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蛾蜡蝉科Flat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蛾蜡弹科Flat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璐蜡蝉科Lophopidae国内1新记录属:斯璐蜡蝉属symplanaKirby;1新记录种:绿斯璐蜡蝉symplanaviridinervisKirby及3个新种:短线斯璐蜡蝉Symplanabrevistrata、长头斯璐蜡蝉Symplanalongicephala、短头斯璐蜡蝉Symplanabreicephala。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及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应用QImaging Retic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并对3种蜡蝉的雄性内生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射精管端部膨大,生殖附腺发达,但每侧精巢内精巢小管的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具明显差异,八点广翅蜡蝉12根,缘蛾蜡蝉和斑衣蜡蝉均为6根;八点广翅蜡蝉和斑衣蜡蝉的贮精囊外周被以薄膜,而缘蛾蜡蝉的贮精囊则无薄膜包被。【结论】缘蛾蜡蝉与八点广翅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较为相似,其2个精巢相互分开,而斑衣蜡蝉的2个精巢相向包被在同一薄膜之中,这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在蜡蝉总科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江苏省蜡蝉总科2新纪录科,即袖蜡蝉科(Derbidae)和颖蜡蝉科(Achilidae);袖蜡蝉科2新纪录种,即红袖蜡蝉(Diostrombus politus Uhler 1896)和甘蔗长袖蜡蝉(Zoraida pterophoroides Westwood,1851);颖蜡蝉科1新记录种,即印度卡颖蜡蝉(Caristianus indicus Distant,1916).记述了2新纪录科的简要识别特征、世界及中国的分布;3新纪录种的别名、识别特征、寄主、江苏省及世界和中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碧蛾蜡蝉若虫的行为习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电镜扫描对碧蛾蜡蝉若虫的触角、感觉陷和前足跗节的外部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碧蛾蜡蝉若虫的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前足跗节着生毛形感受器;感觉陷内侧边缘有1凹窝,凹窝基部着生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茶园碧蛾蜡蝉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贵阳羊艾茶园碧蛾蜡蝉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在贵阳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若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成虫发生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虫口发生量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成虫期施药防治效果明显高于若虫期施药,25%吡蚜酮粉剂、5%阿维菌素乳油及5%吡虫啉乳油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资料和现有标本,整理出中国扁蜡蝉科昆虫名录9族20属43种,报道了该科12种昆虫在我国15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列出各种的地理分布和部分种类的寄主。  相似文献   

9.
记述中国刺蛾科(Limacodidae)1新记录属:婆罗刺蛾属Bornethosea Holloway,1986及1新种:九万山婆罗刺蛾Bornethosea Jiuwanshanensis sp.nov.,该新种的前翅中室顶部具一明显黑色斑点,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末端宽大,阳茎直而无刺突等特征,与Birthama nigrina明显区分,并给出了成虫和雄性外生殖器照片.所有标本材料均保存在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中国羽蛾科一新记录属:少脉羽蛾属鉴定出2种,其中差叶少脉羽蛾为中国新记录种,短须少脉羽蛾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眼蝶资源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009年7月,我们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眼蝶科(Satyridae)进行采集,获得8属22种。其中,豹眼蝶属(Nosea)为茂兰新纪录属,三楔黛眼蝶(Lethe mekara)、重瞳黛眼蝶(L.trimacula)、蛇神黛眼蝶(L.satyrina)、豹眼蝶(Nosea hainanensis)、台湾矍眼蝶(Ypthima formosana)和魔女矍眼蝶(Y.medusa)共6种为茂兰新记录物种。矍眼蝶属和黛眼蝶属种类最多,为优势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茂兰保护区眼蝶以古北—东洋共有种和东洋区种为区系的优势成分;在中国地理区划中具有14个分布型。与国内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茂兰保护区的眼蝶资源比较丰富,应该作为种质资源加以保护,并可适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祝地区蝶类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雄  马怀义  马正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26-13928
2008~2010年每年7~9月,用野外观察、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天祝地区的蝶类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鉴定到的蝶类共有8科54属78种,并且在该地区发现甘肃蝶类1个新记录属和10个新记录种。其中粉蝶科9属22种、蛱蝶科17属17种、眼蝶科13属14种、绢蝶科1属9种、灰蝶科9属9种、弄蝶科3属3种、凤蝶科1属2种、蚬蝶科1属2种,粉蝶科种数占总种数的28%,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疆阿尔泰山苔藓植物进行区系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新疆及中国苔藓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以经典分类学方法为基础,结合苔藓植物超微结构观察,对供试苔藓植物进行了鉴定.[结果]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进行特征识别,首次发现采自于阿尔泰山、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边地的苔藓植物标本属于角苔纲(Anthocerotae)、角苔科(Anthocerotaceae)、黄角苔属(Phaeoceros Prosk.)、高领黄角苔[ Phaeoceros carolinianus( Michx.) Prosk.]植物.[结论]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同时对其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黑痣菌属的5个种,其中砖子苗黑痣菌Phyllchora marisci-sieberiani为一新种,尖孢黑痣菌P.oxyspora为新记录种,同时报道了禾黑痣菌P.graminis var.graminis的2种新寄主植物和芒草黑痣菌P.mis-canthi的地理新分布。文中为新种新记录提供了中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台湾大学腊叶标本室(NTU-PPE)、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自梅州的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分别是毛黒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f.touyunensis(Levl)Rehd.]、毛芋头薯蓣[Dioscorea kamooneesis Kunth],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云南石榴根际土壤的一种螺旋线虫: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 (Cobb,1893)S-her,1961],石榴为该线虫的新寄主记录。  相似文献   

17.
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蜘蛛名录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内 7个点的 10种典型生态类型区域中,从土壤、地表、树表、岩表、水表等获取样本后经分离提取,共获得蜘蛛标本 1027个,经鉴定计 26科 73属 143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 33种,另有新种 10种。  相似文献   

18.
从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30株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5.8S rDNA序列两种鉴定方法,确定其中1株(XH004)为生赤壳属(Bionectria)真菌,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分离到该属内生真菌.通过抑菌实验、细胞毒实验、TLC检测和HPCL检测证明XH004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杀细胞作用,且极可能含有紫杉醇或紫杉醇类似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该保护区的粉蝶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并对其区系组成、生境类型的粉蝶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茂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粉蝶共有12属24种,加上前人采集记录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粉蝶总计有15属34种,其中,玕黄粉蝶属(Gandaca)和锯粉蝶属(Prioneris)为茂兰新记录属,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尖角黄粉蝶(Eurema laeta)、檗黄粉蝶(E.blanda)、玕黄粉蝶(Gandaca harina)、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雷震尖粉蝶(Appias indra)、兰姬尖粉蝶(A.lalage)、锯粉蝶(Prioneris thestylis)和绿云粉蝶(Pontia chloridice)9个种为茂兰新记录种。2)区系组成以广布种粉蝶占优势;地理种群主要由华中区和华南区2个种群组成,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合。3)5种生境类型中的粉蝶属数、种数、个体数及优势种群均以Ⅰ型生境最多。4)多样性指数(H)以Ⅱ型生境最高,Ⅰ型次之;均匀度指数以Ⅳ型生境(J)最高,Ⅲ型次之;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最低的为Ⅴ型生境。说明,粉蝶对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