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两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值、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约10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r/min。发酵30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倍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对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菌体浓度和最终芽孢浓度,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为获得较高的最终芽孢浓度,分别优化了葡萄糖补加时机、浓度控制范围以及发酵过程pH.利用7L发酵罐,当葡萄糖浓度降至3.0g/L时开始连续补加葡萄糖至3.0-6.0 g/L,发酵过程控制pH为7.0,培养24h菌体浓度达到3.9×1010CFU/mL,继续培养至40h芽孢浓度达到2.8×1010 CFU/mL,分别是分批发酵的7.5倍和7倍.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和芽孢形成有较大影响,过高的葡萄糖浓度会抑制芽孢的生成,发酵过程控制合适的葡萄糖浓度有利于菌体浓度和芽孢浓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的最优产孢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淀粉1.000%,花生饼1.500%,MnSO4.H2O 0.005%,无水MgSO40.050%,KH2PO40.150%,K2HPO4.3H2O 0.300%,CaCO30.050%;最适培养条件为:最佳移种时间18~20 h,温度37℃,pH7.5,转速250 r/min,接种量10%。[结论]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研究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菌株A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5℃,摇瓶装量12%,接种量3.0%,初始pH值7.2。20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参数为:种子培养基为YDC培养基,培养时间24h,接种量3.0%;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1.0%,CaCO3 1.0%,pH值7.2;流加培养基:葡萄糖1.5%,酵母膏0.5%,制成混合液一起流加,发酵8h开始流加;发酵周期(34±2)h,在以上发酵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浓度达(3.410±0.151)×10^9cfu/ml。[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所获得发酵液芽孢数浓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制备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6.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0.5%、淀粉0.3%、豆粕3%、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3.08%硫酸锰0.2 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 7.0~7.2,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20~22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为158亿/mL。  相似文献   

7.
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0.5%、淀粉0.3%、豆粕3%、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3.08%硫酸锰0.2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 7.0~7.2,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20~22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为158亿/mL.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酵母浸膏1.5%、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钠0.1%、硫酸镁0.1%、酵母浸粉0.5%.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8℃,初始pH7.0 ~7.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7%.选择木屑质量与发酵液体积(m/V)的混合比为3∶5,继续高温发酵16 h,芽饱产量可达到5.18×1010CFU/g.[结论]该研究可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曦  李社增  李校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2-9405,9437
[目的]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菌量和装液量的确定出发,针对一株新发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AB-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从8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中确定了长效碳源水溶性淀粉、长效氮源棉籽粉与速效碳源葡萄糖、速效氮源酵母浸膏。并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温度31℃、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6 h、初始pH值6.0、接菌量1%、装液量50 ml/250 ml。该条件下发酵后菌体产量为46.0×109/ml。[结论]该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设计发酵条件下基本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菌体生长对数末期发酵液OD600值为优化标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前期室内实验筛选得到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有较高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 A322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并进行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黄豆粉+0.5%酵母粉+0.5%葡萄糖+0.5%胰蛋白胨+0.2%碳酸钙+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0 h,初始p H值7.5,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1,接种量3%,250 m L三角瓶适宜装35 m L培养基。优化后的菌体生长量OD600值比优化前的提高了44.7%。  相似文献   

11.
杨军伟  蔡艳 《农学学报》2017,7(4):39-45
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在烤烟育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不同添加量(5%、10%、15%)的EM(effectivemicroorganisms)菌肥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肥及其组合物均匀拌入苗床育苗基质的方式,研究2 种菌肥的不同添加比例和其组合菌肥对‘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5’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床添加EM菌肥和胶质芽孢杆菌菌肥能提高2 种烟草种子的发芽率,且单独添加1 种菌肥对2 种烟草促进发芽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发芽后期(播种后17~19 天);混合添加2 种菌肥在整个发芽期对‘红花大金元’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云烟85’在发芽初始略有抑制作用,21 天时发芽率亦高于对照。小十字期时,添加不同用量菌肥均促进了烟草幼苗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单一EM菌肥处理以低浓度(5%)对2 种烟草幼苗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单一添加胶质芽孢杆菌菌肥以中浓度(10%)增加最多,混合添加2 种菌肥亦可改善小十字期烟草农艺性状。大十字期时,添加不同用量菌肥促进了烟草根系生长,提高了根系总条数,进而改善了烟草叶片生长状况。菌肥处理70 天(即移栽前)时,添加菌肥提高了2 种烟草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综上,苗床添加EM菌肥和胶质芽孢杆菌菌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烟草发芽率并促进幼苗生长,以添加5%~10%为佳。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日明  苏益  蔺万煌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63-14165
[目的]研究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水稻“湘早籼45”为材料,观测不同浓度下腐植酸对水稻种子萌发、稻株生长、根系活力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结果]200 ~250 mg/L的腐植酸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150~250 mg/L的腐植酸溶液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最高.当腐植酸浓度高于25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早期施用腐植酸以150~200 mg/L为宜,后期以200~ 25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4个番茄品种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比较,确定最耐盐番茄品种。[方法]以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盐性。[结果]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4个不同番茄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相对盐害率增加;植株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盐害指数和干鲜比增加,根冠比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4个番茄品种在Na Cl浓度50 mmol/L以下的盐碱土可以正常生长,齐达利耐盐性最强,可在Na Cl浓度100 mmol/L正常生长,4个番茄品种耐盐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齐达利、粉宴1号、美贝、3684。[结论]该研究为盐碱地番茄品种栽培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Ca2+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了Ca2 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放在没有外源Ca2 的培养液中,花粉萌发率稍低,但仍能萌发与生长,说明外源Ca2 并不是花粉萌发必需的。10-4mol/L的游离Ca2 最有利于花粉的萌发,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外源的Ca2 可以逆转EGT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3种遗传背景不同的散叶生菜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 g/L、50 g/L、100 g/L、150 g/L、200 g/L、250 g/L、300 g/L的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结果]生菜种子在不同浓度PEG 6000溶液的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等各指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PEG 6000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大,其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在PEG 6000浓度为200 g/L时,各品种散叶生菜的发芽率均在85%以上,相对发芽率在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程度在10%以内;三个品种‘大速生’、‘辛普森’、‘玻璃脆’的发芽势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3%、33%;平均根长分别下降0.3cm、1.12 cm、1.1cm;平均芽长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51%、58%、56%.[结论]PEG 6000的浓度为200 g/L时,对三种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差异影响最大;3个品种中‘大速生,和‘辛普森’的耐旱性较好,‘玻璃脆’的耐旱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郑昀晔  宋碧清  马文广  牛永志  索文龙  梁晓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10-16211,16214
[目的]为克服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正常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成苗期、伸根期、旺长期、打顶后7d)的云烟87的根、茎、叶制备水浸提液,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浸提液对云烟87和NC297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云烟87不同生育期根、茎、叶的水浸提液对云烟87和NC297种子发芽有相似的抑制作用。同一生育期,叶片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强,根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弱。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同一组织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增强,打顶后7d时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分别是旺长期,伸根期、成苗期。[结论]云烟87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强,且叶片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和根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6-BA对植物萌发和生长的调节作用,以提高育种和栽培效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大豆种子,观察研究种子萌发率和胚轴,胚根的生长情况。[结果]低浓度6-BA可促进黄豆萌发,高浓度(10 mg/L)时则抑制大豆种子萌发。低浓度(0.01、0.1 mg/L)的6-BA促进豆芽胚轴、胚根的伸长;高浓度(10 mg/L)的6-BA抑制胚轴、胚根的伸长;10 mg/L 的6-BA可获得最佳轴根比;6-BA-可增粗胚轴。[结论]适宜浓度的6-BA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外源钙对木槿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离体花粉培养方法,研究了Ca2+对木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a2+(1×10-3~1×10-5mol/L)对花粉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较快地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其中以Ca2+(1×10-3mol/L)作用最明显;而高浓度的Ca2+(1×10-1~1×10-2mol/L)则对其有一定的阻碍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为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为供试菌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测定浓度为50.00、25.00、12.50、6.24、3.12和0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浓度为0、0.2、0.4、0.8、1.6和3.2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 169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的影响.[结果]参试梯度浓度(50.00、25.00、12.50、6.24、3.12和0g/L)乙烯利对RC169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98.6%、88.1%、34.7%、25.0%、8.1%和0,相应回归方程为y=2.9157x+1.9585,R2=0.9518;参试梯度浓度(0、0.2、0.4、0.8、1.6和3.2 g/L)乙烯利下RC169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2.20%、36.70%、20.60%、12.30%、2.63%和0,相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45x+7.0663,R2=0.6803,RC 169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90.50%、5.37%、3.13%、1.10%、0和0,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3x+6.7965,R2=0.8493.[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20.
测定温度、光照、营养、pH对红麻灰霉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2℃;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持续强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该菌在6种培养基上以PSA生长和产孢最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以pH5-7为宜.从孢子侵入寄主的影响因素和菌核特性试验可以看出,该病在孢子含量为103-107个·mL-1范围时,其潜育期随孢子含量的提高而缩短;在相对湿度为100%下,用孢子叶汁悬液对叶片伤口喷雾接种能明显缩短潜育期.菌核埋入土层愈深萌发率愈低,夹在麻杆中的菌核皆能萌发.不同寄主灰霉菌交叉接种测定显示,红麻灰霉菌对莴苣、黄瓜、韭菜和蕹菜的健株不致病,反之,莴苣、蕹菜灰霉菌对红麻尤其是受伤的植株能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