丁胺醇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所免疫的小鼠抗体效价均达到10-4;融合后筛选出的3株杂交瘤细胞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间接ELISA效价为1∶2.5×102~1∶1.02×103,用4D3E7细胞株制作的腹水效价为1∶5.12×105,对SAL的IC50为1.35μg/L,除与瘦肉精有10.8%交叉外,与其他β2-受体激动剂的交叉反应均小于0.2%。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SAL mAb,为动物性食品中SAL残留的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转移酶标签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标签蛋白(GST)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用纯化的GST筛选,最终获得一株抗GST的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1D10),染色体平均记数为90对,间接ELISA检测1D10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4 000。腹水效价为1:5×107,该单抗可以特异识别GST蛋白和带有GST标签(GST-tagged)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
在获得高特异性抗CPPU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采用活性酯法将CPPU-H1与BSA、CPPU-H2与OVA偶联制备得到免疫抗原CPPU-H1-BSA和包被抗原CPPU-H2-OVA;用CPPU-H1-BSA对小鼠进行免疫,通过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了1株抗CPPU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7B6 24。经过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测定抗体亚类为Ig G1,效价为1∶32 000。通过对试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CPPU的方法 ,该方法 IC50值为3.89 ng/m L;该抗体与四螨嗪、赤霉素、噻苯隆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利用所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对葡萄样品进行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4%~112.4%,变异系数为5.9%~14.4%。本研究所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具有低成本、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用来对葡萄中的CPPU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7.
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伏马毒素B1分别与载体蛋白钥孔血蓝蛋白(KLH)和蛋白卵清白蛋白(OVA)偶联成为完全抗原KLH-FB1和OVA-FB1。OVA-FB1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方法;KLH-FB1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经三次亚克隆后,筛选出两株(6H3,6H11)能特异、稳定分泌抗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其中一株杂交瘤细胞通过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经检测表明单克隆抗体的亚型为IgG1,轻链为κ型。采用间接ELISA测得腹水纯化后效价达l∶16 000,抗体对伏马毒素的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8.26 ng/mL,对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素B1等结构类似物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与其他结构的氯丙嗪、链霉素等无交叉反应。利用获得的抗FB1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0.44 ng/mL,检测线性范围为0.93~73.06 ng/mL,加标回收率在线性范围内达到回收率可达78.4%~10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小鼠抗Luman-N端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将GST-Luman-N端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电泳,用电洗脱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筛选具有抗体分泌活性的单克隆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间接ELISA等方法进行克隆株稳定性、抗体特性的鉴定。【结果】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Luman-N端融合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C8),其腹水ELISA单抗效价为1∶1×107。亚型鉴定和亲和力常数分析表明,2C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2b型,其亲和力常数约为1×107。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株单抗能与原核表达的Luman-N端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与GST-LRF-N端融合蛋白没有特异性结合。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2C8细胞株染色体数目为(53±2)对。【结论】获得了抗Luman-N端融合蛋白的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结合活性,可用于对Luman-N端蛋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为获得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单克隆抗体,用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wol-04菌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为筛选抗原进行克隆筛选,并对各株单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SP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单克隆抗体3B11、4F7为SPA表面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wol-04菌体和SPA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3,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并鉴定杠柳新苷T人工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开展杠柳新苷类化合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杠柳新苷T为起始反应物,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杠柳新苷T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HPLC-ELSD、MS和NMR对衍生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进行偶联,采用紫外图谱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并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结合比;以乳化的人工抗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获得杠柳新苷T的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杠柳新苷T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半抗原和载体蛋白(BSA和OVA)的结合比分别为5∶1和7∶1。免疫小鼠后产生针对杠柳新苷T的特异性抗体,其效价为1∶1 600,对杠柳新苷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429 4μg/mL。【结论】制备了杠柳新苷T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杠柳新苷T作用靶标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巴氯芬(baclofen,BA)人工抗原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巴氯芬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将B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BA-BSA和包被抗原BA-OVA,通过紫外扫描和SDS PAGE凝胶电泳鉴定其偶联效果。将免疫抗原BA-BSA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间接竞争ELISA及交叉反应试验分别对所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敏感性、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效果良好。ELISA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 00,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33 ng/mL,且与巴氯芬结构类似物及其他瘦肉精类药物(γ-氨基丁酸、氯丙那林、可乐定、赛庚啶、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3%,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成功合成了巴氯芬人工抗原,并制备了免疫学特性良好的巴氯芬鼠源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环丙沙星(Crprofloxacin,CPFX)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为畜产品CPFX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EDC),将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分别与CPFX偶联合成免疫抗原CPFX-BSA和包被抗原CPFX-OVA,经紫外(UV)扫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分泌CPFX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PFX mAb,并对其染色体核型、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UV和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免疫的5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了1∶105左右,其中4号小鼠血清CPFX抑制效价较高且IC50最低(17.21μg/L),融合后筛选出1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3D2。3D2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1.28×103),腹水效价为1∶(1.6×105)。CPFX mAb对CPFX的IC50为9.95μg/L,对恩诺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128.39%,与其他同系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交叉反应率很低。【结论】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PFX mAb,为CPFX残留的快速检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含有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蛋白基因的质粒N-RFP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N基因编码区全长,大小为1 254bp。将该基因连接到pGEX-KG载体上,构建了SVCV-N-KG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鲤春病毒血症病毒N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纯化后的N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免疫小鼠的血清效价。将血清效价较高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4次亚克隆后,通过ELISA及染色体数目分析筛选出1株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2。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制备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鲤春病毒血症病毒N蛋白。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抗体识别的靶位点位于N蛋白第227~336位氨基酸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LF(牛乳铁蛋白)为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利用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制备了3株抗牛LF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其浓度、上清效价、腹水效价、抗体亚类、分泌单克隆抗体稳性定、单克隆抗体分子量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体分泌稳定,腹水效价达到106,间接ELISA、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与FL发生特异性结合;Ig亚类鉴定均为IgG,且轻链均为K链。 相似文献
16.
将纯化的猪带绦虫六钩蚴45W-4BX重组抗原,采用弗氏完全、不完全佐剂乳化和不加佐剂的方式,3次免疫BALB/C小鼠,检测抗体效价呈阳性后,再经尾静脉加强免疫,取其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经六钩蚴45W-4BX抗原和GST抗原双系统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18株六钩蚴45W-4BX杂交瘤细胞,按有限稀释法对其中的4株进行了5次亚克隆,最终获取了4株分泌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接种小鼠获取相应的腹水,金标试纸条法鉴定其抗体亚类均属于IgG1类,轻链为κ型;对腹水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和单抗初步提纯,并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的分析,证明所获单抗能满足常规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抗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间接免疫荧光(IFA)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制备MDRV抗原,用之免疫Babl/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IFA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应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MDRV IFA快速诊断方法。【结果】筛选到237-11,45-12和3-H3 3株特异性好并能稳定分泌抗MD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5-12株单抗为IgM亚型,237-11和3-H3株单抗为IgG3亚型。45-12和3-H3 2株单抗具有ELISA特性,效价分别为10-4和10-5;237-11株单抗具有IFA特性,效价达103。特异性测定结果显示,3株单抗仅与MDRV反应,而与正常细胞培养物(MDEF)、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禽呼肠孤病毒(ARV) 、鸭副黏病毒(PMV)和鸭肝炎病毒(DHV)均无交叉反应。应用抗MDRV单抗建立的IFA方法与病毒分离法(VI)的符合率为91%。【结论】筛选到2株具有ELISA特性、1株具有IFA特性且能分泌抗MD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MDRV IFA快速诊断方法,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将植物胚乳特异启动子AsGlo分别与该抗体的重链(HC)和轻链(LC)连接构建小麦表达载体,以基因枪法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58。转基因T0~T3代PCR鉴定表明,HC和LC在小麦基因组中共整合和稳定遗传。RT-PCR分析表明,IgG重链和轻链基因可在小麦胚乳中正常转录。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一步证实了IgG在小麦胚乳中的积累和抗原结合活性,表明IgG蛋白能够在小麦胚乳中稳定表达,可利用小麦种子生产抗HIV抗体。 相似文献
19.
抗大片吸虫ES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片吸虫分泌排泄(ES)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3次克隆化培养后获得2株分泌抗大片吸虫ES抗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F5,F9)。经传代、冻存、复苏培养检测和染色体检查,证实其分泌单抗的性质稳定。通过间接ELISA试验证明,F5和F9单抗能与大片吸虫、肝片吸虫的ES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它们的虫体抗原反应。SDS-PAGE电泳和Westerm-blot显示,F5McAb能与ES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000-28000的蛋白条带反应,而不与其可溶性虫体抗原反应。表明F5McAb有ES抗原特异性,是一株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McAb。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实验室保存的PET28a-NS5载体转化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瘤细胞杂交技术结合有限稀释法制备单抗,并对单抗的特异性、反应性及其抗原表位和亚类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针对DTMUV的NS5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A4D1和B4B8。此2株杂交瘤细胞诱导BALB/c小鼠的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64 000。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表明,所获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DTMUV及纯化的NS5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经鉴定2株单抗的亚类均为IgG1型,通过叠加ELISA方法,初步判定2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获得了抗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NS5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