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昆明地区麻点豹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年来,通过野外观察用室内饲养研究,基本掌握了昆明地区麻点豹天牛的主要寄生树种、危害方式、生活史、蛹和成虫的形成及发育过程;还对该成虫的取食、交尾、产卵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搞清了这些活动的基本规律。依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对麻点豹天牛提出了采取营林措施、药物防治、人工捕杀和生物防治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光肩星天牛在巴彦淖尔市发生危害,并成为该地区主要害虫,防治措施由单一砍伐除治向高干截头、萌芽更新、打孔注药防治天牛成虫、营造多树种混交林等方式转变,形成了打孔注药防治天牛成虫、结合布设人工鸟巢招引啄木鸟等生物防控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性诱法诱捕、直接捕捉和实验室饲养观察,调查发现天津市杨树上的主要蛀干害虫种类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六星斑点豹蠹蛾和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6种。可采用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等措施来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松科植物蛀干害虫种类及分布,研究其寄主植物及防治方法。对阿夏保护区内对新死亡和濒临死亡的油松、华山松、落叶松进行取样调查,采集树干、枝条、叶部病虫害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研究危害和防治方法。对取样调查中采集到的天牛幼虫饲养得到成虫,制作了雌雄成虫标本,对其进行了电子显微镜形态特征、危害部位和取食方法观察,鉴定结果为甘肃省天牛科新纪录种1种:刺脊天牛属(Dystomorphus)云杉刺脊天牛(Dystomorphu spiceae Holzschuh, 2003)。  相似文献   

5.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云斑天牛、桑天牛、光户星天牛3种。按照3种天牛的成虫盛期、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幼虫取食方法等特性,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收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松墨天牛取食为害与松树枯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赵锦年  应杰 《林业科学》1989,25(5):432-438
笔者通过室内外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松墨天牛成、幼虫的取食习性;阐明了松墨天牛成虫取食与松树生理衰弱、幼虫钻蛀与松树枯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松墨天牛幼虫与其它蛀干害虫之间的关系;对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种群分布规律也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松墨天牛成、幼虫取食是造成我国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松树的大面积死亡,必须密切注意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咖啡旋皮锦天牛、灭字脊虎天牛和咖啡豹蠹蛾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云南咖啡旋皮锦天牛、灭字脊虎天牛、咖啡豹蠹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对小粒种咖啡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成虫咬筑刻槽习性及对寄主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3年6—8月对南岳景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取食、产卵、咬刻槽等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除取食危害外,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也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在华山松枯立木、衰弱木和健康木上,无卵刻槽的比率分别为14.54%、44.09%和84.19%。大量的无卵刻槽导致健康松树树势衰弱,引起更多的同种成虫前来取食危害。因此,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是松墨天牛成虫的另一种危害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栗山天牛虫害木采伐、人工灯诱捕成虫、生物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的实践与分析,寻找出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组合:对受害林分实施虫害木采伐,然后在成虫羽化高峰年实施黑光灯诱捕,对防治栗山天牛灾害具有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到春尺蛾的有效控制方法,特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手段,探明了春尺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湖北罗田县的生活史。针对春尺蛾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摘除卵块、翻耕灭蛹、阻止成虫产卵、灯光诱杀、药剂防治等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叶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山松叶蜂进行观察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赫章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及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华山松球果螟在毕节地区发生、分布、危害进行调查,修剪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 Fabricius) ]属同翅目 Homoptera,蝉科 Cicadidae,在我国分布较广泛。据文献 [1]记载 ,蚱蝉若虫、成虫能危害 44科、77属、14 4种林木、果树等木本植物 ;成虫产卵能造成被害枝条枯死或形成明显的产卵痕迹。 1999年 7月中下旬 ,浙江某地机场及周边地区 ,蚱蝉成虫暴发成灾 ,特别是飞机发动时 ,数千只蚱蝉成虫闻声迅速飞向发动的飞机并猛烈冲撞 ,短时间内毁坏飞机发动机数台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蚱蝉成灾后 ,飞机被迫停飞。笔者应邀进行了蚱蝉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后。1 生活习性观察  蚱…  相似文献   

16.
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宝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0-13,31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肉桂双瓣卷蛾的种群动态。该虫的发生、消长猖獗成灾与温度、湿度、林分结构和组成、林龄及天敌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采取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科学地采取生物、人工、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中的江川、石林,滇西北的华坪、永胜遭受松墨天牛危害的云南松林作为调查对象,并开展相关的室内饲虫实验,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此了解了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以及该虫在4个县的虫口密度特征。针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虫口密度状况分析了该虫在云南省的危害潜力,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市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已基本摸清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张家界地区目前松褐天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龟子对果树特别是幼龄果树为害相当严重,本项目对白城市幼龄果树所发生的黑绒鳃金龟子和东北大黑鳃金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采用六六六加敌敌畏按3∶1混合剂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效果达98.6%。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冀北山地的森林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铗捕法和洞口统计法进行鼠害种类及密度的调查;通过踏查确定主要危害树种;采用化学、物理、营林、生物药剂、天敌等5种方法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鼠害为棕背鼲,油松是其主要为害树种;7月、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物理防治(树干套管)和营林措施(割灌除草)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3%和89%,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大面积推广;天敌防治见效周期较长,是解决森林鼠害的治本之道,但短期效果不太明显,生物药剂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