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与分割。在景区分部建设时,合理运用中国园林造园技术,充分挖掘山林景区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恢复自然的山体景观提供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山地公园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公园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地公园的概念、特点、发展情况以及规划意义。以简阳市鳌山公园为例,从项目地概况及基地现状出发,借助GIS工具进行单因子分析,利用AutoCAD建立DEM数字高程模型,并形成空间数据库,分析了鳌山公园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从而得出鳌山公园复杂地形的总体规划策略,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开放型现代城市山地公园。最后笔者详细说明了鳌山公园的详细景观规划内容,包括构思立意、景观空间序列以及路径和游线组织,提出将城市山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赵雯瑾  王思麒  李彬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58-4759,4797
在分析城镇密集区山地公园绿地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植被恢复的意义。以内江市塔山公园为例,调查了该公园的生态环境概况和植被情况,结果表明:内江市塔山公园地形陡峭,生态环境脆弱,坡地植被较少,岩石裸露率高,群落结构简单。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主要采用自然恢复、人工恢复两种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其中,着重从坡度划分的角度,探索了如何利用植物筛选、群落配置技术对山地公园不同坡度类型的绿地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叶嘉  张浩  薛翠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52-2755
调查了邯郸市滏阳公园植物的配植现状,包括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分布情况.根据植被配植现状的不足和该公园建筑特征,设计了一套适合于邯郸市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植物配植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滁州南屏山公园规划建设为背景,构建生态景观各要素,形成雨洪管理系统,在具体生态要素规划上利用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生态廊道构筑公园内外联系,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工设施,构建道路、绿带和水系等生态景观要素。通过整体布局,使公园基质内外完整统一,重点在园内建设透水性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被缓冲带,利用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雨水策略、净化策略、涵养策略、恢复策略和植物生态群落策略实现公园绿地环境内的可持续并体现"互惠共生"的包容互通。  相似文献   

6.
山地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空间格局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公园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热点.介绍了山地公园的特点,从植物群落、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和生态保护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更加开放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采用线路调查、标本采集、照片拍摄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山海棠公园的植物区系配置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乐山海棠公园植物共67科121属134种,以乔灌木植物为主,植物科的分布类型以北温带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双子叶植物占大多数,植物配置优势种现象明显,并兼具多样性,应注重植物区系生态型与配置景观性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全球变暖、游憩空间缺失等一系列生态及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处城市边缘地区的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进行基于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提升的郊野公园环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首先利用CASA模型计算区域提供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用以表征区域内生态空间可提供的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其次,应用核密度分析模型与邻域分析探究区域综合游憩功能的时空分布强弱,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帮助识别潜在游憩廊道;最后,应用CA-Marcov复合模型预测2023年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全面支撑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优化选址。【结果】综合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碳汇服务及游憩潜力的差异,结合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状生态空间分布情况以及2023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模拟结果,共筛选出59处以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郊野公园拟建用地范围。【结论】协同提升碳汇与游憩两类功能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一定的空间定量化研究优势,相关评价结果可为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其他生态空间建设提...  相似文献   

9.
荆州环城公园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荆州环城公园现状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城公园规划方案,强调以历史古迹为依托、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有文化意蕴的休憩公园。  相似文献   

10.
段展展  周建华  周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6-7227
从山地公园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出发,总结了自然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对建筑规划的启示,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了影响山地建筑的5个影响因子,即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最后从生态设计、视觉设计、情感设计的角度说明了山地公园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为山地公园的建筑规划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植被景观提质改造研究——以株洲石峰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石峰公园现有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和景观特色原则,提出了适于石峰公园植被的改造设计方案,为城市森林建设中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实践蓝本。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太阳宫公园的绿地植物种类、生长状况、配植等进行系统调查,从植物景观效果、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对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该公园所用的植物种类、物种出现的频率和应用形式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绿化中运用植物73种,其中乔木33种、灌木22种、草本18种,分属于35个科。该园以北京乡土树种种植为主,植物种类偏少,配置缺乏复层混交。针对两个典型的植物群落,从满足功能、植物生态习性、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优化公园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建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24-125,153
在城乡绿化建设过程中,园林植物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该文在分析五虎山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虎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想,为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泉州市释雅山公园规划建设的案例,探讨了存在历史文脉的公园建设规划中,如何从建筑小品和植物规划两方面来提升公园的文化品位,从而使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提升公园的品位。  相似文献   

15.
昆明金殿公园作为重要的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园林植物受到市民喜爱。对金殿公园植物病害分布和种类调查后发现,该地区植物病害中叶部病害严重地影响着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有关病害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菏泽市天香公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天香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基本理论,对公园中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植物空间类型、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天香公园的植物景观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菏泽市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路毅  李硕  李彦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66-2968
从城市公园景观与文化结合的角度出发,以黑龙江省铁力市西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其场地分析、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与目标以及景观节点、种植设计,在以"滴水永恒"为主题展开设计的同时,结合文化气息,以达到将西河公园打造成一个以城市文化为载体的城市生态公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牛河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概述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其价值,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牛河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规划出4大景区,并对各景区进行开发建设项目设计。最后,对牛河梁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太原市碑林公园现有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探讨了其植物配置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太原碑林公园共有34科60属67种植物,以被子植物种类较多;碑林公园中植物种类不甚丰富,以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蝶形花科植物;园中草本植物种类不多,藤本植物更有待于开发利用,地被植物的利用更显单一。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合理增加地被植物的应用;合理配比树种观赏特性与季相景观;将植物配置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